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崂山历代名人 |
[游记]游崂山历代名人 |
2008-05-22 sina.com.cn |
工诗文词曲,书法骨力秀劲,园转流美,世称“赵体”。著有《松雪斋集》10卷,外集1卷。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赵孟癊曾游览崂山,写有七绝《咏劳顶》。另在仰口景区犹龙洞左摩崖上,刻有老子的《道德经》之经文,并镌有“大德十一年赵孟癊书”,系根据赵孟癊书帖投影放大而刻成。【于钦】字思容,元代益都(今山东省青州市)人。由助教累官兵部侍郎,曾奉命来山东,周览山川,考水经地纪和 历代沿革,著有《齐乘》六卷。【王思诚】 字致道,元嵫阳(今山东省滋阳县)人。王思诚天资过人,元至治二年(1322年)进士,至正年间(1341~1368年)迁国与司业,拜监察御史,累上疏言时政,多被朝廷采纳。出任河南山西肃政廉访司事时,正值陕西行台言欲凿黄河三门,立水陆站以达于关陕,王思诚度其不可,作诗历叙其险,执政采之,遂罢其议。后又拜通议大夫、国子祭酒。至正十二(1352年)承命以农事来山东,三月到达即墨县,游遍崂山华楼之诸峰,并将华楼品为14景,对每一景观皆有诗赞之。【戴良】 字叔能,元代浦江(今浙江省浦江县)人。生于延四年(1317年),通经史百家及医卜释老之说,元至正中期(约1353年前后),以荐擢儒学提举。后至吴中依张士诚,知士诚不足与谋,挚家浮海至胶州,在此期间曾游过崂山,写有《望大劳山》古诗,后侨居昌乐。元亡后,南还,变姓名隐居四明山,自号九灵山人。明太祖徵入京,欲授官,称老疾辞,不肯为官,固辞忤旨,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自杀于京,年67岁。戴良为诗风骨高秀,多磊落抑塞之音,著有《九灵山房集》30卷。【杨泽】 明代即墨(今山东省即墨市)人。成化四年岁贡生,曾任武邑知县。游崂山时留有《上苑》《黄石宫》等诗篇,其《上苑》一诗,镌刻于崂山太平宫门前路南巨石上.【严嵩】字惟中,又字介溪,明代江西分宜(今江西省吉安县)人。弘治年间进士,嘉靖二十一(1542年)任武英殿大学士,入阁,专国政20年,官至太子太师。嘉靖四十一年罢官,后病死,著有《钤山堂记》。据《太清宫志》记载:“明嘉靖四十三年甲子春,严嵩由济南登泰山,复来崂山太清宫,游览山景,数日而去”。【陈沂】 字宗鲁,后改字鲁南,号石亭,因好苏诗,又号小坡,浙江省鄞县人,后徙家今江苏省南京市。陈沂生于明成化五年(1469年),正德十三(1518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嘉靖年间,出为江西参议,又任山东参政和提学使,后以山西行太仆寺卿致仕。陈沂善诗工画,尤擅隶篆,为当时“金陵三俊”之一,著有《维祯录》、《金陵古今图考》、《遂初斋集》、《石亭集》等。陈沂任职山东时,曾遍游崂山,留下了许 多诗文,至今在崂山的许多景点仍可见他的勒石题刻。清嘉靖十二年(1533年),陈沂游崂山时曾撰写《鳌山记》(又名《劳山记》),记述了五日之游程,对崂山各处景观介绍颇详。【文征明】 初名壁,字行,更字征仲,另号衡山,明代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幼不慧,稍长颖异挺发,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正德末年以岁贡生诣都,授翰林院待诏。明世宗嘉靖登基后,曾参加撰修武宗正德实录,后致仕归,卒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时年90岁。文征明的诗文书画皆工,而画尤胜,世 称其画兼有赵孟癊、倪瓒、黄公望之长,著有《甫田集》《文翰诏集》《太史诗集》等。据《太清宫志》记载,文征明游览崂山太清宫时,曾与道士“谈玄论道,精研琴理,逗留十余日,告辞而归”。但该志所载之时间为崇祯三年庚午(1630年),而文征明系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去世,此事存疑待考。 【马存仁】 明代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举人出身,嘉靖六年(1527年)任即墨知县,清慎明正,离任时,送者遮道垂涕。在任时常游崂山,其《华楼山》一诗情景俱佳。【王九成】 字舜夫,号石泉,明代即墨鳌山卫(今山东省即墨市鳌山卫镇)人。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举人,任保定府通判,著有《石泉识言》三卷。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正月,时年76岁的王九成撰写了《狮峰重修太平宫碑记》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ac773501000aog.html40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