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记祥云水目山之行 |
[游记]记祥云水目山之行 |
2008-02-25 yndaily.com |
一脚踏上水目山的石阶,我才明白,一直以来认为的那个“水木山”即使再“桃花源”,也没有眼前雾里的“水目山”有诗意。我开始迷恋这山,想把这漫山的浓雾拨开,探寻“水目”何在,一睹“水目”秋波,感悟“水目”柔情。 沿九龙池拾级而上,听不见一声鸟语,闻不见一丝烟火气息。寂静中,仿佛嗅到浓雾打湿外衣的丝丝浸润,树叶上雾雨滴落的沙沙声隐约传来。十一月初凉的雨雾,竟让我们缩手缩脚,紧紧跟在解说员的后面向山上走去。第一个景点是“寺抱塔”。围着那塔我转了又转,这会是“水目”吗?可它只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塔,因处在寺中间,地理位置显得有些突兀拔起与独特少见,山腰的它不是抬望眼的鸟瞰点,塔的所建大多又与镇邪有关,“水目”是不需要镇住的,沉默的寺与塔也没有“水目”的灵动。 越往山上爬,树越密,雾越大,林越幽。不久,到了最高处的“罗汉堂”。比起先前游过的几进几出的院落来,罗汉堂只有一间主殿,占据着一个空旷的场院,约略有些孤寂。堂门上挂着一对镏金大字对联,联曰“踏遍名山,芒鞋仍到云南驿;饱经世味,杖锡绕成水目缘”。大气的对联和动人的传说都道出了水目山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人们的美好理想,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可能是雨雾天,随着我们的到来,沉寂的院落竟一下子钟声佛号高扬,我纷乱的心一静又一紧,总放不下的牵挂又涌上心头……来水目山之前,打了很多电话的我,终于辗转打听到三位在祥云的老同学的电话,可惜只见着在县城工作的那位。有过的记忆叙说不完,曾经的牵挂空空落落,远道而来的我少了许多故事,遗憾中对水目山也更多了一重亲近,这种亲近不是寄托与慰籍,而是一种心意相通,恍惚间仿佛意会到了什么,却又无从说起。 下山时绕道到塔林,遍山的塔林渗出一种悲壮的气势与历史的沧桑。润泽“水目”的人圆寂后,又都以另一种形式的生命默默守望在这里———用无尽的虔诚。塔林的下方,有一处浮雕,僧、佛之中竟夹杂几个外貌就与众不同的人,解说员介绍说是吴三桂等有缘的人。我一怔:僧、佛共一山,连吴三桂也在这里,水目山还有什么包容不下呢?佛家云“人生如白驹过隙,再回首已百年身”,水目山内蕴一种海纳百川的大度。灵光一闪,我终于发现了“水目”———对,她不是某一个冰凉的实体,而是一种包容的心态、宽阔的胸襟。 来看水目山的人,水目山都看在眼里。 是离开水目山的时候了。雾依旧很大,雨还一直淅淅沥沥地下着。多年以后,水目山在我心中依旧会一片澄澈!只为这一游,水目山留在了我的心底,我也在她的“水目”之间,走过毫无遗憾的记忆。 (大理日报)
|
转自:http://www.yndaily.com/html/20080214/news_97_305692.html66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