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雨中崂山游 |
[游记]雨中崂山游 |
2008-05-22 163.com |
“五步一换景、十步一重天”。游览自取潭后,爬小段山路,便到了崂泉铭。和“无极潭”相比,“崂泉铭”三字是用楷书书写,字体形态更为端正,碑刻的石头(长约3米,宽约2米)也更大。由于崂泉铭离路边较近且水中横七竖八地躺卧着各种各样的石头,我们来到时便看见两个游山的小孩正在踏着潭中石头戏水,虽然细雨纷飞打湿了他们的衣襟也阻挡不住那颗贪玩的童心。 逆着流水迂回上走,不知不觉我们已到五水六水了。俱化潭和得渔潭就位于五水和六水之间。俱化潭两边是陡峭的石壁,把山泉水夹在山间,四个小瀑布顺着流水层叠直泻而下;得渔潭,据说是来自“庄子”,它让人想到是否曾有仙人在这潭清水里养过一群小鱼,后来在仙人的教化下,小鱼都随仙人羽化而去…… 得渔潭前面是一片翠绿欲滴的竹林,跨越竹林旁边小巧玲珑的铁桥,再轻踏过一条松树小道之后,便能看见前方对面山峰巨石上刻着“山高水长”四个大字,字体浑厚,苍劲有力,霸气十足,字下山涧便是九水之一的“无己潭”。站在无己潭上方往下观望,涧旁草木倒影水中,和风吹拂,草木左右摇摆,水中似有人翩翩起舞,又似有人水中舞剑。“舞姿”和“剑浪”叠起的层层涟漪,不断向四周扩散,消弭在潭边水草之中,让人充满无限的遐想。抬头仰望,山峰峭壁之上,怪石林立,形状百态:有的坐如磐钟,有的刃如刀削;有的光滑如镜,有的突兀如屏……真是应有尽有。 最令人感叹的就是位于七水和八水之间的冷翠峡了。在七水亭的东南岸,峡水自南而北汇集处,仰望峡中翠绿如染,景色幽深,故名曰冷翠峡。“冷翠峡”字径50厘米,刻于峡口一石上。在冷翠峡下有一坛湖水,碧波荡漾,清澈当中蕴含着丝丝深绿。据说这小湖是由峡中溪水常年冲击而成,日积月久,也就成为崂山之中颇具气势的小湖了。小湖上架有一座木桥,缘木桥而上是七段木索道,这是通往九水的唯一通道。木索道之间节节相连,匍匐盘旋而上,在湖上小桥望去,七段索道似天梯般通往天堑,直上云霄,故又名“天梯”。看着这幅巨作,不禁让人想起了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里的诗句:“风樯动,龟蛇静, 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在“天梯”所连接的峭壁对面雕刻着一头石狮,石狮张牙爪舞,双目注视着山坳中的一切,活像崂山的一名护山卫士,摆弄着自己的神威,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雄势。在石狮正上方的小山上还建有一座小塔,塔高五层,塔身被云雾所弥漫,只剩塔尖在向游人们招手。在这仙境之下,我们咔咔地按动着照相机的快门,让自己飘身在这山里云里雾里之中,留下这罕见的人间仙境,好拿回去向亲戚朋友们炫耀崂山这风景如画的“世外桃源”,同游人一道感叹祖国“江山如此多娇”!
|
转自:http://blog.163.com/lan_rf2007/blog/static/40289213200771010454394037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