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崂山康成书院

[游记]崂山康成书院

2007-08-04    17u.com

崂山康成书院

王 铎

崂山康成书院,是郑玄的字“康成”而得名的书院。郑玄所生活的汉代,也是一个中国文化如何承传,怎样把经学作为国学进行研究的重要时期。所以郑玄一生致力于经学研究,终于成为一代宗师。

经学,主要是指儒学,开创于汉武帝时代。中国最早的儒家经典,主要是指《十三经》,是中国文化的主体。由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以致大量先秦典籍失传。所以汉初的儒生们,多以传习、解释五经(《乐经》完全散佚)为主业。当时的经学研究分为两大学派,即今文学派和古文学派。一些老儒生凭记忆背诵出来一些经文,用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即今文)记录并整理出来的,叫做“今文经”。西汉成、哀之世,刘向、刘歆父子校理秘书,发现了一部用古籀文字书写的《春秋左氏传》,再加上由孔壁所得的《逸礼》、《古文尚书》和《毛诗》,便成了“古文经”的主要经典。当时,今古文经不仅经文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其解说和观点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两种学派斗争激烈,水火不容。由于郑玄吸收了两种学派的重要研究成果,形成了自己的学派“郑学”,终于使一场从秦至汉的“千年学术之争”归于“大一统”,而郑玄本人也被后世誉为“经神”。

因此,郑玄是中国经学研究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儒学研究的典基人。他的学说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是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

崂山自古就是一座文化名山,是儒释道三种文化交相辉映的一座文化宝库。远在1800年前,汉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郑玄就在这里创建了闻名遐迩的康成书院。郑玄在这里讲学授徒,据史书《三齐记》记载,从学者有万人之众,影响很大。此后,崂山的书院历代兴建,可达五六家之多。它们分别是青峪书院、石屋书院、下书院、劳山书院和华阳书院等等。崂山众多书院的建立,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伸。至今,崂山还有一个村庄名叫“书院村”。所以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在看了崂山的康成书院之后写道:“荒山书院有人耕,不记山名与县名。为问黄巾满天下,可能容得郑康成?”

郑玄在崂山康成书院,不仅遍注群经,教书育人。而且非常重视培养学生们的道德行为规范。比如郑玄在崂山注释完了《三礼》之后,为了让学生们感同身受,他还在这里组织学生共同演示古代礼仪,场面非常壮观。崂山北麓的“演礼村”,就是他当年演习礼仪的地方,千百年来一直传为佳话。

在崂山康成书院,郑玄还经常带领学生们爬山锻炼体魄。有一次,他在山上发现了一种叶子很长很长的兰草,并且其韧性也非常好,像捆扎书籍的带子一样。于是他就将这种草命名为“书带草”,用其捆扎经典。郑玄在崂山的注书、爱书和诲人不倦的读书精神一直影响至今。

根据青岛市委市政府的提议,崂山风景区与山东大学共同恢复了康成书院,并且在这里还设立了山东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

书院自恢复以来,先后举办了“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讨会”、“易学与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美学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崂山养生文化国际研讨会”、“儒学与和谐世界学术研讨会”等一系列学术研讨活动,对加强东方文化研究,深入挖掘崂山文化内涵,促进国内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79315.html49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