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琅琊台游记(补) |
[游记]琅琊台游记(补) |
2008-05-07 sina.com.cn |
琅琊,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名字。据说早在春秋时期,齐国的开国公姜尚立八神,就将四时主祠神立在琅琊山。战国时期,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后,迁都琅琊,在琅琊山立观台,与齐、楚、秦、晋四国君主会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十年间五次巡游天下,其中三次登琅琊,刻立了著名的琅琊刻石,徐福上书为秦始皇入海求长生不老之药,从琅琊台启航出海,屡阻于风浪,后杀鲛灭浪而行终至瀛洲…… 琅琊的传说早已深深吸引了我,恰逢“五一”假期,“五四”青年节在即,5月3日,我们所在的青岛项目部得近水楼台之便,组织项目部一行七人前往胶南,我们也终有幸一览琅琊美景。驱车行驶在宽阔的海滨大道上,海风带着海的气息从耳边吹过,海浪倔强的拍打着海岸!雾中的海面有些朦胧,却也多了几分诗意。正领略着大海的无边无垠,胸怀宽阔,不多时车已转到乡间小路,另外一番美景呈现眼前,沿路的速生杨似一排排的卫兵,庄严而威武,新生的叶子在轻雾的缠绕下更显翠绿。乡间田地里处处可见老乡春耕农忙的身影,一时间把我带回了乡村的童年…… 沿途的乡野风光还来不及细细观赏,车已行至琅琊台风景区的西门。停车买票,进入景区,琅琊台的美景渐入眼帘。琅琊台其实是海边一座不高的山,因其久远的历史而闻名天下!因为有雾,地面有点湿,沿着修砌精致的石头小路上上下下,两旁的树木枝繁叶茂,有横卧的,有直立的。在这里我们听到旁边的导游介绍,原来边上的那条沟就是“跺脚沟”。传说秦始皇修筑琅琊台,强征劳役人怨天怒,白天筑台升高一层,夜间西山就长高一截。秦始皇怒不可遏,跺了一脚,西山就停止了长高,这地方就成了一道沟而得名。传说都很动听,且不管真假,却让我们记住了这条沟与也称为“争高山”的西山。 沿着石路向上,我们来到了树林掩映中的徐福殿。徐福殿由青砖青瓦构筑,飞檐直角,古朴典雅,给人以肃庄静穆的感觉。殿前樱花开得正盛,一团团,一簇簇,春风一过,亦然硕果累累。新修的大殿里供奉着徐福巨大的塑像,目光炯炯,注视前方。旁边的图画文字详细介绍了他的生平。据《史记》记载,徐福是一名秦代方士,他于公元前219年和公元前210年两次在琅琊台上书秦始皇,说海中有长生不老药,正中秦始皇怕死心怀。徐福因此两次受遣入海求仙药,最后一次见事迹败露自知罪过不小,而一去不回。看后使人大生感慨,徐福虽然当年用荒诞离奇的鬼话骗取秦始皇赏识,兴师动众,劳民伤财,但如没有他的举动,恐怕也没有今天琅琊台的壮观和闻名。 出了徐福殿,就是有366个台阶的云梯了。366级台阶虽不长却很陡,拾级而上,不多久已经觉得双腿有点发麻了,背上也出了汗,久违了这种背心湿漉漉的感觉。山间的空气清新中隐约夹杂着一丝冰冰的寒,不多久耳边传来悦耳的琴声,原来是云梯尽处的平台上女子乐坊在演出。身着粉衣的姑娘们正在抚琴拨弦,古色古香的琴韵婉转悠扬。身后矗立着一尊《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青铜铸像,他双臂张开,仿佛要拥抱波涛起伏的大海和巍峨耸立的群山,面带着微笑又像是君临天下,赐福苍生万物。没想到相传暴戾的秦始皇会以这样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这不仅显现了权势的威严,也体现了秦始皇仁慈的一面。回顾历史,功过得失谁又能说的一清二楚呢? 伴着悦耳的琴声,休憩片刻,我们向下一个景点望越楼进发了。沿着山路一路向上,渐渐看到了被雾霭环绕的望越楼。登上望越楼时,山雾又开始聚拢,原本想远眺一番山海相连的胜景,不想雾竟越来越浓,满山穿绕,几米开外都看不见了!浓雾腾腾,从身边经过,一晃间有在云雾仙乡之感!越王勾践孤独一人仗剑站在楼顶,深情凝望着家乡会稽。这位卧薪尝胆、发奋图强的君王眼中透出了几分思乡的深情!从这里的文字介绍中我们得知琅琊台原来是他先建,秦始皇只是在此基础上重建而已!或许勾践的名气不如始皇大之故,所以一提琅琊台就让人想到了秦始皇而不是他!如今的他在琅琊台的踪迹,只是这座孤单的亭楼和他孤单的一个人了! 白茫茫的雾气滔滔涌来再次涌来,我们继续前行。因为没有导游,我们的路线比较随意,接下来的一站是“群雕”。“群雕”顾名思义,就是一群人的雕像!雕像用的是洁白的花岗岩,形象各异栩栩如生!再现了徐福两次向秦始皇上书要求去寻访长生不老药的场景。秦始皇依然高大威严,伸手做接受状,而他面前的徐福则躬身谦卑,一脸虔诚,手捧上书!旁有侍女侍卫,后面站着的是胡亥和那个因“焚书坑儒”而遭万世唾骂的李斯!这就是二千多年前的那场庄严凝重、承载着一位有志青年和千古一帝梦想的仪式! 离此不远,还有一处古迹:夯土层,见证了当年琅琊台建筑工程的浩大与艰辛!至此才明白:琅琊台并不是一座天然的山,而是耗费了无数财力人力的人工土台!它是秦始皇“迁三万户”,一层层堆垒起来的观景台,高183.4米!在此,我不想说古代的统治者是多么的残暴,我想说的是我们伟大的人民的确“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什么样的奇迹都可以创造!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046911010098jb.html39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