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我的第二故乡胶南

[游记]我的第二故乡胶南

2008-05-22    baidu.com

地理位置
胶南市是国家最早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史以东国名地著称。胶南市作为青岛市的卫星城市,以其优越的区位优势,良好的投资环境,日益成为海内外投资者的热土。
截至2002年底,全市总人口83.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9.31万人,非农业人口14.41万人;男性为42.51万人,女性为41.21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3.4:100。人口出生率为9.95‰,人口自然增长率2.99‰。少数民族1384人。

自然概况
胶南市处山东半岛西南隅,胶州湾畔。位于北纬35°35′~36°08′,东经119°30′~120°11′。南临黄海,北靠胶州市,东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邻诸城市、五莲县和日照市。东北西南斜长79.25公里,东西宽62.36公里,总面积1894平方公里。交通四通八达,204国道和泰薛公路省道在城区交会,同三高速公路在胶南设5个出口和1个互通式立交,青岛海滨大道穿越胶南。物流便捷,距青岛流亭机场70公里,距青岛前湾港20公里。
城区位于县境中部、灵山湾畔,三面低丘环抱,东南濒海。解放前为胶县第七区治所,1948年辟为县城。到2001年底,城区规划面积28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9平方公里,人口20万人。
胶南属滨海低山丘陵区,海岸线长达138公里,较大港湾有胶州湾、唐岛湾16处,天然港口主要有积米崖、小口子、杨家洼、贡口、董家口等,沿岸岛屿10余处,海域面积近500万亩。境内山岭起伏,小珠山、铁橛山、藏马山和大珠山崛起于中部,构成东北--西南向隆起脊梁,支脉蔓延全境,有大小山头500余座。山岭之间,有大小河流125条,其中较大河流10条。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入海。
胶南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2℃,无霜期202天,降水量794毫米。气候四季分明,春迟秋爽,夏无酷暑,冬少严寒。
历史概况
早在5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境内就有人类生活繁衍。春秋时期,境内有琅琊、安陵两城邑。战国初,越灭吴,于公元前468年徙都琅琊,今县域南部沿海一带属越,历224年。后越败于楚,地属楚。战国后期,县域全部属齐。秦统一六国,境内设琅琊郡,并附郭置琅琊县,治所均在琅琊(今夏河城),县域属琅琊县。汉承秦制,并增琅琊国、柜县和祝兹侯国治于境内;晋省琅琊,隋复置琅琊县;唐代又裁,境地归胶州、诸城,此后废置千余年。
1943年,建立抗日民主政府诸胶边办事处,1944年析置藏马、诸胶边两县,属滨海行署。1946年9月,划胶县洋河以南9个区和青岛办事处的薛家岛区建立胶南县,属滨北专区。1950年5月滨北专区撤销,藏马、胶南两县属胶州专区。1956年3月藏马县并入胶南县。是年胶州专区撤销,胶南县属昌潍专区。1958年10月胶南县改属青岛市,1961年4月复属昌潍专区,1979年1月再度划归青岛市。1991年1月,胶南撤县设市。
地方史志
《灵山卫志》 清乾隆十六年灵山卫人苏潜修纂,四册八卷,主要记述了明港武五年(公元1372年)设立灵山卫至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间灵山卫军事辖区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和军事文化等,全书设十二志,6万余字。
胶南建县以后有过两次修志,第一次为1959年下半年至1960年初,仅抽调四五人的临时班子,做过一些编纂《胶南县志》的筹备工作,随之解散,未成稿。第二次为1982年至1990年,设立专门机构,编纂成书《胶南县志》,是胶南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书。该志断限上起1840年,下至1987年,篇首设《概述》、《大事记》,篇末为《附录》,中设30篇,150篇,415节,100万字。
胶南旅游
胶南市在青岛市海西岸,于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胶南市在古代是琅琊郡都,人们称这里为"东方胜地"。境内有历史名胜和古文化遗址30多处,其中修建于公元前4世纪以前的齐国长城遗迹贯穿胶南地域50多公里;千古名胜琅琊台屹立海滨,携五千年历史文化,珍藏秦皇汉武的美梦,铭记徐福东渡日本的创举,以独具其胜的奇伟和深邃的文化蕴涵而声著史籍和闻名中外。胶南市拥有123公里海岸线。自古就有"岸海名山"声誉的大珠山和小珠山蜿蜒海滨,凌波耸秀;有5处海岛巧布海上,叫人疑是仙山琼阁;有多处十里金色沙滩,揽碧波银浪,与千姿百态的岸礁逶迤相连,形成无尽的清新、神奇和瑰丽的风光。

转自:http://hi.baidu.com/%CF%E3%B5%E3%B0%D9%BA%CF/blog/item/056e2cf01a9074aca50f5277.html33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