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胶南详介

[游记]胶南详介

2008-05-22    bokee.com

分类:默认栏目

2008.3.1901:10作者:xiaoli688 | 评论:0 | 阅读:0

地理位置

胶南市是国家最早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史以东国名地著称。胶南市作为青岛市的卫星城市,以其优越的区位优势,良好的投资环境,日益成为海内外投资者的热土。
截至2002年底,全市总人口83.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9.31万人,非农业人口14.41万人;男性为42.51万人,女性为41.21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3.4:100。人口出生率为9.95‰,人口自然增长率2.99‰。少数民族1384人。

概况

胶南市处山东半岛西南隅,胶州湾畔。位于北纬35°35′~36°08′,东经119°30′~120°11′。南临黄海,北靠胶州市,东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邻诸城市、五莲县和日照市。东北西南斜长79.25公里,东西宽62.36公里,总面积1894平方公里。交通四通八达,204国道和泰薛公路省道在城区交会,同三高速公路在胶南设5个出口和1个互通式立交,青岛海滨大道穿越胶南。物流便捷,距青岛流亭机场70公里,距青岛前湾港20公里。
城区位于县境中部、灵山湾畔,三面低丘环抱,东南濒海。解放前为胶县第七区治所,1948年辟为县城。到2001年底,城区规划面积28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9平方公里,人口20万人。
胶南属滨海低山丘陵区,海岸线长达138公里,较大港湾有胶州湾、唐岛湾16处,天然港口主要有积米崖、小口子、杨家洼、贡口、董家口等,沿岸岛屿10余处,海域面积近500万亩。境内山岭起伏,小珠山、铁橛山、藏马山和大珠山崛起于中部,构成东北--西南向隆起脊梁,支脉蔓延全境,有大小山头500余座。山岭之间,有大小河流125条,其中较大河流10条。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入海。
胶南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2℃,无霜期202天,降水量794毫米。气候四季分明,春迟秋爽,夏无酷暑,冬少严寒。

气候气温

胶南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2摄氏度,无霜期202天,日照2447.1小时,年平均降水量794毫米。

行政区划

2002年,全市共有16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5个区:隐珠镇、大珠山镇、张家楼镇、琅琊镇、藏南镇、泊里镇、大场镇、海青镇、理务关镇、大村镇、六汪镇、宝山镇、铁山镇、王台镇、灵山卫镇、珠山街道办事处、珠海街道办事处、胶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琅琊台度假区、黄山经济区、胶河经济区、积米崖港区。共1008个行政村、49个居民委员会。
珠山街道 位于胶南市城区西部。截至2004年底,面积43.6平方千米,辖20个行政村和4个农村居委会及12个城市居委会、7.1万人。

自然资源

胶南依山傍海,自然资源丰富。全县农林牧可用地217万亩,其中耕地108万亩,有林地57.39万亩。林木树种达134个;药材有动物、植物、矿物三大类,615种;海产鱼虾260余种,其中分布广、资源量大的有带鱼、鲅鱼、乌贼、章鱼、黄鲫、鹰爪虾、对虾、海蜇、牙鲆、真鲷、梭子蟹等50余种,潮间带潮下带生物203种,可开发利用的有杂色蛤、泥蚶、西施舌、竹蛏、刺参、皱纹盘鲍、贻贝、扇贝、石花菜、紫菜等40余种。矿产资源有铁、石墨、砩石、铅、锰、铜、锆英石等40余个矿种,百余处矿点,已探明储量的24处,总储量近200万吨。
2005年,胶南市被国家环保总局认定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历史沿革

市名由来:1946年9月始置胶南县,因在原胶县南部而得名。1990年12月撤县设市。
春秋时期,境内有琅琊、安陵两城邑。战国初,越灭吴,于公元前468年徙都琅琊,今县域南部沿海一带属越,历224年。后越败于楚,地属楚。战国后期,县域全部属齐。秦统一六国,境内设琅琊郡,并附郭置琅琊县,治所均在琅琊(今夏河城),县域属琅琊县。汉承秦制,并增琅琊国、柜县和祝兹侯国治于境内;晋省琅琊,隋复置琅琊县;唐代又裁,境地归胶州、诸城,此后废置千余年。
1943年,建立抗日民主政府诸胶边办事处,1944年析置藏马、诸胶边两县,属滨海行署。1946年9月,划胶县洋河以南9个区和青岛办事处的薛家岛区建立胶南县,属滨北专区。1950年5月滨北专区撤销,藏马、胶南两县属胶州专区。1956年3月藏马县并入胶南县。是年胶州专区撤销,胶南县属昌潍专区。1958年10月胶南县改属青岛市,1961年4月复属昌潍专区,1978年11月再度划归青岛市。1990年12月18日,撤销胶南县,设立胶南市。

1991年1月14日,撤销海青乡,设立海青镇;撤销小场乡,设立信阳镇。1992年12月28日,撤销隐珠乡,设立隐珠镇。1993年10月26日,撤销寨里乡,设立寨里镇;撤销张家楼乡,设立张家楼镇;撤销藏南乡,设立藏南镇;撤销薛家庄乡,设立黄山镇。
1995年1月4日,将隐珠镇的广城、豆金河、两河、辛屯、山前、孟家滩、薛家滩、向阳岭、石咀子、烟台前、新建、孙家滩等12个村划出,设立灵海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上海路孟家滩村;撤销宝山乡、胶河乡、铁山乡,设立宝山镇、胶河镇、铁山镇。1995年4月28日,撤销胶南镇,设立珠海、珠山两个街道办事处。珠海街道办事处机关驻珠海路中心,珠山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原胶南镇人民政府驻地。
1996年4月26日,将胶南市灵山卫镇的台子沟、八里庄、荒里、扒山、岔河、戴戈庄、两埠岸、王家港、花科子、薛辛庄、高家台、周家夼12个行政村划归黄岛区长江路街道办事处;将胶南市红石崖镇的张戈庄、龙湾崖、郭家台子、法家园、管家洼、龙凤村、可洛石、龙斗山前8个行政村划归黄岛区黄岛街道办事处(鲁政字[1996]73号)。

2000年,胶南市辖3个街道、19个镇、4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827771人,其中:珠海街道 78333人、珠山街道 72388人、灵海街道 28249人、隐珠镇 37462人、大珠山镇 38899人、张家楼镇 25436人、寨里镇 24223人、琅琊镇 35601人、藏南镇 27726人、泊里镇 51481人、信阳镇 18441人、大场镇 34502人、海青镇 41167人、大村镇 32755人、六汪镇 22741人、胶河镇 21276人、宝山镇 29509人、铁山镇 22725人、黄山镇 21792人、王台镇 46145人、红石崖镇 31123人、灵山卫镇 29049人、塔山乡 17960人、理务关乡 18741人、市美乡 17856人、灵山岛乡 2191人。
2001年,胶南市撤销灵山岛乡,合并到积米崖港区;撤销塔山乡,合并到大场镇;撤销信阳镇,合并到泊里镇;撤销市美乡,原市美乡10个村合并到六汪镇,其余18个村合并到大村镇;撤销寨里镇,原寨里镇22个村合并到张家楼镇,6个村合并到藏南镇,5个村合并到琅琊镇;撤销黄山镇,成立黄山经济区;撤销胶河镇,成立胶河经济开发区;撤销灵海街道办事处;将琅琊镇部分村庄和原寨里镇的部分村庄划归琅琊台旅游度假区,将珠海街道办事处的部分村庄和大珠山镇的部分村庄划归海滨工业园。全市由原来的2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经济区,调整为1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经济区。
2001年,全市总面积1894平方千米。辖2个街道(珠山、珠海)、15个镇(大珠山、琅琊、泊里、隐珠、大场、海青、大村、六汪、王台、红石崖、灵山卫、张 家楼、藏南、铁山、宝山)、1个乡(理务关)、5个区,49个居委会、1001个村委会(《山东年鉴2002年》数据:1008个行政村、49个居委会)。年底全市总人口83.6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36万人。

2002年6月19日,省政府批复同意:胶南市撤销理务关乡,设立理务关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截至2002年12月31日,全市总面积1894平方千米。辖2个街道(珠山、珠海)、16个镇(大珠山、琅琊、泊里、隐珠、大场、海青、大村、六汪、王台、红石崖、灵山卫、张家楼、藏南、铁山、宝山、理务关),39个社区、1001个村委会(《山东年鉴2003年》数据:1057个行政村(居委会))。年底全市总人口83.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4万人。少数民族1384人。

2003年11月19日,胶南市红石崖镇划归青岛市黄岛区管辖。
2003年,全市总面积1846平方千米。辖2个街道、15个镇,1016个行政村(居委会)。年底全市总人口80.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万人。

2004年,全市辖15个镇、2个街道、5个园区。总面积1846平方千米,总人口80.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4万人。隐珠镇:面积98平方千米,辖50个行政村、4.3万人。大珠山镇:面积90平方千米,辖30个村委会和7个居委会、3.1万人。张家楼镇:面积134平方千米,辖63个行政村、4.6万人。泊里镇:面积152.4平方千米,辖101个行政村、7.5万人。琅琊镇:面积82平方千米,辖59个行政村、3.6万人。藏南镇:面积105平方千米,辖43个行政村、3.2万人。大场镇:面积127平方千米,辖87个行政村、5.4万人。海青镇:面积100平方千米,辖64个行政村、4.4万人。理务关镇:面积65平方千米,辖33个行政村、1.98万人。大村镇:面积152平方千米,辖82个村、4.47万人。六汪镇:面积151.2平方千米,辖43个行政村、3.2万人。宝山镇:面积117平方千米,辖44个行政村、3.1万人。铁山镇:面积101平方千米,辖43个行政村、2.35万人。王台镇:面积85平方千米,辖52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4.6万人。灵山卫镇:面积36平方千米,辖29个行政村、2.3万人。珠山街道:面积43.6平方千米,辖20个行政村和4个农村居委会及12个城市居委会、7.1万人。珠海街道:面积44平方千米,辖18个行政村和18个城市居委会、6.4万人。山东省胶南经济开发区:面积23.4平方千米,辖12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人口2.8万人(其中非农人口1.1万人)。青岛琅琊台省级旅游度假区:面积9.8平方千米,辖7个行政村、3897人。黄山经济区:面积76平方千米,辖37个行政村、2万人。胶河经济区:面积56平方千米,辖32个行政村、2.25万人。积米崖港区:面积9.53平方千米,辖积米崖港和灵山岛管区、4500余人。胶南市海滨工业园:面积27.9平方千米,辖11个行政村、5.6万人。

2005年,撤销隐珠、灵山卫、铁山、大珠山四个镇,分别在原行政区域设立隐珠、灵山卫、铁山、滨海街道办事处。12月18日4个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

旅游景观

一、琅琊台
在胶南市区西南26公里处的海滨。1982年,国务院公布琅琊台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3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琅琊台为青岛琅琊台风景名胜旅游区。2001年,国家旅游局评定琅琊台为AAA级景区。
琅琊台是两千多年前古人缘琅琊山夯土筑就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绘当时的琅琊台“孤立特显,出于众山上,下周二十余里,傍滨巨海”,它“台基三层,层高三丈,上级平敞,方二百余步,高五里”。现在的琅琊台,依然可见台分3个层次,递级而上。它海拔183.4米,山下环台周长7.5公里,平坦的台项周长130米。琅琊台风景名胜区的景观包括琅琊台、琅琊台下的龙湾、环台沿海风景带及台前斋堂岛上的古迹和自然风光。
周代初期,姜太公封齐时作八神,其中四时主祠就立在琅琊山上,历代有许多帝王来这里祭祀四时主。越王勾践在琅琊山起观台会盟诸侯。秦始皇3次登琅琊,一住数月,从内地迁来3万户百姓,修筑起琅琊台,并刻石纪功。琅琊台也是秦方士徐福率数千童男女东渡日本的启航地,是学者文人访古探幽寻梦的地方。所以,琅琊台犹如一部厚重的历史书,是琅琊文化的一个重要凝聚点。自1994年以来,中国徐福会多次在这里举行全国和国际徐福学术研讨会及徐福遗迹探访活动。胶南市人民政府年年在这里举行纪念徐福东渡日本的庆典。
琅琊台冠领群山,仰俯高天风云和大海碧波惊涛,与海上岛屿相望相呼应,自然风光大气磅礴,蔚然壮丽,天地山海间的奇观异景丛出迭现,令海内外游人叹为观止。
自1993年开发建设以来,景区先后开发建设了徐福殿、跺脚沟、云梯、御路、望越楼、秦始皇遣徐福东渡入海求仙群雕、秦琅琊刻石、徐福东渡启航处、观龙阁、鲸馆、琅琊文化陈列馆、秦阙、观龙台、观龙亭、龙湾海水浴场等景点,建成了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娱乐和购物服务的具有秦代宫殿气派的游客中心及展示秦代市井风貌的徐福街。在龙湾岸畔的王家台后村、台西头村开展起渔家宴民俗游。现在的琅琊台景区,服务完善,游览环境优美,是一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融汇、特色鲜明、海内外知名的风景名胜区。

琅琊文化陈列馆
琅琊文化陈列馆位于琅琊台景区西门东侧的山坡上,黑瓦红柱,虽然飞檐重迭,层台回廊,但线条直而不繁,造型朴拙大气,古意凝重,叫人一看便知是秦汉建筑风格。陈列馆前矗立着《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青铜铸像,展现了始皇帝登上琅琊台临风大乐的形象,引导人们一进景区便走向琅琊台的历史文化。陈列馆由序厅、主展厅、回廊组成。序厅展览的是《琅琊台图》、四时主祠模型、古琅琊地区大事年表和琅琊历史变迁图等。主展厅第一层陈列着从春秋至汉代巡游琅琊的12位重要历史人物的塑像和反映他们在琅琊台活动的壁画及地图;第二层展出在琅琊台出土的文物和社会文物。回廊的廊壁上嵌刻着历代名人吟咏琅琊台和琅琊风物的诗词文赋碑刻。
为进一步丰富文化内涵,景区组建起高水准的“琅琊台八音女子乐队”,每逢节假日(含周末)都在陈列馆前进行古典名曲演奏。

跺脚沟
在琅琊文化陈列馆东侧,琅琊台和争高山之间,有一道绿涌翠漩的山沟—跺脚沟。相传秦始皇修筑琅琊台,强征劳役,百姓苦不堪言,人怨天怒。秦始皇白天刑驱百姓筑台升高一层,一夜间台西侧的山头也长高一截。就这样,这边不停地筑台,那边山也不停地长高,琅琊台总是高不过西山。秦始皇怒不可遏,在西山上狠狠跺了三脚,那西山才停止了长高。他跺脚的地方陷成了一道山沟,人们叫它“跺脚沟”。沟底溪水淙淙,溪边野蔷薇丛生密布。沟内到处生长着高大的板栗树,它们枝繁叶茂,一到秋季,游人就可在路边上捡拾板栗,别有一番情趣。

徐福殿
在跺脚沟北端琅琊台下,依山而建的秦代风格建筑群落,便是为纪念开创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先人徐福而建造的徐福殿。建筑面积871平方米,分前后两殿和东西两庑。前殿正中是徐福塑像。四壁挂着介绍徐福生平和东渡日本事迹的大型工笔画。殿内还展览着国内外关于对徐福研究的著述。后殿和两庑展出文物和名人书画。徐福是中日、中韩人民友好交往的开拓者,深受中国、日本和韩国人民的尊崇。在琅琊台,经常有日本和韩国的社团前来进行徐福研究和遗迹探究,有许多日本和韩国的人士到徐福殿谒拜徐福像。

云梯
在徐福殿后,在琅琊台和争高山的连接线上,有一条沿着山坡弯曲有致上升的花岗岩石砌台阶路,宛若天上飘下的白绸带,人们称它为云梯。据志书记载,这里原是秦始皇登琅琊台的三条御路之一。它在御路原址上于1994年修建,高152米,宽2.8米,共336步台阶,中有4个平台。云梯两边的山坡上乔木、灌木、藤类等植被遍布,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观龙阁
攀上云梯顶端,在琅琊台和争高山之间有一片平地,平地北侧的仿古楼阁,名为观龙阁。主阁两层,两侧为引廊。阁前是演出和观看文艺节目的广场。由于特殊的气象条件和地理环境,琅琊台上空的云经常变换成龙的形状,出现龙飞龙舞的景象。每到东南风起,琅琊台下龙湾里的波浪,不是滚滚滔滔横着卷来的样子,不是人们常见的涛岭浪山的形状,而一道道拉的长长的,纵着奔腾。每道波浪都呈现出龙头高昂、龙须飘拂、龙身矫健、龙尾舒展的秀资。整个龙湾里,龙隐龙现,龙腾龙跃,龙吟龙唱,形成万千银龙聚会的场面。在观龙阁观看琅琊台龙奇观,更能感受到万千银龙在龙湾聚会那种气势磅礴、震人魂魄的景象。观龙阁放映厅还播放《琅琊台观龙》电视记录片。

秦兵马俑布阵馆
设在观龙阁东侧的一个山洞内,分3个展厅展示秦军队的3种作战方阵。这些兵马俑是根据陕西秦始皇陵附近出土的兵马俑缩制的,方阵也依原样布置,阵势奇妙,深藏玄机,将士威武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军威。
秦御路
秦御路,是秦始皇登琅琊台时走过的路。从观龙阁向东沿琅琊台北坡的一条鹅卵石路前行200多米,就到了秦御路。现在的御路是1994年在旧路基上重建的。路中间是用黑方砖铺成的平滑路面,两边是用花岗岩砌成的台阶,路沿有石雕护栏。路宽6.8米,高135米,共有386步台阶,中间有4个宽敞的平台。在第三个平台东侧有当年重修御路时开掘出一处古建筑遗址,它由黄色岩石一层层垒砌而成,外形象古埃及的金字塔。登御路,可听到前面人的脚步声非常特别,好像踏在水中似的,与秦得水德之说很巧合。登上了琅琊台顶,纵目四周,但见峰峦群山、沧海大地都在脚下,人离天格外近。
望越楼
望越楼是一座古楼亭建筑,在琅琊台顶的东侧,亭中立有紫铜锻造的越王勾践铜像,他身披铠甲,手按腰间长剑,一派志在收拾江山称雄天下的气概。史书记载,越王勾践徙都琅琊后,在琅琊山上起观台,又在台上建了望越楼,以登楼南望古都会稽。望越楼三面环海,又在琅琊台顶最东侧,是观海上日出的绝佳地理位置。
琅琊台夯土层保护亭
在琅琊台顶的一处土坡前,有一道廊亭,在亭前建有橱窗式的半壁亭保护着削直的土层面。夯土每层厚约6厘米,夯筑纹理十分清楚。它证明琅琊台确是缘山夯土筑成的,是依琅琊山筑起的一座比琅琊山还高的人造山,可以想象当年筑台的工程是何等浩大!使人真正看到了琅琊台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个奇迹。

秦始皇遣徐福入海求仙群雕
在琅琊台顶,共有石雕像14尊:秦始皇、徐福、胡亥、李斯、赵高、和文官、武官、武士、侍女各两名及一名手执华盖的侍从。群雕生动地表现了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三次巡游琅琊时,在琅琊台召见徐福,徐福向秦始皇讲述海上求仙经过的场面。作品的整体气韵与古台、高天、大海和群山的背景浑然融合而又相互衬托,壮观而有气势,把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场面灿然凝固在琅琊台上。

琅琊刻石亭
在琅琊台顶南侧的一个平台上,有一座琉璃瓦盖顶的亭子,亭内是秦琅琊刻石的复制碑,这就是琅琊刻石亭。琅琊刻石立于秦始皇第一次巡游琅琊时,内容是歌颂其伟业盛德,共497字;秦二世来琅琊时又在该刻石旁加刻诏书以彰明先帝功德。两次均由李斯撰书。后来,琅琊刻石被毁,碑文只剩下二世诏书部分。琅琊刻石现存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高129厘米,宽67.5厘米,厚37厘米,刻辞13行,86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置于琅琊刻石亭里的刻石碑,是根据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的琅琊刻石原件复制的。

转自:http://xiaoli688.bokee.com/viewdiary.23857235.html54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