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青岛游记 |
[游记]青岛游记 |
2007-07-16 sina.com.cn |
终于在出发前的一天买到了仅有的最早一班的机票,于是第二天8点多我们就睡眼惺忪地到了青岛。 三天半的时间不算充裕,所以我们确定了几个重点:栈桥--青岛的标志;八大关--青岛的万国建筑博览会;崂山--海边的仙山;五四广场--市政府前的文化广场;海水浴场--休闲的最佳场所;以及云霄路--吃海鲜大餐。 栈桥最早是青岛的一座码头,始建于清朝,深入海中,尽头是一座阁楼,名曰回澜阁.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插入海中的栈桥,而是桥上拥挤不堪的人群.恐怕都是"慕名而来"吧.但是不知道有没有来得及去欣赏栈桥直插入海的气势,回味其清朝以来的历史和文化,知其青岛标志的缘由.我们是没来得及就走了. 青岛的景点多是靠近海边,所以沿"滨海旅游步行道"一路走来,可以欣赏大多数景点--中山公园,海军博物馆,海底世界,鲁迅公园,海水浴场......公园等等就罢了,连名字有的都一样,想想不去也罢,但是八大关还是要去的. 青岛应该是个非常开放的城市,可能跟青岛的历史有关系,许多街道以全国的省市命名,如南京路,广西路,汕头路(我们住的宾馆就在这条路上),香港路等等.似乎全国都可以在青岛找到.八大关正是以八个著名的关隘命名,比如山海关,居庸关,正阳关等等.这里庭院深深,全部是独栋的别墅,四周郁郁葱葱,十分静谧,不愧是全国最美城区之一.我们一直对住在这里的人很感兴趣,但估计以疗养院居多.除了茂密的树木,错落有致的街道,建筑是这里最大的特色,花石楼就是其中的代表,这是融合了古希腊和罗马的建筑风格的城堡式建筑.风格固然独特,但是气势还是小了些,有些建筑元素只有和规模结合才能体现它的魅力,缺少了规模的城堡式建筑反而让人觉得有点小气.但是老婆还是找到了她的最爱--院子里的秋千. 八大关有十条纵横交错的道路,全部走完是件考验体力的事情,对来旅游的我们来说,体力是最宝贵的,所以仅仅走了两关就坐车回去了. 晚上是令人期待的,不是青岛的夜景,而是晚餐.晚上稍作休息就直奔云霄路而去.这里是海鲜一条街,街上主要是以海鲜为主的餐厅,不仅家数众多,而且一家餐厅在同一条街上还会有几家分店,比如鱼码头,在不到50米的距离内就有三家分店.我们朝着人数较多的一家分店走去,据我们的经验,人多的地方必定物美价廉.但是似乎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便宜,尤其是螃蟹,七八十元一斤,超出我们的预期很多,但是既来之,则吃之.比较遗憾的是现在的螃蟹虽然肥,但是没有蟹黄. 第二天就往崂山而去.平时在青岛乘公交车都比较宽松,但是去崂山的车却挤得够呛,幸好在北京经过了无数的磨炼,坚持到崂山并不困难.从八水河下车,一路爬到上清宫,路上没有太多景点,上清宫也是很简陋的一座道观,不过两元的门票到也公平,重要的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休息的场所.往上走就是明霞洞了,一进门的"霞朱半天"和上海豫园的"海上名园"有异曲同工之妙.洞是天然形成的,里面有个石床,听导游的介绍,要用道家所称的不杀生的左手摸一摸石床,然后摸一摸自己的头,叫做"鸿运当头".我们在这里吃了饭就开始下山,走了一段路有一段索道,正好节省了时间和体力.依然坐公交车回市里,依然是挤得要命.但是觉得还是比不打表的120元的出租车划算. 晚上依旧是海鲜大餐,只是换了旁边的另一家,吃了老婆最喜欢的虾,还有夏贝. 第三天以休息为主,首先我们来到五四广场,这里正好有国庆的演出活动,就在"五月的风"后面.这里有许多卖风筝的,我们花10元买了一个风筝,又花了5元钱买了200米的线,看来任何生意都有其特有的赚钱之道,这恐怕就是商业模式吧.没想到在北京从没有放过风筝,却在这里放了风筝.下午来到第一海滨浴场,虽然天气已经开始有点凉,但仍然有许多人游泳和晒太阳.前两天吃了太多的海鲜,正好感觉有点消化不良,于是就下海了,喝了两口又苦又咸的海水之后,感觉胃里舒服了很多,看来原汤化原食,一点儿没错. 晚上又可以开始继续我们的海鲜大餐,这次是在一家名叫海岛渔村的餐馆,很干净,也不嘈杂,我们点了虾虎和黄花鱼等,做得很可口.尤其是鲅鱼饺子,味道鲜美,老婆大加赞赏,这可不是容易的事. 最后一天不用说了,主要是购物,给自己的,给同事,朋友的,很巧的是我们到的那一天就在离酒店不远的地方新开了一家叫麦凯乐的大型商场,购物方便了许多. 开放,整洁,交通方便,环境优美,有文化气息,这是青岛给我的主要印象.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53df026a010005jj15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