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山西洪洞大槐树游记 |
[游记]山西洪洞大槐树游记 |
2008-06-27 sina.com.cn |
具资料记载: 洪洞大槐树移民分布晋、冀、鲁、豫、陕、甘、皖、苏、鄂、蒙等地,甚至广西、广东、海南也有部分移民,从明初至现在,在各个历史时期,昔日由洪洞迁出的移民,又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东北等地区。例如明末吴三桂降清后,被封平西王,他率军转战陕西、四川、云南、贵州(《清史稿.吴三桂传》),部下士卒大多是冀、豫、鲁健儿,他们大多是古槐移民后裔,多不愿附逆而散居各地。清军入关后,旗民多编入军籍,关外空虚,土地荒芜,为了恢复生产,清政府奖励由关内向关外移民,“顺治十年议准辽东招民开垦,有能招至一百名者,文授知县、武授守备……招民数多者,每百名加一级”。(《古今图书集成.赋役考》)这项政策,一直贯彻了几十年,从古大槐树迁出的人民,有相当部分再转迁到东北地区。 古大槐树处迁民之后裔经过几代、十几代,大都不知道被迁前是何村何地,但都知道“大槐树是故乡”,这一点至今谁也没能忘却。移民在离开大槐树时恋恋不舍,到达新的定居地点后,他们大多栽种了槐树,借以寄托自己对家乡的怀念。移民们迁往各地,因一村不准两一姓,所以兄弟之间为了相互照应,有一姓分为几个姓者,至今仍有山东某地仍有“回、翟、常, 一个娘”、“魏、梁、陈、一家人”、“崇、刘、顾,是一户”、“山东无二郭”等说法。 我们这次来观看的地方是去年才建成的新景区,老景区已溶与其中,共占地300亩。景区内原址许多古迹存留的不多,大都损坏。第一代第二代大槐树已枯死,第一代大槐树已无,重新塑造了一棵假的竖立在新景区内,第二代大槐树枯死后,仍屹立在原地,第三代大槐树是与第一第二代同根繁生的,它枝叶茂盛象征着世世代代繁荣昌盛。还有古驿道留存原址,陈旧的古砖,灰色的墙壁衬托出历史的沧桑;明代建筑石经幢也耸立在那儿,导游说,上去转圈摸摸会带来好运,于是游客们纷纷上去如转经般摸着走了一圈。在戏台子上有男演员正在唱着晋戏,唱得有有板有眼地,声音高昂洪亮。不一会唱苏三起解的两名演员上场。因天热,游客不多,但也有人停下来听戏的,去年新建的大殿陈列着迁民姓氏的牌位进入的游人无不前去寻找自己的姓氏然后燃香叩头,我们同来的都这样做了,而我没有。因我的祖籍就是山西榆社县,我们家不存在移民的问题,也不存在寻根问袓。而随来的人就不敢说不是了,所以他们个个虔诚地很,顶礼膜拜。我的老公属王氏后裔,实际上他是姓靳的,王姓是随母亲的姓氏。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9c0a101000ax8.html44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