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第一届徒步朝拜五台文殊“般若之旅”日记6月6日五爷庙塔院寺. |
[游记]第一届徒步朝拜五台文殊“般若之旅”日记6月6日五爷庙塔院寺. |
2007-07-02 sina.com.cn |
6 月 6 日 早上和荣闻师父联系上,今天开始拜访镇上的寺庙。因为感受到师父很疲惫,大家想早点回去,好让师父们能够忙自己的事情。可是我内心还是很希望能够有师父们指引。事后也发现,有了荣闻师父,我们每到一处都能够最快最近的找到这个寺院里最值得朝拜的地方,不会浪费时间瞎转。前几天老是追不上,这两天能够一直在一起交流,又增加了我对出家师父的好感和信心。 今天的行程是上午五爷庙、塔院寺,在显通寺用午斋,下午去了罗喉寺、菩萨顶,然后回到住处座谈。因为自己的记忆太差,一天下来有点囫囵吞枣的感觉,至于在那个寺庙看到了那些,做了那些事情基本上已经混淆得一塌糊涂,也忘得差不多了。只有一点点感受可以留下。下面的回忆很可能有些错位。 五爷庙 五爷庙是五台山最红火的地方,很多来五台山的人一定会来此许愿,据说特别灵,还要回来还愿。【其实五爷庙是塔院寺的万佛阁】里面还有一个古戏台,整天唱戏,也有很多人爱听。五龙王殿里的人最多,什么时候都要排队进出,全国各地的人都来此许愿还愿。院子里烧香的人络绎不绝,诺大的香炉整天云雾缭绕的。有点不明白,为什么我们对佛菩萨的信心反而不如对老龙王的信心呢?不管如何,对于学佛的人来说都是一样的。我也在此郑重的许下愿。 【 坐北向南这座建筑便是大名鼎鼎的五龙王殿,人们通称五爷庙。五爷庙创建于清代,民国年间重修时,增建了殿外前庭。一般佛教寺院是不供龙王的,而五台山为什么要修龙王殿呢 ? 这要从文殊菩萨向东海龙王巧借歇龙石的神话说起。很古以前,五台山地区并不是清凉胜境,而是酷热难熬,当地百姓深受其苦,专门为人排忧解难的大智文殊菩萨便从东海龙王那里巧妙地借来一块清凉石,从此五台山变得凉爽宜人风调雨顺,成为避暑胜地。而这清凉宝石原本是龙王的五个儿子播云布雨回来驱暑歇凉之物,当他们发现歇凉宝石被文殊菩萨带到五台山后,便尾随而来大闹五台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剑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讨回清凉石。但文殊菩萨毕竟法力无边,很快就降服了五位小龙王,让他们分别住在五座台顶。这五龙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专管五台山的耕云播雨。人们感激他为五台山地区造福,为五龙王建殿造像加以供奉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五龙王居于殿内正中,左侧为大龙王、二龙王、龙母,右侧为雨司、三龙王、四龙王。据说,五龙王以前是黑脸,但为什么我们所见却是金脸呢 ? 这是因为佛教传言,说王爷性子暴烈,伺奉稍有不周,就要发脾气动恐。脸由黑色变为金色,就使五爷的脾气变温和了。 】 【 坐东朝西这座两层三檐歇山顶建筑名为文殊殿,四角翘出,明柱围廊,玲珑剔透,很像一件内部镂空的工艺品,在五台山众多佛殿中别具一格。殿内下层供三位菩萨,不用我讲,大家一看就会明白,骑绿毛狮子的是文殊菩萨,骑大白象的是普贤菩萨,骑神兽的是观音菩萨。不论是三大菩萨,还是座下之骑,塑造得均极为精细生动。再看大殿内左、右、后面三壁的满面木制小格中,尽是约 10 厘米大小的泥塑贴金佛像,连横梁上都是小佛,楼上二层殿内三壁同样布满金佛,上下两层合计共有佛像万尊,所以此殿、此庙便名叫万佛阁。二层殿内正中所供是地藏王菩萨,左右两边分别是道明和尚和其父亲。一般情况长者应在上首,而这里位居左侧上首的却是儿子道明。这又是为什么呢 ? 传说地藏王菩萨欲在九华山开创道场,而当地一位员外起初不愿让出宝地,但员外的儿子却敢违抗父命把地界奉献出来,并出家跟了地藏王菩萨,取法号道明,成为虔诚的佛门弟子,因为这段故事,所以其父亲就只能站在地藏王菩萨的下首了。立于地藏王菩萨左右外侧的 5 对塑像,统称为 “ 十殿阎王。 ” 】 在这里收获最大的当数亢青霞姐妹俩了,她们终于达成了急切的皈依的愿望,在佛菩萨面前皈依了三宝,荣闻师父作为她们的皈依师,开示皈依后应该如何。她们有那么真诚的皈依之心,难怪荣闻师父早就说其实她们已经得到皈依了。随喜她们! 大塔院寺 只要进了五台山,没有不看见一座大白塔的。记得从东台下山的时候,那座大白塔就是我们前进的目标。塔院寺就是以这座大白塔命名。 这里看见很多喇嘛全心全意的面向大白塔作大礼拜。 荣闻师父带着我们转塔。有点像布达拉宫外围的那一圈红墙,我们顺时针走,一路拨动转经筒。墙上间或有很多佛菩萨的图案、暗龛。整个四方形的每一个角各伸出一个小亭子,各有一个大型转经筒,走到这里也要再顺时针转三圈。大三圈小三圈,络绎不绝的人流,最后我都找不到前面的队伍了。 拜佛时荣闻师父叫我们如何既节约时间,又能够最有效的拜佛。一座殿堂里面往往有很多佛像,如果一个一个拜过来时间不够,只拜中间的主佛像又有点遗憾。师父告诉我们拜佛时心念赞佛偈:“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最后念:“唵,哇(口缚)日囉斛!”( an wa zi la )这是一句密咒,就是向十方诸佛顶礼,这样就不需要一个一个去拜了。这真是有了善知识在身边,很多事情都能够又快又好的前进;没有师父的指点,绕远路还没有进步。我心里一直念着,总也记不住。一看别的地方,一听别人说话,就忘记了。一瓣心香真是聪明伶俐,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两天估计问了她 N 遍还是忘记,最后不得不请荣闻师父替我写下来才罢。这么一个漏器,什么好东西也装不住啊,回去一定要好好练习听话了。而这几天向荣闻师父学习,感觉收获蛮大,现在回忆起来却是几乎想不起来了。 荣闻师父一路常常妙语连珠,佛经佛语不断的涌出,虽然我几乎听不懂,却是令人神往,羡慕不已。虽然师父一再很谦虚的说文化不高,可是我宁愿用世俗的这种文化来换取佛陀的智慧。 [在大白搭东侧,还有一座高两丈余砖构文殊发塔,外抹白灰,通体白净,状如宝葫芦。相传文殊菩萨显圣遗留的金发,就藏其中。大白塔底坐碹洞里有佛足碑。石碑上所刻佛足足印长1.6尺,宽6寸,足心有千幅轮相和宝瓶鱼剑图,十个足趾有华纹字。据下部碑文解释,释迦去世前站在一块大石上,对弟子阿难说:“我最後留此足迹,以示众生。谁见到此足印,瞻礼供养,就能免罪消灾。”唐玄奘取经时,把这佛足印也拓下带回,唐太宗敕令将佛足刻在石上,立於祖庙。明万历王午年秋,寺僧又按图刻石,供养在大白塔下。寺内现存其它蒙、藏、汉文各类碑记数十通。 ] 我们去拜了文殊发塔。不过好像没有看到佛足碑啊?文殊发塔外有几句偈子,师父让我们好好体会。可惜自己一看偈子,就忘了“ 唵,哇日囉斛 ”,一记“ 唵,哇日囉斛”又忘了偈子,最后还是没有记住。下次再出去还是有必要带个数码相机。 [大白塔北侧建有面宽五间,高二层的大藏经阁。正中门顶上挂有一块木匾,上有乾隆皇帝御笔绝句一首:“两塔今惟一尚存,既成必坏有名言。如寻舍利及丝发,未识文殊与世尊。”藏经阁内有一木制经架,叫转轮藏,六角形,33层,高约10米,最上面一层周长11.5米,最下面层周长6.5米,构成上大下小形状,每层分若干小格,放置经书。最下层底下有转盘,人力捱动,能够来回运转。所以制成这种转轮藏,按佛教的说法是转动诵经,能为朝山拜佛者消灾除难。藏经阁现存汉、蒙、藏多种文字经书二万册,其中属於宋以後至乾隆年间版本的二千馀册经卷为国家善本书。]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97992ca0100043533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