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品味善化寺建筑艺术

[游记]品味善化寺建筑艺术

2008-05-22    sohu.com

搜狐博客 > 张树立随笔论事 > 日志

2006-12-17 | 品味善化寺建筑艺术

标签:历史 建筑 文化 艺术

《中国建筑史》的封面上印着著者梁思成先生的一段话:“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建筑是文化和艺术的集中体现,在我们大同的旅游宣传中,善化寺远不及云冈石窟、华严寺知名。其实善化寺在中国古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九六一年三月四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善化寺俗称南寺,位于山西大同城内南门右侧,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原名开元寺,五代后晋时改称大普恩寺。辽保大二年(1122年),一场兵燹之灾使楼阁殿宇遭受严重破坏,“存者十不三四”。金初,自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至皇统三年(公元1143年)寺僧圆满大师主持重修,历时十五年告竣。元代仍名普恩寺,并颇具规模。元史记载,曾有四万僧人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在此寺集会,作佛事活动。明代又予修缮,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始更称今名善化寺。寺亦为官吏习仪之所。全寺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整个布局唐风犹存。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坐北朝南,渐次展开,层层迭高。前为山门,中为三圣殿,均为金时所建。辽代遗构大雄宝殿坐落在后部高台之上。其左右为东西朵殿。东侧为文殊阁,民国年间毁于火灾。西侧为金贞元二年所建普贤阁。三圣殿两侧有东西配殿。寺院主要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左右对称,雄伟壮观,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布局最为完整的辽、金寺院。

12月14日中午,饭后就独自转到此。下午一点多了,临街的永和美食府热闹非凡,食客的坐骑从南街一直排到善化寺西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善化寺中特有的安静,与寺外车水马龙吵杂的市声,如同两个世界。
院门微开,没人过问,我信步进入。三座大殿的苍古外形,那样的自然深沉。不论是斗拱或者梁柱,没有彩绘漆画。与其它庙宇的雕梁画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我有一种无法形容的悲伤感慨。
寺内的建筑太庞大了,再加上建筑间隔小,树木茂密。尽管是进入冬季,光枝秃叶,还是让树木遮挡的很难拍照个满意的全景。

第一座大殿是天王殿,金代修建,是原来善化寺的山门。东西面阔五间,29.10米。南北进深两间,11.30米。庑殿顶,为现存规模最大的金代山门。正中一间辟为门,前门一直紧锁基本不开,入殿从院内的里门。殿前后上方悬挂着巨匾,临街的“善化古寺”为大同市古建筑文物研究所颜体集字,里侧为“威德护世”,字体洪厚有力,为嘉靖年间重修所提。殿内两侧置四大天王,天王手持不同法器,寓意着人世间风调雨顺之意。

正中的三圣殿雄踞于一米多高的台基上,因殿内供“华严三圣”像而得名。重建于金代天会至皇统年间,为金初代表性木构建筑。殿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阔五间,32.5米,南北进深四间,19.2米。庑殿顶。柱网布置采用减柱法,外檐斗拱硕大,造型奇异,斜拱形制多样。这种斜拱是辽金建筑的特有形制,它不但承载檐部重量,且具有极强的装饰作用。著名建筑史学家、古建筑文物保护与研究学家、建筑教育家梁思成先生曾评价说:“伟大之斗拱,深远之檐出,屋顶和缓之斜度,稳固庄严,含有无限力量,颇足以表示当时方兴未艾之朝气”,“与屋顶争抢着视线”。殿内只用4根主柱和4根辅柱支撑梁架,顶部采用“彻上露明造”的做法,加大了空间,便于做佛事活动,是减柱法的典型实例。殿内保存着四通碑刻,尤以金大定十六年所立《大金西京普恩寺重修大殿记》碑更为珍贵,碑文系南宋名臣、诗人朱弁所撰。是研究寺史的珍贵资料。

大雄宝殿始建于辽,金天会六年曾大修。它是善化寺殿宇中惟一未被战火毁灭的辽代建筑。大殿立在高达3.3米的砖砌台基上,台上有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建造的牌坊和钟鼓亭。大殿面阔7间,41.80米;进深5间,26.18米。单檐庑殿顶。殿内仅当心间有平棋藻井各一间,余皆为彻上露明造。内围列有两层斗拱,下层为七铺作,上层为八铺作,由下而上层层叠收。殿内亦采用减柱法配列支柱,空间开阔。殿内有金代塑像33尊。正面佛坛上端坐着明代所塑密宗五方佛即“五智如来”,两侧24诸天为辽代后期所塑,极为精美。它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美,有丑,有文,有武,或是帝王装,或是臣子像,或坦膊赤足,披纱衣华似来自天竺国土,或身着铠甲,衬皮毛以抵御北国寒风。生活气息浓郁。极富感染力,日宫天子、月宫天子尤为出色。这组塑像堪为国之瑰宝。墙壁上保存有清康熙年间所绘壁画190多平米。殿身上没有任何彩画装饰,红墙灰瓦搭配一组组木本色的斗拱,大面积的陈旧色调,在巨大的体魄上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力量。大殿存在的背景变得空荡荡的。那一种孤独宏伟的落寞景象,如英雄迟暮,似大幕垂落,在凛冽的寒风中怒吼。

转自:http://zhangshuli.blog.sohu.com/25617770.html25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