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大同、内蒙四日游记 |
[游记]大同、内蒙四日游记 |
2007-07-16 |
大同、内蒙四日游记 8月18——21日,我随政协一行30人到大同、内蒙一带旅游,短短四天,游的开心,玩的惬意。今天早7:30我们从包头启程,经过12小时的颠簸,19:30终于回到了家。我不顾旅途疲劳,进门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写四日游记。 8 月 18 日 早6:30我们乘坐天缘旅行社的大巴踏上了旅途。经过3个半小时的旅程,我们到达旅游第一站——大同。大同市是古老的三晋大地最北部镶嵌着的一颗璀璨的塞上明珠,是国务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大同市地处晋、冀、蒙交界处,介于内外长城之间,东距北京298公里,北距呼和浩特250公里,南距太原352公里,距佛教圣地185公里,全市总面积14152平方公里,辖4区、7县,总人口300多万。这已是我第三次来到这里,但每次来都有不同的感受。 记得第一次来大同是在30年前。那时根本没有旅游这一说,只是我在运输公司工作,公司有条件组织职工外出参观(一般是到大寨、刘胡兰纪念馆、大同万人坑及云岗石窟等地参观)。当时在云冈石窟只照了两张黑白照片。第二次来大同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那时我在科委工作,因公出差来到大同。那次虽然游览了云冈石窟、华严寺、九龙壁,也照了几张彩照,但由于没有导游,只是走马观花看了看,仅仅留下一些粗浅的印象。这次来到大同重游了云冈石窟、九龙壁,听了导游详细的讲解,使我对大同的名胜古迹有了深刻的了解。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它与敦煌的莫高窟、洛阳的龙们石窟、甘肃的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000米,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尊,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云冈石窟以气势宏伟,内容丰富,雕刻精细著称于世,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它已成为中外游人倾慕和向往的旅游胜地,是中国三大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在此一游,仿佛置身于艺术的殿堂。 九龙壁位于大同市区东街路南,建于明代洪武二十五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府前的照壁,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壁高8米,厚2.02米,长45.5米。壁上均匀协调地分布着9条飞龙。两侧为日月图案。壁面由426块特制五彩琉璃构件拼砌而成。9条飞龙气势磅礴,飞腾之势跃然壁上。龙的间隙由山石、水草图案填充,互相映照、烘托。壁顶覆盖琉璃瓦,顶下由琉璃斗拱支撑。壁底为须弥座,高2.09米,敦实富丽,上雕41组二龙戏珠图案。腰部由75块琉璃砖组成浮雕,有牛、马、羊、狗、鹿、兔等多种动物形象,生动活泼,多彩多姿。这座九龙壁是我国现在存最大的琉璃龙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次旅游,见证了30年的时代变迁。30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30年前我使用的是“海鸥”黑白照相机,15年前我使用的是“汤姆”彩色照相机,而今天使用的是“佳能”数码相机。我用我的相机拍摄了精美的图片,记录了美好的瞬间。尽管我不想离去,我还是不得不离去。 下午乘车到呼市。晚上,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我真为明天的出行担忧。 8 月 19 日 清晨,雨不停地下,我们冒雨来到大召寺。大召寺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区,蒙语称“依克召”,意为大庙。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名无量寺,明隆庆年间(1567~1572),土默特蒙古部主阿勒坦汗(明代译作“俺菩”)受封为顺义王后,与夫人三娘子共同主持归化城(呼和浩特前身)和弘慈寺。万历八年(1580)寺成,因供奉银佛像,俗称银佛寺,蒙古文史籍中有称“阿勒坦召”的。清康熙年间(1662—1721),扩展召庙规模,大殿改覆黄琉璃瓦。佛殿内有高2.55米的银铸释迦牟尼像。释迦牟尼像前有一对金色木雕巨龙,蟠于木柱之上,作双龙戏珠状。殿前汉白玉方形石座上,有明天启七年(1627)铸造的一对空心铁狮,昂首仰视,形象别致。召庙内另有山门、过殿、东西配殿及九间楼等建筑。寺前原有玉泉井一口,泉水清冽,被誉为“九边第一泉”,并将此5字雕成匾额,悬挂在山门上。 游览完大召寺,我们急匆匆赶到另一处塞外名胜古迹——昭君墓。昭君墓位于呼和浩特市城南9公里的大黑河畔,占地1.3公顷,是西汉王昭君的陵墓。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汉元帝时入宫为宫女。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王昭君自愿充当和亲使者,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昭君出塞后的60年间,汉与匈奴两个民族一直和平相处,匈奴境内的经济文化得到发展。王昭君受到各族人民的爱戴。传说,当年昭君去世时,塞内塞外的农牧民纷纷赶来送葬,他们每人都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地垒起了昭君墓。昭君墓墓身为人工夯筑的封土堆,高达33米。远望陵墓呈青黛色,传说每年深秋时节,塞外草衰,唯有昭君墓上草色青青,因此,历代相传称为“青冢”。昭君墓墓前高耸着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策马并骑的青铜塑像,甚为壮观。其后是1963年10月董必武参观昭君墓的题咏诗碑,诗云“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后院陈列着清代以来有关昭君墓的碑刻。伫立墓顶,极目远眺,阴山逶迤峥嵘,平畴阡陌纵横,墓草青青,古木参天。昭君墓周围景色宜人,加上晨曦或晚霞的映照,墓地的景色似乎时时都有变化。民间传说昭君墓一日三变,“晨如峰,午如钟,酉如纵”,更增添了昭君墓这一塞外孤坟的神秘色彩。而今天老天爷的这场蒙蒙细雨,仿佛是对王昭君凄美的爱情故事和悲壮的爱国情怀最好的诠释。 下午,我们团队大多数人在当地马倌的引领下骑马。大家都是第一次骑马,显得非常兴奋与好奇。这些马膘肥体壮、毛色亮泽,经过驯服,非常温顺,没有野马的火烈性子。我由于十几年前来这里游玩时曾经骑过马(其实仅仅是骑马照相而已),所以决定不参加这项活动了。我们几个未去骑马便去观赏草原风光。草原的夏秋,天高云淡,香花遍野,芳草依依,景色迷人。羊、马、牛、驼,一群群,一片片,或疾驰,或漫游,象彩霞在天际飘动,也像仙女撒下的珍珠、玛瑙,落在银链般的希拉穆仁河两岸。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一望无际的景色,就像望不到边的滚滚绿海,让人如醉如痴,令人心旷神怡!正当我深深地被草原美景陶醉时,我们的“骑士”回来了。他们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拜访牧民、喝奶茶、奶食品、祭敖包等情景以及骑马驰骋、奔腾豪放的感受,这时的我深深地为自己未能策马奔腾、驰骋草原感到遗憾,更为没能体会到独特浓郁的蒙古民族文化风情感到后悔。傍晚,勇敢骠悍的草原健儿为我们了表演精湛的摔跤、赛马,许多游客按捺不住激动与兴奋的心情,亲自披挂上阵,挑战摔跤冠军,一比高下,大显身手。 来到希拉穆仁草原,最有趣的要算是吃“烤全羊”。这是蒙餐宴席中一道最讲究的名菜,色、香、味、形俱佳,有浓烈的民族风味和地方风味,是蒙古民族中的餐中之尊,多在隆重宴会或祭典供献时用。当天的晚餐,我们尽情享用了这一美食。全羊烤熟后,将周身金黄的整只羊平卧在漆木盘中,羊脖上系一红绸带以示吉利和隆重,由两人抬入宴会餐厅,绕场向宾客献礼展示,然后举行隆重的剪彩仪式。剪彩需要选出一位“王爷”和一位“福晋”来完成,我们便选了张黄秀和张鑫淼(二人皆为上届政协副主席,现已退休)分别充当这两个角色。先由“王爷”从羊腿上切一块肉向上抛出,以示敬天,并在羊背上划一个十字,再由“福晋”将羊脖上红绸带剪断,之后“王爷”再从羊腿上切一块肉向下抛出,以示敬地,剪彩完毕。最后再将烤全羊抬回灶间,交厨师刀解成若干大块置于菜盘之中端上宴席餐桌,用餐刀、竹筷或者干脆用手撕块蘸椒盐食用,其香浓沁脾。 当晚,我们在弥漫着烤羊和奶酒香味的夜幕空气中,随着悠扬悦耳的马头琴曲,围着热焰腾空的篝火,和能歌善舞的蒙古族小伙子、姑娘一起联欢,大家手拉手,唱着,跳着,狂欢着……久久不肯离去。夜深了,我们分散睡在蒙古包内,躺在六人包的大通铺上,透过圆圆的天窗,还可以和眨眼睛的星星对话,有一种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感觉。 8 月 20 日 早晨六点左右,东方出现了瑰丽的朝霞,黎明的曙光揭去夜幕的轻纱,吐出灿烂的朝霞。早起的牧民唱着粗犷豪放的牧歌,又赶着牛群、羊群、马群出发了。我们大口吸着带有草香的清新空气,向太阳挥手致意,浑身沐浴在欢乐之中,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希望。早餐后,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辽阔的希拉穆仁草原。 上午去呼和浩特市蒙亮民贸有限公司参观、购物,下午到响沙湾游玩。 蒙亮民贸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是以生产民族工艺品为主的民营业。目前产品已经达一千多种,遍布国内,远销海外,深受海内外旅游者和收藏家的喜爱,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民族工艺品生产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们参观了公司的生产线及产品展厅,蒙古刀具、镇宅神剑、牛角制品、羊绒制品、石头系列、奶制品系列、镀银酒具、标本系列、皮毛动物、皮画系列、皮制工艺、锡制品、工艺礼品、民族服饰等产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大家纷纷选购了自己心爱的物品,满意离去。 午饭后,我们乘车去响沙湾。响沙湾是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中部,背倚着库布其沙漠,面临罕台大川,高大的沙丘横亘数公里,是一处珍稀、罕见、宝贵的自然风景区。旅游区沙高110米,宽400米,呈弯月状的巨大沙山,坡度在45——50度之间。汽车驶入景区,金黄色的沙漠印入眼帘。蓝天白云下,金黄色的沙坡好似一条金黄色的卧龙跃入云端,闪烁的黄沙和湛蓝的天空交相辉映,形成了茫茫沙海入云天的壮丽景象,十分壮观。一进入景区我就被沙漠的独特风貌迷住了。我们乘坐沙漠观光索道,领略了大漠高空的壮阔美景,横跨过一条干涸的河床到达沙山顶。站在沙山上极目远眺,一望无垠的沙丘连绵起伏;鸟瞰沙漠,满眼简洁、纯净的景象尽收眼底。山上为游客提供了十几种惊险刺激、独具沙漠旅游特色的活动项目:骑骆驼、滑沙、沙漠冲浪、沙漠滑翔伞、沙漠太空球等。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参加了骑骆驼和滑沙两项活动。 我们戴上旅行帽,穿好鞋套,全副武装,排队等候归来的驼队。远远的一队队骆驼在慢慢的向我们走近,大家有些欣喜若狂,这些骆驼是来迎接我们的!一支驼队一般由七、八只骆驼组成,工作人员用绳子将后面的骆驼拴在前一只骆驼的后驼峰上即串成一个驼队,由工作人员牵着头驼带路。骆驼真是训练有素,来到客人面前,齐刷刷地四腿弯曲,高大的身躯统一蹲了下来,待客人骑上去以后,又一齐慢慢地站立起来。骑上骆驼,起初还有些紧张,随着骆驼不紧不慢、稳稳当当地行走,心情也逐渐放松了下来。骆驼不愧被称为“沙漠之舟”,那软绵绵沙滩在人看来是那样的寸步难行,可是在它的脚下却如平坦的大地般轻盈。骆驼高昂着头,高耸着驼峰,健壮的四肢用平稳的节奏征服着沙漠。沙漠一望无际,沙丘连绵不绝,浩瀚无垠的沙漠,没有一滴水,看不到一点植物,偶而沙丘之间生长着三、五株不知名的小草,据说是沙漠里潮湿地带特有的植物,它生命力和耐旱性都极强。头顶烈日,骑着骆驼在茫茫沙海中行走,真是一种神奇的体验,在摇曳不定的驼背上,明丽的蓝天、白云、黄沙都悠远无边,让人有一种神游物外的感觉。我沉醉在这碧空万里、黄沙无垠的世界里。 骑完骆驼,我干脆剥去鞋套、脱掉鞋子,赤脚走在软绵绵、金灿灿的沙子上,尽情享受着沙砾与身体的亲密接触,非常舒服、惬意。最有趣的还是“这里的沙子会唱歌”( 这是响沙湾最吸引人的一句广告语)! 在干燥气候条件下,从沙丘的顶部向下滑,耳畔会响起“嗡嗡”的轰鸣声,犹如飞机起飞的声音,随着下滑速度的加快,声音也越来越响,令人惊叹不已。这也是响沙湾名字的来历。响沙湾的沙鸣奇迹至今仍是一个谜团。我要亲耳聆听沙子美妙的“歌声”。我赤脚坐在沙丘上,双腿前伸,用力下滑,瞬间从颠峰滑到了谷底,可惜今天滑沙并没有听到沙子唱歌。听导游说最近经常下雨比较潮湿,而沙子只有在很干燥的天气,滑沙的时候才会嗡嗡作响。虽然没有听到沙鸣,但与沙共舞,体验了极速下滑的惊险与刺激,也很开心,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爽”! 8 月 21 日 今天就要启程回忻了,我们怀着对草原、对沙漠深深的眷恋之情,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归途。返程没有走原路,是从包头经过鄂尔多斯进入偏关、回到我省的,我们还顺路参观了万家寨水利枢纽。万家寨地处晋西北右长城脚下,黄河入晋处西岸,毗邻陕西、内蒙、位于偏关县城北31公里处,是晋陕蒙的枢纽地带,是万家寨引黄、水利枢纽两大工程的龙头所在地。 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黄河北干流托克托至龙口河段峡谷内,是山西省引黄人晋工程的起点,也是我省最大的水利工程,它左岸隶属山西省偏关县,右岸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库区在晋蒙峡谷之间绵延数十里,坝址控制流域面积39.5万k㎡,水库总库容8.96亿m3,调节库容4.45亿m3。具有供水、发电、防洪、防凌等综合效益。由于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运行,今日的万家寨已不再是“天高愁涧壑,荒边无树无鸟窝”的景象。8万多平方米的绿地和10多万株油松、垂柳,点缀着大坝厂房和生活区,点缀着黄河两岸的山坡;过去的荒山秃岭长满了绿树,过去的乱石滩变成了美丽的绿草坪。亚洲第一(最大最高)的人行铁索吊桥、宏伟的水利枢纽工程和引黄提水泵站、高峡出平湖、黄河水变清等奇观,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万家寨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引黄工程被称为一道雄伟的风景线是当之无愧的。 沿着盘山公路不断前行,万家寨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而我们离家越来越近了…… 你可以通过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http://liuhailu116.bokee.com/tb.b?diaryId=12545440 2006.8.2122:51作者:陆路* |
原始链接:http://liuhailu116.bokee.com/viewdiary.12545440.html |
转自:31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