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山西行游记之四:应县木塔 |
[游记]山西行游记之四:应县木塔 |
2008-05-01 ss30.com |
到达应县时天已擦黑,我们就在金城宾馆住下。宾馆里冷冷清清,似乎只有我们两个房客。服务员告诉我们,29日是最后一天工作日,30日宾馆就要歇业。我们很是庆幸,因为服务员许诺次日早餐仍有着落。 应县的饮食很是有趣,客人一坐下,就送上来一大盆热腾腾的小米粥,让我们喜出望外。此地的特色菜肴以土豆为主。什么土豆熬酸菜,土豆豆角炖排骨,土豆白菜丸子,土豆丝,土豆片……不一而足。其土豆颜色洁白,炖后软而不烂,果然口感不错。这里与山西其他地方一样,出产各种杂粮。我们要了一个“莜面栲栳”,才知道就是莜面做成的小片,一个个卷成筒挨在一起,然后上笼蒸熟,蘸调料食用,——调料里面当然少不了醋。山西的醋实在美味,我们两个不约而同地变成了“醋坛子”。 尘心一边吃着饭菜一边对我说:山西的女子就如云冈石库的雕像,可见艺术来自于生活。的确,一路所见的女服务员大多脸型圆润,细眼小口,皮肤白里透红,有一种健康而古朴的美感。而一路所遇到的年轻男子,却大多眉清目秀,骨骼纤细。看来,人们心目中的佛总是女性的形象,慈悲、宽容、优雅而温柔。 次日一早,我们就直奔位于县城中心的应县木塔。这座塔始建于公元1056年,增修于1195年,以中国最古老、最高大的木塔而闻名遐迩。它历经了多次战乱、地震和洪水,始终巍然屹立,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四大名塔”之一。 来到塔外,才知道它原来是佛宫寺的一部分,名释迦塔。塔高约67米,基部直径约30米,外观为五层六檐,连其中暗层,一共九层。塔全部为卯榫和斗拱结构,共应用了54种斗拱方法。塔形为八角形,前后各有一门,四面有历代文人和帝王手书牌匾。塔正门处有两个石狮,基部每个角地面上各有一个石制卧犬。 图:应县佛宫寺释迦塔(链接尘心的图片帖子) 进得塔门,对面是一个高达11米的大佛,为辽代原貌,保存较好。第二层中央为圆形木台,上有四座如来佛像,仍是温柔女性形象,分别面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三层中央有一个如来佛像,面容如二层佛像,是辽代所塑;另有几个女菩萨和童子雕像在其身前,脸部虽也丰润,却是鹅蛋脸型,不同于辽代的短下颌圆脸形象。乃是后世补塑。三层以上不许游人进入。塔内禁止照相,所有游人都要由工作人员陪同方能上塔。 木塔的楼梯扶手仍是九百多年前的木头,已经被游人磨得光滑。楼梯则是明代重换的木板。三层四周的立柱上有多处弹孔,还有一处炮弹痕迹,为军阀混战时期所留。我不禁想起“蜀山兀,阿房出”的文句——这样一座坚固的木塔,要用去多少百年大树啊。人类建筑史上的丰碑,多是以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的。 木塔的管理人员推荐我们去本县名寺“净土寺”看看。据说那里有僧人礼佛,其建筑也颇有可观,特别是大殿的藻井图案精美绝伦。然而尘心担心晚上不能赶去看民俗活动,因此舍弃了这一处景点。 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晋中榆次去的常家庄园。 从应县向西行三十多公里,再顺208国道一直向南,我们期待着雁门关的雄伟身影。尘心望着两边间或凸起的小山包,担心我们会错过这个景点。我说既称关塞,就该是山势险要的所在,怎么能是几个小土包而已。果然,车到代县附近,视野里出现了连绵的大山。因为路滑坡陡,我们在雁门关的入口处选择了放弃。 此后的路程就是在恒山群峰中上上下下地盘旋迂回。车子越行越高,视野越来越宽阔。峻拔的群峰被残雪勾勒出刚劲的线条,显现出一种震人心魄的美。尘心万分谨慎地对付着积雪未消的路面,我则贪婪地看着窗外的山景。可惜这种宏大雄浑的美景,只能用眼睛收录,却无法用相机反映出来。 好容易穿越了恒山,我们进入高速道路,在下午四点便到达了晋中市榆次区的常家庄园。但听说这里的民俗节庆活动要到初一才开始,我们决定继续南下,在天黑前赶到平遥古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站务热线:北风,13005159519
|
转自:http://www.ss30.com/bbs/showthread.php?s=d3d9ce2a6d2752561e5243b02bf9d90f&threadid=2516048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