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山西游记 |
[游记]山西游记 |
2008-05-03 sohu.com |
搜狐博客 > 梨花院落 > 日志 > 游记 2008-04-29 | 山西游记王家大院 一觉醒来,神清气爽,收拾好行李后直接打拐的去火车站买好到介休的票(九点半发车),再绕路拐到文庙,继续昨天未尽的行程。 文庙就是供奉读书人祖师爷——孔子老爷爷的庙。里面的景致陈设也以清幽为主,没有太出彩的地方,听说在大殿边上挂个金榜题名的中国结一定能高中状元,可惜对我们来说已没有了吸引力。倒是里面有一座鲤鱼跳龙门的石墩让我们跃跃欲试,兴致勃勃地按要求跳了六次,全当减肥了 。文庙的镇庙之宝是一幅明末的状元卷,上面还有崇祯皇帝朱笔大挥题的字:“殿试第一甲第一名”。顶级古董啊! 状元的字很清秀,倒是皇帝的字不怎么样。 文庙是我们在平遥逛的最后一处景点,离开文庙后,我们直接坐上了去介休的火车,到介休再转乘去王家大院的小巴,到目的地吃完中饭刚好十二点整,我们开始了最后一站王家大院之行。 算了算银子,我们决定奢侈一小下,花钱请了个导游(以前都是沿路蹭的,呵呵,惭愧 )。后来发现还真是请对了,如果不是导游讲解,我们估计也看得一知半解,加上王家大院这么大,弄不好还会在里面迷路(导游会一直讲两个多小时,超级划算)。王家大院是静升县王氏一族留于当今的一组建筑群,王氏一族历经元、明、清三朝,由卖豆腐起家,“以商贾兴,以官宦显”,成为当地一大望族。王氏家族鼎盛于清朝康、雍、乾、嘉年间,当时入宦者五品至二品的官员,包括授、封、赠在内的各种士大夫达101人,可谓是威震三晋,显赫于世。虽说大院整体上依然是西北独有的窑洞式风格,但这绝对是升级版窑洞,传说中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比故宫还大),还是全封闭城堡式建筑(护院的堡楼都有,强悍)。整个大宅依山而建,气势宏伟,到处是精雕细琢的砖雕、木雕、石雕,古式家具,现已开放的高家崖、红门堡东西对峙,一桥相连。高家崖两主院均为三进式四合院,周边墙院紧围,四门因地制宜,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其或隐或现、多种多样的门户,给人以院内有院、门里套门的迷宫式感觉。红门堡的总体布局暗含一个“王”字在内,又附会着“龙”的造型。这规模哪是用一个“富”字形容的,这根本就是赤裸裸的奢侈——有钱真好!!! 难怪连慈禧当年逃难都曾在这里住了两晚上呢。 话说回来, 没有参观王家大院以前,我还真不知道中国古人牵强附会的能力已经到达如此登峰造极的境界。那些装饰典雅,工艺精美的雕刻一个个都有着“独特”的含义:如瓶子里摆一朵莲花,代表“一品清廉”;八只蝙蝠围成一个圆,寓意“八方来福”;海棠,荷花和燕子称作“河清海晏”,蟾蜍和桂花即为“蟾宫折桂”;海棠和牡丹名“富贵满堂”;石榴和佛手叫“多子多福”……诸于此类,不可胜数。最让我无语的是一只猴子后背掉一只蜂巢,手上还挂一只小猴子,这叫“封侯挂印”,我狂晕! 唉,真不知道这些含义是怎么想出来的。 在王家大院逛了两个小时,我们心满意足地回到介休,坐上了去太原的火车。一到太原又马不停蹄地继续坐回天津的火车(时间刚刚好)。最初的计划还要逛太原的晋祠,但一查才知道周一闭馆,不得已放弃,现在看来不去是相当明智的,完全没有时间。对于太原,我只能说三个字:“我飘过~~~” 传统结尾:本次旅途愉快的结束了,谢谢观看。 道听途说: 网上很多人都说乔家大院规模气势远远及不上王家大院,因为没去乔家,所以不多作评论,不过,都说“王家归来不看院”,想想应该比乔家好。这是我强烈推荐一定要去的地方,感受感受封建时代的大户人家生活。 评论 (1) | |
转自:http://nicolabojue.blog.sohu.com/86029153.html18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