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山西太原游记—游晋祠—同程旅游博客 |
[游记]山西太原游记—游晋祠—同程旅游博客 |
2007-07-16 17u.com |
游晋祠 2006年的7月31日,我冒着蒙蒙细雨游览了闻名的晋祠. 晋祠在太原城的西南二十多千米处,那天一早我就坐公交到了那里,在买门票时看到对六十岁以上老人有优惠(只要半票20元).我出示了苏州市老年人优待证,买了一张优惠门票.把省下的20元门票钱请了一个导游小王,专为我讲解和帮我拍照. 据小导游讲,晋祠原来是和太原城在一起的,由于唐朝灭亡后,北宋的统治者为取掉龙脉(唐朝发迹于太原),故放火烧掉了老城,重建新城到了现在太原城的位置,并将所有街道都筑成丁字形,要钉住龙的腾飞.(太原老城的街道不象别处是"井"字形的,而大多是丁字形的断头路,很难走的). 据《史纪·晋世家》的纪载,周武王之子成王姬诵封同母弟叔虞于唐,称唐叔虞。叔虞的儿子燮,因境内有晋水,改国号为晋。后人为了奉祀叔虞,在晋水源头建立了祠宇,称唐叔虞祠,也叫做晋祠。由于那时人们对太阳神的崇拜,所以大门是朝向东方的(不象现在的建筑大门朝向南方) .晋祠的创建年代,现在还难以考定。最早的记载见于北魏郦道元(公元466或472 ?——527年)的《水经注》,书中写道:“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当时的风景文物已大有可观,祠、堂、飞梁都已俱备了。由此可见,晋祠的历史,即使是从北魏算起,距今也有一千好几百年了。 现在的晋祠有两部分组成,晋祠和晋祠公园.公园里古树参天,曲径幽深,假山喷泉,体育活动器具,应有尽有,是人们休闲纳凉,锻炼身体的好去处.公园最西面就是晋祠了,晋祠祠区内中轴线上的建筑,由东向西,依次是: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二楼、献殿、鱼沼飞梁和圣母殿。这组建筑和它北面的唐叔虞祠、昊天神祠和文昌宫,及南面的水母楼、难老泉亭及舍利生生塔等,组成了一个综合建筑群。 中轴线最前端为水镜台,始建于明朝,是当时演戏的舞台。前部为单檐卷棚顶,后部为重檐歇山顶。除前面的较为宽敞的舞台外,其余三面均有明朗的走廊,建筑式祥别致。慈禧太后曾照原样在颐和园修建了一座。小导游讲:古时没有现代化的扩音设备,就在舞台下面放十几只大缸,通过共振增强舞台上的音响效果,为此我特地走上舞台,在那里大声喊了几句,来试验其效果.台中的"水镜台"三字为清乾隆皇帝所写,真的是龙飞凤舞,苍劲有力. . 小导游边讲解边将中轴线上的几处有名的景点都给我留了影,可惜当时正在下小雨,光线不怎样好,相机也没有调节到阴天的位置上,所以拍出来的照片就模模糊糊的了,以后定要向摄朗老师好好请教.提高自己的拍摄水平. 这是在"金人台"上拍的,"金人台"上有四个和真人一般大小的铁人,其中的三个在漫长的历史长河,特别是在文革中破坏后重塑的,只有立在西南角的这一个还是以前的原物,一点也没有遭到破坏,所以人们传说他是一位福将,游人扶摸他后会给自己带来幸福的,所以小导游也一定要为我照一个,背景就是"对越坊". 这就是名闻天下的"鱼沼飞梁".它的闻名在于它是我国古代的立交公程,你只要亲自去那里观看了,就会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所折服.后面的背景就是"圣母殿".这些都是距今一千多年的原物.圣母殿前柱子上的木雕盘龙还是那样出神入化,栩栩如生. 这就是晋中第一泉---难老泉亭,它是晋水的源头,泉水汩汩地不停向外喷涌.在这亭子外面,还有一个分水坝,能自动地将泉水按当时附近两个村子田地的多少,分成两部分流到他们田地前的河流里进行浇灌,这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个小型水利工程,他可平息两村人民为争水而引发的械斗.据小导游讲:山西的醋就是因为晋水与众不同的水质才能那么好的. 晋祠中的文化积淀实在是太多了,小导游的讲解也是很生动,不知不觉半天的时光就从身边溜走了. |
转自:http://ct.17u.com/blog/article/58049.html24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