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晋祠游记

[游记]晋祠游记

2007-09-01    sina.com.cn

晋祠游记

晋祠选择了一个好地方,这地方依山傍水。山是悬瓮山,水是晋水,有山则显其厚重,有水则显其灵动了。

晋祠是晋王祠的简称,是奉祀西周初晋国第一代诸侯唐叔虞的祠堂。走进晋祠,祠堂的气息并不见太浓,让人品味出的,更多的是一种园林的风情:古木参天中掩映着肃穆的楼阁,流水脉脉里映带着闲雅的亭台。

楼阁亭台古色古香,首先闯进眼帘的叫“水镜台”,檐下横匾题有“三晋名泉”的字样,泉水从楼台下幽幽而过,水清似镜。俯首看水,水中便摇曳着你的影像。据说这样的水能照出人间的是非曲直,这当然只是一种理想。转到背后,水镜台成了古戏台,戏台看似没什么独到之处,它的玄妙只在于戏台下埋着几口大缸。台上演戏,就能借助于共振来增加音量,这也算最早的扩音设备了。台前有一楹联:笙歌韵管弦,皆是写炎凉世态;艳质回风雪,罔非传冷暖人情。楹联除了字面上极为工整外,内容也极耐人寻味,笙歌也罢管弦也罢,惊艳也罢风月也罢,传递出的都是世态人情的凉炎,读这样的文字觉出的味道有几分惨淡。

沿路西上到“对越坊”,途中有一处砖石结构的方形平台,便是金人台,平台的四角有4尊两米多高宋代铁铸的武士像,铁人个个金刚怒目,虽历经900年的雨雪风霜,依然如山似塔,威风不减。铁人的职守当然是镇守晋祠,可与他们对视,却看到铁人冷竣的神色里透出一种苍凉和孤寂。再仔细端详,发现有一尊武士,线条生硬,关节褶皱处笨拙不堪,一打听,才知道这尊铁像是民国初年重铸的,原先的一尊“溜”了。我倒喜欢“溜”这样的传说,似乎只有这“溜”,才更能显示出八尺男儿的英雄本色。而民国好事者的所为,就很让人不以为然了。

“对越坊”的建筑似乎是一种类型化的东西,实在说不上什么,不过它两侧的钟楼和鼓楼,很让人联想到古诗词中晨钟暮鼓的意境。那意境空寂落寞,充溢着禅的意蕴,让人顿生思古之幽情。可惜那钟那鼓被暗红色的栅栏严严实实地圈了起来,让人无法真正接近。

再往前走,就是被誉为国宝级的古代三大建筑。

一是献殿,它是祭祀圣母邑姜的享堂,献殿之奇,在于顶部是单檐歇山式,而檐下为立柱,四周无壁,其形若亭。整个建筑没有一颗铁钉,斗拱相接、卯翘相连。驻立于献殿,满眼的树绿花红,满耳的流水淙淙,很是赏心悦目。特别是一阵通透凉爽的风吹过,自然想起幼时家乡的穿堂之风,感到一种久远的亲切。

二是被梁思成先生称之为“孤例”的鱼沼飞梁,整个架梁是宋代原物。古人称水塘,方者为沼,圆者为池。眼前的水塘是方形的,自然就叫鱼沼,飞梁就是跨水的桥,建在这水池上的桥,是一座造型别致的十字桥,桥下无墩,由34根石柱支撑,颇有“架虚若飞”之势。趴在鱼沼飞梁的栏杆上看水,水面上漂浮着点点的绿萍,不时的鱼跃,也为看似刻板的鱼沼飞梁平添了一些灵动。

三是圣母殿,它是晋祠中的主殿。圣母邑姜,武王之后、叔虞之母也,亦为执掌封神大权的姜子牙的爱女。殿是宋代兴造的,雕梁画栋,庄重而古朴。特别是立于殿前的八根粗大的廊柱,色泽虽剥落,却不减丝毫气势,而且每根柱上都迂回盘绕着一条神态各异的木雕飞龙。龙身辗转欲腾,虽经近乎千年风雨之侵袭,却仍鳞片层层,须髯根根。龙首张口睁眼,遥视远方,呈仰天长啸之状。只是后人因了固定龙身的需要,强加在龙身上的铁钉,让龙欲飞不能。

更让人称奇的是那高大宽敞的侧殿,整个殿堂中没有一根柱子。原来圣母殿在建造过程中采用了“减柱法”设计,殿内外共减掉十六根柱子,而以廊柱和檐柱承托殿顶屋架。古人的这种将力学原理揉合到房屋建筑中的建造方式,不禁让人暗生钦佩之意。

对于古代建筑,我实在是一个门外之汉,甚至连凑热闹的份儿也摊不上。不过殿中那43尊宋代泥塑彩绘人像,却让我流连忘返。圣母邑姜,云裳霞帔,面目端庄,自然不凡,可总觉得她是脱胎于佛相,虽然尊贵和奢华,却感觉距离“人”很远。倒是环圣母像而默立的42尊侍女彩塑,非神非佛,颇有真趣。她们或侍奉文印翰墨,或侍奉洒扫梳妆,或侍奉起居饮食,以至奏乐歌舞等等。塑像双眸流眄顾盼,体态丰满秀丽,曲线流畅舒展,衣纹飘曳漾动,堪称晋祠“一绝”。最绝的是其中的一尊,据说看她的左脸神态自若,可看她的右脸却漫溢幽怨。这该是被幽禁深宫中的侍女最为真实心态的写照,神态自若,显然是装给圣母看的,满腹幽怨,才是她们共同生活的体验。我无法与她们作心灵的交流,只能隔着木栅栏凝视这一群凝固的美女,感受她们曾有个的不尽的忧郁和无可奈何的悲凉。

晋祠的另外“一绝”,是圣母殿一侧的周柏,周柏生长于西周年间,距今已有2000多年。因树呈偃卧之态,被尊为“卧龙”。“卧龙”树干劲直,树皮龟裂。可有一结疤之处光滑异常,人称“龙眼”,摸摸龙眼会有福气,人人都不能抗拒福气的魅力,我也去摸了摸,虽光滑,触手却一点不冰凉。它不是简单的树木,它有体温,而正是它的体温滋养出树冠上青青的枝叶,那枝叶在风中轻扬,数说着晋祠古老的故事。

矗立于
“卧龙”右侧的是被誉为“撑天”的唐槐,唐槐拔地而起,虬劲的枝条编织出一片绿色的云。在晋祠,动辄千年的松、柏、槐、柳有20余棵,它们几经沧桑,历练出别样的风骨,而正是它们支撑起晋祠这样的一片天空。

晋祠还有“一绝”,就是千百年来与圣母相依为伴的难老泉。难老泉是晋水之源,泉水的名字出自《诗经》中的“永锡难老”,颇有祈寿求福之意。这素有“晋州第一泉”的难老泉,滋生了不老的晋文化。泉流从半壁的汉白玉龙口喷涌而出,白练似地直泻潭底,跌水声声,悠悠而来。泉水晶莹剔透,其音柔柔,似倩女情话,又幽幽而去,流过石桥,注入古渠,藏在阁下,隐于亭后。诗仙李白曾如此赞美晋祠的泉水:“浮舟弄水萧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

可惜的是我所看到的难老泉泉眼里,涌出的却是自来水,那淙淙的水流当属时人的杰作。真正的“晋水源头”,已经于上世纪末因矿山开采而断流。“永锡难老”,这个青春感极强的名字,说到底,不过是人类的一种美好愿望罢了。

风无声的吹起,水无声的漂流;树自肃立,楼自静默。

清人宁淳德曾为晋祠撰写了这样一幅楹联:“水秀山明无墨无笔图画,鸟语花笑有声有色文章。”真希望晋祠这样的“图画”,这样的“文章”不只属于古人。

文章引用自: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c3aef3901000aq225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