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晋祠游记之二

[游记]晋祠游记之二

2007-10-30    sina.com.cn

唐叔虞祠

晋祠本来是指唐叔虞祠,但自从圣母殿建成之后,叔虞祠便退居次席。位于献殿北侧的唐叔虞祠并不是最早的晋祠,而是一座较年轻的建筑,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距今仅
220多年。尽管已不是主殿,但仍有气势。

叔虞祠分内外两院。外院有碑廊环绕,陈列《华严经》石刻,布局对称。正殿也是过庭,两旁陈列着一组元代乐伎塑像,每边7人共14人,手持不同乐器,组成一个完整乐队,东边为管弦乐,西边为打击乐,两位矮人大概一个是领队一个是指挥。这支乐队似乎是在为治国有方的唐叔虞歌功颂德,乐伎虽然面部表情雷同,但却是研究中国音乐发展史的珍贵实物史料。

内院正北即为唐叔虞殿,殿内中央神龛便是唐叔虞塑像,手里拿着成王封赐的玉圭,身穿蟒袍,修目美髯,神采奕奕,温良敦厚,文质彬彬。分立两旁的是文武大臣。

祠前的八角莲池,原来是善利和鱼沼二者汇流地,池中清波粼粼,荷叶片片,在荷花盛开月光明媚的夜晚最为美丽,有莲池映月之奇观。清人赵谦德曾为此写下“月明露冷无人见,一幅莲溪太极图”的名句。而且,由于泉水恒温,即使在隆冬季节,莲花仍傲雪怒放,蔚为又一奇观。

贞观宝翰

晋祠古来就是旅游胜地,晋祠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千百年引得多少人文墨客帝王将相前来观赏。名人雅士们在参观晋祠之时,往往吟诗题词,不仅使晋祠名声远播,而且为晋祠增添了无限光辉。晋祠现存石碑300多通,其中最珍贵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撰书的《晋祠之铭并序》。现立于叔虞祠大门东侧的贞观宝翰亭内,碑亭是1985年重建。

发迹太原的李世民称帝后,于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重游晋祠,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就碑文。全文共1203字,刻在一通高1.95米,宽1.20米,厚0.27米的大碑上,碑额左右各雕螭首,并头下垂。此碑的价值主要并不在于其赞颂先人追记伟业的内容,而在于其杰出的书法艺术。李世民一生酷爱书法,尤其崇拜王羲之,对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日日临摹,长年不辍,深得其真髓,其书法也达到了出神人化的境地。这篇晋祠铭被认为是仅次于《兰亭集序》的行书杰作,这块碑则是我国最早的行书大碑。全碑行文飞逸洒脱,流畅炼达,其中38个之字各有千秋,绝无雷同,可谓国宝珍品。

在贞观碑的西侧另有一碑,碑文及字体与唐碑一模一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因为唐碑由于日久天长和人为破坏导致下部一些字体模糊甚至脱落,为弥补这一缺憾,清乾隆年间晋祠人杨(左土旁右青)依照旧拓片又原样复制了一通唐碑,以供游人对照阅读。这块复制碑,尽管非真迹,但由于复制技艺高超,与真品相较如出一辙,冷眼一看难辨真假。所不同的是复制碑的额首是两条龙。这种真假二碑同居一室而且假可乱真的情形恐怕也只有晋祠独有。

说到御碑,还有一通,但其命运截然相反,这就是宋太宗赵光义所立《太平兴国碑》。赵光义历尽周折攻下晋阳后,彻底毁灭了古城,令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深为太原民众怨恨,于是就把愤怒发泄在赵光义在晋祠所立的碑上。这样,为赵宋歌功颂德并记述重修晋祠的《新修晋祠碑铭并序》(也称太平兴国碑)在游人的长期刀刻石磨之下,碑文渐渐消失殆尽,最终变成一通无字碑。而且乾隆朝之后,原立于唐碑东面的《太平兴国碑》没有了下落。多年来人们以为现立于胜瀛楼北面台基上的的石碑就是无字碑,但经最新考证并非如此。究竟无字碑在哪里,现在仍是一个谜。

关帝祠

晋祠既是祖庙,又有佛寺,还有道观。晋祠的道观叫昊天神祠,位于唐叔虞祠东侧,由三清洞、关帝祠、玉皇阁三部分组成。神祠以供玉皇大帝为主,因玉帝全称“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故名昊天神祠。

神祠分前后两院,后院有三清洞与玉皇阁,前院便是关帝祠。正殿所悬“如天之平”匾额,意为与天同高,赞关公之伟大。立于1861年。殿内供关帝塑像,两壁是80余幅关羽故事的连环彩绘,为明代作品。

人称红脸关公,为何此像为黄白脸?这要从关公早年说起。关羽原本姓冯名贤,晋南解州人,以打铁为生,膂力过人,忠勇刚直,爱打抱不平。当时解州有一恶霸,号解州虎,串通官府把全镇水井填封,只留他家一口井,借此敲诈勒索,欺男霸女。冯贤愤而夜杀解州虎,逃到潼关。因捉拿他的画像已贴在城门口,所以难以出关。正当危急之际,遇一老妇指点,他便打破自己的鼻子,把鼻血涂了满脸,原本白净的脸面一变为大红,并装疯卖傻,指关为姓,顺利骗过把关兵卒,混出关门。出关后,当他在涧水中洗面时,却再也不能洗净,因而变成面如重枣的红脸大汉。但家乡人自然知道关羽的本来面相,所以给他塑了这尊并非红脸的关公像。

出关帝祠,迎面这座名为“钧天乐台”的戏台,是专门为关帝演戏所用。

奉圣寺与舍利生生塔

奉圣寺,位于晋祠的最南部,坐西朝东,全名十方奉圣禅寺,又名释迦厂。最初是唐高祖李渊为功勋显赫的大将尉迟敬德所修别墅,但惯于征战冲杀的尉迟公在这里住来并不自在,夜里常作砍杀之梦,睡不踏实。敬德大惑不解,便去请教国师智满。国师告诉他:“将军一生杀戮过甚,血腥气太浓,你必须修建一座寺庙,立佛堂,超度众生,方可解救。不然,会天长日久自困而亡”。敬德听罢,便将自己的别墅捐献出来,改为寺庙。从此,将军日日焚香,天天忏悔,颇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诚意。别墅改为寺院,时间在唐高祖武德五年,即公元622年。

奉圣寺金代遭战火毁坏,元代皇庆二年(公元1313年)重修。但在解放初期被拆毁,现在所看到的这组建筑是近年来重建的。奉圣寺有前后两院。山门为晋祠原来的大门景清门移建。前院南北两廊所陈为《华严石经》碑,是研究唐代书法艺术、雕刻艺术的宝贵资料。碑面经文译就于则天女皇圣历二年(公元699年),不久晋水赤如血色,甚为反常,武则天认为这是灾异象征,便令书法家把华严经以小楷书于136根石柱上,命人组织工匠精刻成经幢,藏于晋祠以北的风洞之中以避邪。经幢在五代时有所损失,北汉年间又进行了补刻,以后一直深藏风洞千余年,直到
1952年才将它移置晋祠。这里所陈为其中的一部分。

前后院过殿所陈一具多角楼阁模型,据说是元代作品,照此模型造成一座高大的楼阁的话,一定非常壮观漂亮。后院大殿是将濒于毁坏的太原马庄明代建筑芳林寺移来重建而成。

舍利生生塔是奉圣寺最著名的古迹,相传塔下埋有生生不息的佛宝舍利子而得名。该塔创建于隋代开皇年间(公元589—604年),但到清初已毁塌严重。奉圣寺和尚善修决心重修此塔,他四处化缘,终于得到足够的资金,于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重建。塔身高38米,8角7层,琉璃剪边,轮廓秀美,挺拔壮观。塔内设有螺旋蹬道,可登塔顶,每层开4门8窗,凭窗远眺,晋祠内外美景可一览无余。如果在夕阳西下时欣赏宝塔,还会出现一天云锦、满塔光辉的壮丽景观,被誉为“宝塔披霞”。

塔院西侧的这座情趣特别的院落叫留山园。园内两个凉亭,一个叫留山亭,一个叫伴云亭。相传,明嘉靖三十七年(公元
1558年)悬瓮山向东移动两个多时辰,在距留山亭不远的地方止步不前,后人在此建亭,取名留山亭。伴云亭是在原伴云洞遗址建造故名。现在此二亭均为1984年重建。伴云亭对面这一巨型明壁,宽约7米,壁上砖刻《柏月山房记》是杨二酉的作品,全文共186个字,字大5寸见方,笔势流畅,挥洒俊逸,是珍贵的书法和砖雕艺术品。

此外奉圣寺内还有尉迟敬德歇息的“挂甲松”,以及将军亲手栽种的“松柏杆楸”和充满神奇色彩的复生槐等珍贵古木。总之,奉圣寺的人文内涵极为丰富。

晋祠山灵水秀,历史久远,人文自然景观十分丰富。尚有许多景点,如胜瀛楼、三圣祠、白鹤亭、真趣亭、台骀庙、公输子祠、文昌宫、东岳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吕祖阁等等。另外,爬悬瓮山,游晋祠公园也都别有情趣。

文章引用自: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552fbb2601000apz44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