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山西太原游记之一晋祠公园 |
[游记]山西太原游记之一晋祠公园 |
2007-09-20 sohu.com |
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公元7世纪至12世纪间极为辉煌壮美、璀璨绚烂的篇章。晋祠是祭祀西周唐国诸侯姬虞的祠堂,创建于西周(公元前11世纪)。1500年前,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晋祠已有相当规模。后经北齐、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及民国诸时期,历经2000多年的擘划营造和修葺扩充,遂成当今规模。其中于公元7世纪至12世纪间最为兴盛,是中国唐、宋古建园林、雕刻艺术之典范。保存至今的有盛唐时期碑刻,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的古代建筑100余座,特别是主体建筑圣母殿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唯一具有典型性的北宋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实例。保存在圣母殿内的宋塑群像突破了宋以前宗教造像的模式,而成为当时社会上真实人物的写照,开创了雕塑艺术写实作品的先河,它不仅是中国雕塑史上唯一反映宫廷人物的造像,而且是中国雕塑史上艺术高超的罕见精品。 晋祠公园的途中 圣母殿 西湖 鱼沼飞梁 漫漫历史在这里浓缩了太多的造化神奇,璀璨文化在这里刻下了不尽的如诗印记。这就是曾经的晋祠,素有“中国古代建筑宝库、彩塑艺术博物馆”之誉。这就是如今的晋祠,苍翠而清幽,古老而秀丽。 不可替代的珍贵遗存 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起源于西周时周成王“剪桐封弟”故事的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25公里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周成王的胞弟、晋国的开国诸侯叔虞而建的。它是目前仅存的周室帝王家祠,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跨越历史最久远,最具代表性的祠堂式古园林建筑群的惟一实例,也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融儒、释、道于一统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它记载了山西历史的进程,浓缩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这里际山枕水,古木参天,在树影婆娑、泉流映带之间,其殿庙祠宫、楼堂寺庵、亭台轩阁、坊榭院园、斋舍馆庐等各类建筑兼有,且密集精巧;泉泽池沼、桥梁溪围分别造型,皆有其趣;诗词唱和、楹联题咏何止千言,文人骚客之碑碣镌刻更是不可胜数。祠内现有宋、元、明、清各式建筑100余座,历代碑碣425通,题书、挂匾数百幅,还有宋、元、明、清、民国时期的雕塑作品100多尊,千年古树20余株。更让人称奇的是,晋祠还是中国北方难得的园林式建筑典范,在这里,南方园林的小桥流水和北方建筑的大气苍茫浑然一体,在浓重的历史氛围伴随下,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这里有珍贵的“古建三宝”。 ——为祭祀姜太公之女、周武王之妻、唐叔虞之母邑姜而建的圣母殿,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年),是晋祠全祠主殿。由于采用减柱法,殿内外无一明柱,整个大殿气势雄伟,开阔明亮。大殿重檐歇山顶,四周围廊,为我国现存古建筑中《营造法式》“副阶周匝”的最早惟一实例。殿前檐柱上的8条木雕蟠龙,距今千年,仍鳞甲须髯跃跃欲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雕绕柱蟠龙。圣母殿是我国宋代建筑的典范,对于研究我国宋代建筑和我国建筑发展史都有极珍贵的价值。 ——被誉为当代水陆立交桥鼻祖的鱼沼飞梁,造型奇特优美,是中国古代十字形桥梁传世之孤例,也是世界惟一保存完整的古十字形桥。其建筑年代已不可考,但早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已有飞梁的记载。鱼沼为晋水第二泉源,沼上架十字飞梁,沼中立有34根小八角石柱,桥面东西宽阔,南北下斜如翼,翩翩欲飞。大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评价说:“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 ——献殿,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年),原为祭祀时陈列供品的场所。外观屋顶对称,甚有气势;内视梁架极为特殊,只在四橼木伏上放一层平梁,既简单省料,又轻巧坚固。四周无壁,只有直棂栅栏,既像一座稳重的大殿,又如一幢玲珑的凉亭,显得格外利落敞亮。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 漫漫历史在这里浓缩了太多的造化神奇,璀璨文化在这里刻下了不尽的如诗印记。这就是曾经的晋祠,素有“中国古代建筑宝库、彩塑艺术博物馆”之誉。这就是如今的晋祠,苍翠而清幽,古老而秀丽。 不可替代的珍贵遗存 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起源于西周时周成王“剪桐封弟”故事的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25公里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周成王的胞弟、晋国的开国诸侯叔虞而建的。它是目前仅存的周室帝王家祠,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跨越历史最久远,最具代表性的祠堂式古园林建筑群的惟一实例,也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融儒、释、道于一统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它记载了山西历史的进程,浓缩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这里际山枕水,古木参天,在树影婆娑、泉流映带之间,其殿庙祠宫、楼堂寺庵、亭台轩阁、坊榭院园、斋舍馆庐等各类建筑兼有,且密集精巧;泉泽池沼、桥梁溪围分别造型,皆有其趣;诗词唱和、楹联题咏何止千言,文人骚客之碑碣镌刻更是不可胜数。祠内现有宋、元、明、清各式建筑100余座,历代碑碣425通,题书、挂匾数百幅,还有宋、元、明、清、民国时期的雕塑作品100多尊,千年古树20余株。更让人称奇的是,晋祠还是中国北方难得的园林式建筑典范,在这里,南方园林的小桥流水和北方建筑的大气苍茫浑然一体,在浓重的历史氛围伴随下,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这里有珍贵的“古建三宝”。 ——为祭祀姜太公之女、周武王之妻、唐叔虞之母邑姜而建的圣母殿,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年),是晋祠全祠主殿。由于采用减柱法,殿内外无一明柱,整个大殿气势雄伟,开阔明亮。大殿重檐歇山顶,四周围廊,为我国现存古建筑中《营造法式》“副阶周匝”的最早惟一实例。殿前檐柱上的8条木雕蟠龙,距今千年,仍鳞甲须髯跃跃欲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雕绕柱蟠龙。圣母殿是我国宋代建筑的典范,对于研究我国宋代建筑和我国建筑发展史都有极珍贵的价值。 ——被誉为当代水陆立交桥鼻祖的鱼沼飞梁,造型奇特优美,是中国古代十字形桥梁传世之孤例,也是世界惟一保存完整的古十字形桥。其建筑年代已不可考,但早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已有飞梁的记载。鱼沼为晋水第二泉源,沼上架十字飞梁,沼中立有34根小八角石柱,桥面东西宽阔,南北下斜如翼,翩翩欲飞。大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评价说:“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 ——献殿,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年),原为祭祀时陈列供品的场所。外观屋顶对称,甚有气势;内视梁架极为特殊,只在四橼木伏上放一层平梁,既简单省料,又轻巧坚固。四周无壁,只有直棂栅栏,既像一座稳重的大殿,又如一幢玲珑的凉亭,显得格外利落敞亮。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 金人台,也称莲花台,所谓金人就是铁人和铁汉。四人铁人中以西南隅的铁人为最,是北宋绍圣四年(1097)所铸,溜光钲亮,被称为宋朝的“不锈钢”,造型独特,威武雄壮。东北隅的铁人为民国2年(1913年)补铸。
|
转自:http://zhanglei931.blog.sohu.com/63641567.html129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