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生活全攻略 山西太原晋阳湖重度污染. |
[游记]生活全攻略 山西太原晋阳湖重度污染. |
2008-02-21 chinamama.com.cn |
1956年正式开建的晋阳湖是我国建国以来开挖最大的内陆人工湖。近年来,由于不合理开发、灭绝性捕捞、无序养殖等原因,给水体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并呈恶化之势。 补水过程危机四伏 晋阳湖位于汾河西岸,东北距太原市10公里,东距汾河1.5公里,占地面积5.26平方公里。湖体年蒸发量为1000万立方米,年渗透量为500万立方米,其蒸发和渗透对净化我市空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水质已属重度污染 根据市环境监测站监测结果显示,去年上半年,汾河太原段水质污染严重,晋阳湖水质为劣五类,属于重度污染。 另外,渔业养殖量已经严重超出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并因此两次造成大规模的死鱼事故:1995年,晋阳湖首次出现“翻塘”,直接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2007年8月,再次出现大量死鱼事故,估计死鱼量为100余吨。2007年5月,因水体急剧富营养化和气温升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湖内蓝藻数量急剧增长,整个湖面呈绛紫色,蓝藻污染给晋阳湖水污染拉响了“警报”。 无序养殖负担沉重 1958年,市水产养殖场成立,依托晋阳湖开展水产养殖,该养殖场为全市提供一半以上的水产品。但近几年,晋阳湖周边的村民开始自制网箱,随意在湖中圈一片“地盘”进行网箱养殖。根据调查,晋阳湖可养殖投食鱼类为300吨左右,而目前的养殖产量为900吨,是可养殖产量的3倍。每年向湖水排放的有机物约为1900吨,大约有1400余吨通过饲料和粪便的形式沉淀,造成湖泊水质富营养化和地质污染。同时,大量的有机物饲料、鱼类粪便的堆积导致水体中藻类和有机物的急剧繁殖。 其次,灭绝性“地笼”捕捞造成“食物链”的脱节,也是导致各种藻类大量滋生、繁殖和蔓延的主要原因。“地笼”最初是当地农民用来捕获小虾的工具,然而由于其遍布湖底,将野生鱼类、虾类和蚌类等水生动物全部“收缴”。据不完全统计,湖中随意投放的“地笼”多达万条,长的有上百米,短的有五六十米,几乎遍布湖底,如果将它们连接起来,可以从太原铺到北京。另外,湖水多年蒸发和渗漏,也造成湖内污染物的大量富集。 综合治理迫在眉睫 对此,有关专家建议,应尽快结合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对晋阳湖进行综合污染治理,避免对湖泊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灭绝性“地笼”捕捞、无序网箱养殖等。同时,对补水渠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随意排放进行整治,从源头上减少对湖水的污染。 |
转自:http://www.chinamama.com.cn/life/htmlPrint.php?id=124952&category=%D0%C2%CE%C5%D6%D0%D0%C4&categorySecond=%B9%FA%C4%DA%D0%C2%CE%25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