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金刚堰 |
[游记]金刚堰 |
2007-07-19 |
更多太原风景... 南起桃园一巷,北至胜利街西口的金刚堰路,沿着汾河的流向,南北伸展,平坦开阔,它是太原城区汾河东岸的一条主要街道,长度接近四公里,宽度则逾45米。 金刚堰路,得名于金刚堰,而金刚堰,追名索意,原本是一条防御汾河汛期泛滥的拦洪坝堰,根本不是一条街巷。这一点从这三个字的字面上即可得到显而易见的应证。 说及金刚堰这条坝堰的名称来源,当地曾有这样一个传说。 也不知是哪一代,也不知是哪一朝,反正是很早很早以前,一个专卖大瓷缸的商贩,来太原做买卖。这个人似乎少一个心眼,他来到太原后,也不看这里需要多少瓷缸,一个劲的往城里运。城里放不下了,他便让伙计们把大瓷缸沿着城垣的外圈摆放。据说,从前一年的冬天,一直到第二年的夏初,整整运输了两个季节。半人多高的、黑亮黑亮的大瓷缸,从镇远门绕过城西北角,一直堆到阜城门,有四五里长。城里城外的人都讥笑这个卖缸人,说他傻哩吧叽,愚蠢透顶。 没有多久,太原的雨季到了。日日连阴,雨脚如麻,半月不开。很快山洪暴发,汾水猛涨。黄土修成的河坝,怎么能经得起咆哮的洪水日夜冲刷,眼看河堤就要决口,人们又要遭殃,就在这个时候,那个买卖人招呼他的伙计们,把沿城的大瓮都抬到快要决口的河坝处,一个连一个形成了一道大瓮筑成的河堰。这样,他还不放心,又招呼伙计们和前来帮忙的人,往大瓮里添土,从天不亮忙到了天昏黑。结果瓮缸坝刚刚筑好,汾河水便决堤咆哮而来。但是,洪水在油光瓦亮的瓮缸坝前,失去了往日的威风。卖大瓮的商贩治住了洪水,拯救了人们。 [详情][大事记] 上传照片写游记提问我去过我想去景点评分: |
原始链接:http://www.tuniu.com/places/1521 |
转自:19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