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鱼沼飞梁交通线路门票图片游记相约同游 |
[游记]鱼沼飞梁交通线路门票图片游记相约同游 |
2008-04-17 viewf.com |
自跨进晋祠庙门,顺中轴线直线参观,经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牌坊、钟鼓楼、献殿、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在到达终点——中国千年国宝圣母殿以前,层层递进,如同剧情发展即将进入高潮,最后一个精彩的节目是鱼沼飞梁。它前接献殿,后连圣母殿,形成一组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一片开阔的视野内,十字形桥肃穆而立,下面也是晋水三泉源之一。上面是庄严肃穆的圣母殿巍然突起,再后面就是葱茏茂密的悬瓮山。古人将青山绿水的优美地势环境结合的天衣无缝,设计的无比精巧。环顾四周,无不感到处处可以入画,你不得不被中国古老的风水与环境艺术紧密结合的创造力所折服。 古人以圆者为池,方者为沼,此方形池中多鱼,故为“鱼沼”。至于所谓“飞梁”,本着“架桥为虚,若飞也”、“飞梁石磴,陵跨水道”的说法。这是晋水的第二源流,沼上架十字形板桥,沼内立八角石柱三十四根,柱顶架斗拱与横梁,承托十字形桥面。桥面东西宽广,南北下斜如翼,与地面相平,整个造型犹如欲展翅飞舞的大鸟,因名“飞梁”。桥边设钩栏望柱,供游人依凭。 飞梁始建于年代不详,但至迟北魏时已存在。《水经注·晋水》中说:“沼西际出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亭,结飞梁于水上。” 鱼沼飞梁,这优美的造型仅在古画中偶有所见,国内现存实物只此一例。它不仅点缀了晋祠的风光景色,也是我国桥梁史上的精彩篇章。 飞梁南北桥面的东西两侧,原来也有师质卧狮一对,但现在只留下东北和东南端的两个。造型生动,均作与幼狮嬉戏状。似与飞梁为同时遗物。 对于飞梁,古时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在最初崛(山围)山多福寺创建时,因那里什么都好,就是没有水。山僧不得不求助于五台山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念其心诚,施一锦盒,再三叮嘱,不到崛(山围)山中不得打开。山僧一路艰辛,走到上兰村,耐不住性子,竟偷偷开一小缝看里面究竟装着什么,突然两条小龙腾空而去,一条就落到上兰村窦大夫遇难处,变成鱼沼。最后还是苦了崛(山围)山,没水。山僧气得将锦盒扔在施工现场,还算不错,锦盒掉到石缝中,居然变成一个浅浅水井。直到今天,山僧住持就以这一浅池为生活用水。 |
转自:http://www.viewf.com/Scapes.asp?CityID=47&ScapeID=180223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