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太原三关 |
[游记]太原三关 |
2008-05-22 sina.com.cn |
天门关位于太原北郊关口村北一华里许。清道光《阳曲县志》载,“二山回合如门,在县之乾方,故曰天门。”天门关始建年代不洋。明末山西巡抚陈纯德所建的“全民堡”,现已无迹,关垣版筑土城,今乃断续残存。从现存的遗址可大概看出当时的规模。关门的础石30年前尚在,在60年代初因修筑新公路时拆除。关上的“六郎庙”于1947年被阎锡山军队拆毁,修了碉堡。现存遗迹仅剩庙前门阶一段,侧石一对。天门关西北山峰,现存六个土石混筑的基台,直径每约二米,当地父老相传是杨家军插旗的旗墩,关之西南山麓,有一爿背风朝阳土凹,传为杨家军练武场地,现在已辟为良田。关南二百米处原有“观音庵”一座,而今已成一片废墟,只留一通修庵碑石,诉说着当年修庵的缘由。天门关东南二公里处的“杨家井”又称马刨泉,泉眼口径约三米,深约五米。俚传此泉乃杨家军战马马蹄刨而成,故名“马刨泉”,天门关北去11公里是西凌井村,历史上叫做“凌井驿”。再北25公里为“两岭关”,史称“婆娑隘”又称“凌井口”,是为兵家驻防要隘。在这里隘口附近,现存老爷庙,古道桥和茶房(一名寮房)等遗迹。从乾隆五十六年(1791)和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修两岭关桥,路碑石中,可窥其演变之一斑。 石岭关 石岭关古称“白皮关”,“石岭镇”,位于阳曲县大盂镇上原村北二里的地方,东靠小五台,西连官帽山。山势峻险,关隘雄壮,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太原通往代、云、宁、朔的交通要冲。据史籍记载:唐武德八年(625)突厥骑兵曾逾石岭寇并州。宋开宝二年(969)宋太祖征伐晋阳,辽国军队增援北汉,宋、辽曾为争夺石岭关,浴血拼战。金天会三年(1125)冬,金军南侵北宋,西路统帅粘罕(宗翰)曾出兵克石岭取太原。直至抗日战争爆发的1937年(民国26年)秋,日本侵略军也是先攻破石岭关而沦陷太原的。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71a8b01000a96.html22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