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五台山游记 |
[游记]五台山游记 |
2007-07-16 oklink.net |
五台山游记 ——青狐 兴之所至,乘车前往五台。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属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盘山公路蜿蜒盘旋,当年的顺治帝为何要在此处出家呢?情怨?政怨?按一般的传说是董鄂妃香消玉殒后,顺治帝万念俱灰,遂于此出家,想来在交通如此发达的时代,我们到此都是千辛万苦,当年从离此遥远的北京城到群山环绕的五台,是如何而至?骑马?坐轿?万人之上的九五之尊是何等的尊贵,而这里青灯古佛、暮鼓晨钟又是何等的悲凉,真的是心如止水吗?从简到繁易、由繁到简难,是什么使他舍弃了权力、金钱、尊贵、身份、女人等,遁入空门之中?真的是了却了尘缘?还是厌倦了宫廷之争? 深山之中,“五峰宾馆”华丽堂皇,我知道,这也曾经用天脊水泥构筑。 各种宾馆鳞次栉比,都市的繁华占据了五台山好多的风光,这与世俗已经连为一体,这样的环境真的还是修行的地方吗? 夜晚的五台山,清凉如水。 白天的一切都在眼前闪过。 僧人坐于外面的台阶,手拿手机,连接着外界,他们还是潜心念佛的佛门弟子吗?来的时候曾与一僧人同乘一车,我问他下山作甚,他答曰:回家。现在的佛门弟子是否与我们一样,寺庙与拜佛已经是他们的日常工作吗?挣钱予以糊口吗?他还够虔诚吗?也许佛法并不要人真的断绝尘念,与世隔绝? 静静地跪在文殊菩萨像前,菩萨面容栩栩如生,极为生动,神态慈祥,真的用爱去包容吧,有爱才有如此慈爱的面容,双手合十,便要参拜,导游提醒:只有佛门弟子才要双手严丝合缝,因为他们已经无所求,我们世俗中人,还有多少事要向佛求,所以双手要留有缝隙。原来如此啊,我来求什么?我不知。 想想有多少芸芸众生都有所求,佛会全部应允吗?如此功利心,佛也会普渡?如果这样都会应验的话,为什么还会有人断绝尘缘,只念那句“阿弥陀佛”?唯世间之情之怨之欲令世间万紫千红,要什么有什么,佛法还需修吗? 在塔院寺中,一侏儒向人伸出他企盼之手,真的是20多岁的年龄,身材却仿如4岁孩童,他如何谋生?该伸出施舍之手吗?他只有这一副与众不同的皮相可与世人赏,可寺院中的僧人却大声驱赶他离去,我哑然,我佛不是慈悲吗?佛的弟子为何不再有慈悲之心?佛不是要普渡众生、爱众人吗?我自己也无言以对,真的是心酸不已。 曾问老公:世人如何修行?老公回曰:不是出得世去,而是入得世来。 什么是入得世来?挡得住红尘的诱惑?挡得住红尘的纷扰,挡得住红尘的爱恨纠葛? 尘世中人谁不是贪念占据心间?是官的求财、为富的求官、有名的求利、占利的贪名,谁也嫌自己碗中的水不是太满。 想来,道教的“道非道、非常道”,佛门的“空”,都归为一字:“无”,这无字好象数学中的无穷大,任你去悟,世间众生都去叩头、烧香,有几人去悟? 第二天,乘车返回,出得山去,再不见寺庙的踪影,群山环绕,山峦叠嶂之间,不见了五台山“只在此山中,去深不知处”啊,你的一切都在闪念之间。 就此,我又回到了尘俗,从此还得汲汲营营,还得为五斗米折腰。 |
转自:http://www.oklink.net/online/tougao/134649/265183.htm21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