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阎锡山故居 |
[游记]阎锡山故居 |
2007-07-16 jx.cn |
北方之旅三阎锡山故居和五台山 阎锡山故居 去忻州的高速公路上,就做有去阎锡山故居和五台山的广告,于是,决定去一游。 9月6日5点30分起床,6点早餐,6点30分在朋友的带领下,往阎锡山故居出发。 路上接上了一名年青女导游,她介绍了阎锡山故居的情况, 阎锡山故居位于忻州市的定襄县河边村。 导游介绍,定襄县还是中央领导薄一波的家乡,薄老的老家现在保护开发中,未对外开放。 定襄县还有地道战遗址,可以和河北冉庄拍了地道战电影的地道相媲美,是全国三处地道遗址之一。 定襄县还生产全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沉泥砚,石碉在全国也很有名气,路边摆的到处是各种碉刻的石狮等石碉品,导游说石狮一对可以卖数万元。定襄的法兰更是名闻中外,销往世界各地。 阎锡山1883年出生于定襄县的河边村,字百川,幼时读3年私熟便随父亲做生意,21岁读当时的军校,并留学日本5年,认识了孙中山、蒋介石等人,回国后28岁就任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司令职务,后任山西省党主席,解放时随蒋介石逃往台湾,官最高升任行政院长。阎结婚2次,第1任夫人未曾生育子女,第2任夫人生5个孩子,成活1子1女,现在美国生活。 阎锡山故居是民国初期的仿古建筑,从始建到建成,长达14年之久,耗资140万两白银,整个建筑群坐东向西,现存18座院落,575间房屋,占地面积3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 整个故居总体设计分为上、下两院,前后为东、西花园。东花园的建筑,全是我国传统的宫殿式,飞檐走兽,雕梁画栋,十分讲究,一进三院,雄伟的大门为石牌楼,两旁有砖砌的人字照壁,门头悬挂着刻有“文沦草庐”的牌匾,西花园也建有三座四合小院,但规模、气派不及东花园。 阎锡山故居,建筑宏伟,高墙护卫,阎锡山住的房子有通往村外的地道,有6、7千米,像一座封建的古城堡。 故居介绍了阎锡山的一生经历,还有阎锡山和朱德、蒋介石夫妇、冯玉祥会谈的地点。是了解阎锡山和当时山西和中国历史的一处难得的好地方。 五台山 看完阎锡山故居,驱车离开定襄县往五台山而去,路上又接上五台县的导游。 五台山是我国的佛教名山,它位于忻州市的五台县境内清水河上游,素有“华北屋脊”之称,五台县是十大元帅之一的徐向前元帅的故乡。 据导游介绍,五台山是因东南西北中五座山峰而得名的。东台望海峰,可观云海,赏日出。西台挂月峰,远望犹如开屏孔雀,望月极富诗情画意。南台锦绣峰,花团锦簇,如高山花园。北台叶汁峰,四季身卧云雾之中,以台高、风狂、雷猛著称。中台翠岩峰,“万年冰”奇观令游人无不赞叹大自然的神奇。 在五峰环抱之下,以台怀镇为中心,名寺古刹,金顶白塔,晨钟暮鼓,铎铃梵声,秀木苍翠,芳草如茵,一派人间天堂,佛国风光。星罗棋布,鳞次栉比的庙宇,以至于民间流传有“五台归来不看庙”之说,而充满神秘色彩的佛事活动又让善男信女和中外游客纷至沓来,趋之若骛,竭诚拜谒,流连忘返…… 台山杂吟(四首) (金)元好问 西北天低五顶高,茫茫松海露灵鳌。 太行直上犹千里,井底残山枉叫号。 万壑千岩位置雄,偶从天巧见神功。 湍溪已作风雷恶,更在云山气象中。 颠风作力扫阴霾,白日青天四望开。 好个台山真面目,争教坡老不曾来? 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 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 五台山有五座山峰,最高北台峰海拔3000多米,一天的时间爬山是不可能的。只有走马观花看看寺庙,据导游介绍,五台山有各种大小寺庙192座,也不可能一一观赏,取其精华部分走走。 龙泉寺 首先,我们去了龙泉寺,龙泉寺因建于晶莹剔透、气味甘爽的 “龙泉” 而得名。传说是杨家将杨家的祖庙,它容道教、佛教、儒教于一体。我们先到龙泉出水处饮得龙泉,真是清香冰爽。据说饮得龙泉水之人,会身体强健行好运,做官能升官,生意人能发财。 龙泉寺和其它寺庙一样,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几座宝殿,倒没有什么特别。这里特别的是有寺庙三宝:一是门前的影壁,二是寺后院的普济白塔,三是天王殿前面的汉白玉牌楼。都堪称是希时之宝。 特别是天王殿前面的汉白玉牌楼,最具艺术价值,四柱三檐,一对石狮,中经小拱桥可进大殿,一组石碉通体皆白,质地圆润,尤以牌坊镂刻雕镌89条蛟龙,伸爪昂首盘旋,群狮嬉戏逗耍,鸟兽游玩欢悦,人物神情生动,构思巧妙,刀工精致,大有“张口怕鸟惊,伸手恐断枝”之感,是国之珍宝,世之罕见。 菩萨顶 看完龙泉寺,把车开上了台怀镇的灵鹫峰顶上,菩萨顶就建在灵鹫峰顶之上。 菩萨顶属于藏传佛教的寺庙,也叫喇嘛庙,它是五台山诸多喇嘛庙中最好的。 清朝时期,有康熙、乾隆二位皇帝曾多次到五台山朝拜,均下榻于菩萨顶,并碉刻有碑文纪念。清王朝有七位天子对菩萨顶有丰厚赏赐,西藏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朝拜五台山,也总驻于此庙,宠爱有加。 导游介绍说,菩萨顶占地3公顷,寺庙建筑430间,是五台山最大、最完整的喇嘛庙宇。绿墙绿树,环境幽雅。每年农历6月14与农历8月,都有重大佛事活动,尤其是“跳鬼大法会”著名。文殊殿“光下滴水”的建筑技巧,是五台山一大神秘奇观,不过经过维修,此神秘奇观得以破解,是殿顶有一储水设施,下雨储水,不下雨一年四季都有滴水,我感觉神秘才有吸引力,不神秘倒是菩萨顶的一种悲哀。 菩萨顶游人如织,往下看,下面的寺院尽收眼底,我们一路在听完导游的讲解,主要景点拍完照后,顺山势台阶而下,又到了另外一个寺庙。 菩萨顶顺108级台阶而下,就到了五台山历史最悠久的大显通寺了。 太显通寺 太显通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即公元58年至75年间,距今己有1900多年的历史,它占地120亩,寺庙建筑400多间,可谓五台山资格最老、规模最大,保寺最完好的寺庙。 进入寺内只见沿中轴线依次排列着观音殿、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后高殿等。禅堂、僧舍排列两边,整个庙宇雄伟显赫,古松参天,磐声不断,香烟不散,弥漫着神秘而浓郁的佛国氛围,也是五台山最具代表性、最诱人的佛寺。 气势恢宏的大雄宝殿,悬有康熙皇帝御书的“真如权应”的匾额,铜殿用铜达5万公斤,高8米,富丽精致,可以说是全国罕见。寺庙的铜钟重大9999.5公斤,声音浑厚,余音绕萦,可达数里。 我们去时,正是五台山佛教文化节摄影图片展览,摄影家有关五台山的精典图片全部展览于大显通寺内,让我们太开眼界,五台山的美景也尽收眼底。 不过,在寺庙也发现一怪事,下午正是念经之时,一中年僧人敲木板围寺一圈,召集僧人念经,我们往大雄宝殿一看,竞发现很和女尼姑也同和尚们一块念经,大家也不好祥解,我想是不是佛教思想也解放了,和尚、尼姑一块念经,一起修行。不过听导游说,五台山还有一女子佛学院,没有去看,不知是否真假。 塔院寺 五台山佛教中心区台怀镇,有一座高耸入云洁白浑圆的巨大佛塔——大白塔,它是五台山的象征,被誉为“清凉第一胜境”。大白塔所处的寺院叫塔院寺,寺以塔名,颇为得体。 塔院寺座北朝南,由横列的殿院和禅堂僧舍组成。中轴线上的建筑有影壁、牌坊、石阶、过门、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慈延寿宝殿、塔殿藏经阁,以及山海楼、文殊寺塔等建筑,气魄雄伟,有殿堂楼房130余间,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 大白塔始建于何时,目前已难以稽考。据《清凉山志》载,据说,东汉明帝时,西域僧人摩腾就是看到五台山台怀之地似佛祖说法之灵鹫山,且此地已有一佛塔,才奏明汉明帝在五台山修筑寺庙的。由此可知,佛舍利塔,建造于五台山兴建佛寺之初。 大白塔位于殿阁之间,雄伟挺拔,直指蓝天,有气盖山河,一览五台之慨。古人称誉此塔,“厥高入云;神灯夜烛,清凉第一胜境也”。塔基为正方形,宝塔通体洁白,塔身状如藻瓶,从底到顶,由粗而细,又由细而粗,再由粗而细,粗细相间,方圆搭配,造型优美。塔顶之上,盖铜板八块,形成圆形,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地位安置,圆盘上面是风磨铜宝瓶。从铜顶到铜盘边缘由铜链来固定,望去似北方的草帽,南方的斗签。圆盘边缘,还吊装36块铜质垂檐,每块长2米余,宽近1米。各垂檐下端,又挂风铃3个,连同塔腰风铃在内,共有252个。每逢风和日丽,云过塔移,鸟雀围翔,风吹铃响,悠然成韵,别有一番幽雅情趣。蒙藏族佛教徒到五台山,首先要朝拜“塔院寺五圣迹”的第一圣迹,就是大白塔。 五台山塔院寺还与中国革命的领袖们结下不解之缘。寺内方丈院中,至今还设有毛泽东路居陈列馆。后院内正房的左间,就是毛泽东主席当年路居的住宅。左右两间分别是周恩来、任弼时当年路居的住宅。1948年春天,毛泽东率党中央机关离开延安,路经晋西北,开赴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4月9日傍晚时分,来到台怀镇塔院寺。4月10日下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从五台山启程,向西柏坡进发。 五爷庙 塔院寺山门东侧这座院落便是万佛阁。一般寺庙都有牌楼,山门等寺前建筑,万佛阁并没有。万佛阁是塔院寺的属庙,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寺庙,就不会有独自的山门和牌楼了。 万佛阁(俗称五爷庙)虽然不大,占地仅2000平方米,殿楼堂舍也只有20多间,但因为内有五爷庙而名播远近香客盈门。 万佛阁创建于明代,现在建筑多为清代重修后的遗存。主建筑有三,一是文殊殿,二是五龙王殿,三是古戏台。 |
转自:http://bbs.yc.jx.cn/dispbbs.asp?boardID=99&ID=5905760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