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五台山游记(之四)

[游记]五台山游记(之四)

2007-07-16    

五台山游记(之四)

离开菩萨顶,从东门下山,沿着一条清清的小河北行不远,便是慧海寺。这是一处清幽僻静,绿荫红墙环抱着的寺院,顺着杂草丛生的小路上山,穿过破旧的门楼,只见院内各个角落全是喇嘛,他们或坐或站,手舞足蹈,高谈阔论,全不管一切的样子。墙边、房角处大概是做饭烧火薰的,到处是黑乎乎的一片,让人看了心乱如麻,游兴全无。闲逛到寺内,见到佛像前有一个斗大的木槌,我拿起在大木鱼上敲了敲,立刻引来了守院僧人的嗔怪。于是我们随便转转,看看实在没意思,就向下一个目标前进了。
经过残破欲圮、仅有古松、大钟、壁画,院内长满杂草的七佛寺,我们北上来到集福寺。集福寺门前有石狮一对,院内遍植青松翠柏,环境清幽。这里虽然叫寺,里面住的却是清一色的尼姑,据说正式剃度出家的有30多人,带发修行的还有数人,大多来自东北、内蒙边远穷僻之地,其中不乏妙龄少女。尼姑们看上去慈眉善目,仪态沉稳大方,老的持重,少的活泼,相处得一团和气。寺内各殿有的装修一新光彩照人,有的门面破败摇摇欲坠,看上去很不整齐。但寺后面的山上一排高大的古松苍劲挺拔,姿态万千,给古寺平添了许多风景。院内的土井边,几个尼姑正在说说笑笑地取土豆。绕过去后,靠西侧一间很不起眼的小房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原来这里竟是杨五郎殿。只见殿内正中供奉的五郎杨延德像正襟危坐,气宇轩昂,十分英武。殿内四壁张挂着许多写满溢美颂扬之词的牌匾、条幅、字画。塑像前供品丰盛,青烟缭绕,看来香火挺盛。
离开集福寺,继续北行,又一座掩映在松柏浓荫中的寺院展现在眼前。碧山寺,又名“广济茅蓬”,地处台怀镇北的公路西侧,规模宏大,是五台山僧人最多的的寺院。寺前卖各种工艺品的商贩一个挨一个,出售的仍是佛珠、项链、木鱼、小葫芦、纪念章、导游图之类商品。碧山寺创建于北魏,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重建。我们漫步进入寺内,只见前院的天王殿、钟鼓楼、毗卢殿、戒坛及东西配殿整修一新,宽敞明亮,气度不凡。殿内供奉的有如来佛、药师佛、韦陀佛、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等神像。戒坛殿为僧侣受戒之地,殿内一尊1.5米高、雕工精致细腻的缅甸玉佛,面貌端庄,衣纹柔和,晶莹剔透,美轮美奂,令人大开眼界。寺庙后院地势凸起,中路为垂花门、藏经阁,左右为经堂香舍。藏经阁内存有清雍正13年(即1735年)刊印的三藏经全部,极其珍贵。在后院一间僧房里,我还惊奇地发现墙上挂着一面大红锦旗。原来是在1985年东台鸿门岩发生翻车事故、造成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宝山村数十名游人遇险时,碧山寺僧侣们积极参加了抢救行动,这是事后当地政府奖励给他们的。
游罢碧山寺,时近中午,我们决定野餐,于是沿东边小溪南行至一片树林下,铺上雨布,席地围坐,伴着青山绿谷,鸟语花香,吃了一顿不寻常的午餐。
下午,我们重点参观台怀东侧的景点。涉过清水河后,我们首先游览了下善财洞,寺院不大,吸引人的地方也不多。沿着雨后湿滑的小路,我们开始爬山,好不容易爬到上善财洞时,一个个已是大汗淋漓。站在半山腰四处观望,远山近景一览无遗,山风扑面,凉爽舒适。休息片刻,大家顺着崎岖不平的山路继续攀登,沿途香客、游人络绎不绝。路旁,不知是谁用碎石块垒起了一个个类似于佛塔的石堆,最上面还放了一块立石当作塔尖。经过不懈的努力,大家无一掉队,全部气喘吁吁地登上了海拔1938米的黛螺顶。黛螺顶,又名大螺顶,因山势高耸状若大螺而得名。寺院建于明成化年间,清乾隆51年(即1786年)由佛顶庵改叫现名。黛螺顶建筑群背依东台,西瞰台怀庙群,周围松青柏翠,白云飘飘,空气清新,景色十分秀丽。每年盛夏,来五台山礼佛的善男信女,到此苍白,可以代替朝拜五台顶的五方文殊,因此谓之“小朝台”。院中竖有一块乾隆御碑,为珍贵文物,六角宝殿内也是佛像庄严,香火鼎盛。站在大门外俯瞰五台山全貌,蔚为壮观,美丽的大白塔在晴空丽日下格外抢眼,台怀镇犹如一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盆地中。
流连许久,漫步下山,跨过小河,我们又回到杨林街上。这里已是人来人往,喧闹非凡。忽见一个醉汉寻衅打架,口出不逊,气势汹汹,众人苦劝不住,警察来了也无济于事,引起了数百人围观,场面一片混乱。这已是我来五台后第3次看到打架的场面了,颇为人们如此好斗感到奇怪。尤其是在碧山寺外发生的、一个内蒙来的老汉,在马路上追打不愿出家的孩子的一幕更是叫人气愤。由于明日返京,我们在街上转转,买了一些纪念品便回旅店休息了。
夜深人静,独自沉思,感到此次五台山之行还是很开心的。大家团结一致,步调统一,游览了五台山大部分寺院,饱览了台怀镇的美丽风光。细细思之,觉得五台山被誉为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真是实至名归。这里的佛教气氛极浓,到处都与佛教有关,连普通的家庭旅社也供上了土地神、灶王神,每天都要烧香念佛祈求平安。正规的寺院里就更不用说了,僧侣们每日必修的功课就是打坐撞钟、诵经祷告。这里无论寺院里、马路边、田野上,到处都是川流不息的僧侣、香客、居士、游人,每一处殿堂都是青烟扶摇,钟罄悠扬。那些来自西南、内蒙的喇嘛,一个个面皮粗糙黝黑,身着长大过膝的红色僧衣,随地而居,举止奇特。他们说着标准的普通话,待人和气,喜欢与人交谈。他们敬献的一条条五颜六色、写有藏文的经幡,在各寺庙中十分醒目,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毫无疑问,五台山是一座宝山,但是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利用。这里的交通、通讯、餐饮、住宿条件还相对落后,特色旅游项目少,旅游纪念品单一,当地以台磨、台参、土豆、石砚为代表的名优土特产品还很少投放市场,估计随着当地政府的重视与开发,这些问题都会逐渐解决的。
6月16日清晨,我们告别旅社主人,踏上返京的路程。坐在面包车内,欣赏着沿途的风景,很快就到了山腰。这时,汽车开始顺着盘山公路爬坡,一团团白色的云雾忽远忽近,飘来飘去,进前则变成了一片水雾。透过车窗,人们普遍感到湿淋淋的。过了鸿门岩,曙光初照,云蒸霞蔚。我们鱼贯下车,伸张着四肢,又蹦又跳,并以美丽的大自然为背景,照了几张像。由于海拔高气温低,一阵凉风吹来,我不禁打了个寒战。在寒冷的晨曦里,我举目四望,只见山势起伏,连绵远去;浑圆的山坡上碧草如茵,五颜六色的小花点缀其间,黑牛、白羊在慢慢地吃着草……
上车疾行,很快抵达砂河火车站。由于回程的火车还早,我将行李交给同伴,向离车站不远的繁砂河镇走去。这是一个拥有2万人口的建制镇,长达千米的街道狭窄异常,两旁的房屋破败陈旧,经营各种商品的店铺首尾相连,卖农具、小吃的较多。繁峙县供销社第二门市部的招牌倒是醒目,里面卖的东西却与外边无异。镇边的农贸市场里,蔬菜不多,仅有的西红柿、黄瓜价格比北京高出两三倍。顺着黄土构筑的胡同,我们转了一圈,一无所获。只是离开镇子时,才看到有几座新建的小楼正在装修,多少有点现代化的影子。
回到车站,等了又等,直到误点1小时,从太原开来的火车才姗姗来迟。车上的乘客不多,我们很快就找到了座位。顺着火车前方望去,两条冰冷的铁轨,远远的伸向黄色的高原尽头。车行许久,两侧仍是黄土连绵,一片荒凉景象。经过凉城涞源时,天气突变,霎时大雨如注,一片滂沱。透过车窗望去,大雨形成的雨线,像一道无边无际的水幕挂在天空,“哗哗”的大雨直接浇在火车上,声势吓人。稍候,火车冒雨前行,渐渐地进入太行山区,不厌其烦地穿过一座座隧洞,车厢里一会儿黑一会儿亮。但是只要你从车窗望去,拒马河谷的秀美风光就会一幕幕从你面前闪过。
经过漫长的行程,我们平安抵达车站,结束了这次难得的旅行。
正是:
朝辞京城向晋陕,黄昏六月五台山。
悄临台怀心暗喜,领教佛学知深浅。
南山寺下踏砂行,观音洞外笑声远。
般若泉旁说万岁,显通寺内观铜殿。
伟人路居生感叹,文殊发塔劝修缘。
白塔巍峨堪雄壮,五郎铁棍亦可观。
菩萨顶上佛珠捻,集福寺下尼姑现。
广济茅蓬赞玉佛,清水河边众野餐。
黛螺巅顶瞰台怀,杨林街旁忙躲闪。
晨发东台鸿门岩,惊叹牧场下天山。

原始链接:http://www.kxday.com/read.php?tid=11712
转自:26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