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转帖五台山游记

[游记]转帖五台山游记

2007-07-16    tzhl.com

[转帖]五台山游记

五台山游记 2001年8月1日
作者:flying
对于五台山,我总有一种期待,还有神往的情愫萦绕在心头。不知是不是前世与佛有过甚么缘分,亦或是有过某种约定?以至于有强烈的向往来自天籁的佛性,向往那一片万众皆醉我独醒的超脱。甚至在一度时间里曾想过要出家。而当有一天我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无比贪婪的人,不可能做到六根清净时,此念头才被暂时搁浅。或许这一切与我的遭遇有关,多少会相信无形中的神秘力量,相信人的命天注定,这样的宿命论。
想去五台山,一直以来这只是个想法。是否能实现,心里还真没底。当有一天希望真的实现了,才感觉原来梦想成真的感觉如此的爽!
一大早,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早早起床打理出游的行装。
我们走的是旅行社,一行20多人。行程安排的是两日游,在五台山住一晚。
七点十分我们出发了。
车上没有空调,好在不是很热。导游是一个叫h的女孩儿。比我大x岁,长得很漂亮。只是普通话有待提高。给人整体的感觉还不错。我相信这次的旅行会很愉快。
我怀着复杂的心情,蹬上了我梦中向往已久的旅途。车轮不停的飞转,我的思绪也在跟随车轮的节奏飞转。映入眼帘的每一幅画面都想把它永远定格,永远珍藏。无论是田间、地头、村落、荒山、小溪……都那么的鲜活,富有生命力。同时也把我的思绪拉向了很深很远的远方……
沿途路过了恒山、应县。远远地看到到了应县木塔。高高的,矗立在这座城市里。它已很古老很悠久了,也很精致、很文化。木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经历了数次大地震,至今安然无恙。塔高67.31米,是国内外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制结构建筑。塔平面为八角型,共九层,其中4层是暗层,外观五层六檐。
虽然离的很远,看得不是很清楚。但从外边的轮廓,可以看出能工巧匠的祖先,制作出如此巧夺天工的技艺。使全车人都发出赞叹声。只是由于近年登塔的游人太多,加上年久失修,木塔已不堪重负,正面临着人为破坏的威胁。人类真的挺悲哀的吧?创作出如此多的财富,却要毁于人类自己的手中。也许这就是人类自残的天性?这何尝不是一种惩罚呢?如果先人知道自己的成果被后人所破坏,不知是什么感觉?
沿途几乎都是山,一座接着一座,延绵不断,感觉总也走不出去。有一段山,全是黄色的土。山上几乎不长草,秃秃的,给人感觉这里很荒凉。八月这里都难见成片的绿色。稀稀落落的几座小屋点缀在这没有生命颜色的山脚边。我在想,如果我在这种环境下,会怎样?我可能会疯掉。可能也会象这里的人们一样,安于现状,默默的在这里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呆上一辈子。不知道,只是感想颇多,感触也很深。感觉自己太贪婪,仍对自己的现状不满,不懂珍惜现所拥有的一切,挥霍着,浪费着,突然有种些许的惭愧在胸中。
此时车上的气氛有一点沉闷,原来大家都在睡觉。只有几个小孩儿玩得还算开心。这可能就是小孩子的天性,彼此都很陌生,但很快就可以打成一片。真的让人有点羡慕。
十点多车行驶到了五台县境内。跳入眼帘的是满眼的绿,葱葱茏茏的树挺拔在每一寸山上。组合着或深或浅的最自然的美妙图案,车开始上盘山路了。这是新建好没几年的一条公路。依山而建,这个工程可真够伟大的,不知有多少人为此付出多少汗水,今天众多游人是踏着无数人的汗水走过这条美丽的公路。车一圈圈的盘上去,回头看去,刚刚走过的路已被远远的甩在了后边。看上去象一条长长的白色的龙,盘延在绿色的山脊。向下望去山谷间有一条小河便是清水河,故五台山又被称做清凉山。弯弯曲曲的深向远方。河水是那样的清澈透明,可以清晰地看到河底的沙石。而这里的空气也是最棒的。没有任何的污染。空气中带有一股纯纯的泥土香。放眼望去一片绿色。山上的树都是飞机撒下的种子。有直直的白杨,有松针,还有太多不知其名的树,挺拔的站在山上,迎着风,迎着雨。还有的山上成片成片的鲜黄色的野花,在阳光的照射下特别的耀眼。层峦叠嶂的山头圆圆的。这里的山给我的感觉是有灵性,广袤,塌实。每一寸土地都被树盖得严严实实的。
这里每年都有一个传统节骡马大会。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这里的牛多,漫山遍野的都是牛。主要是黄牛多,也有少许的奶牛。最有意思的是这里的牛不怕人,不怕车。有的牛儿吃饱了就卧在公路边晒太阳。懒洋洋的,煞是可爱。即使车过来它都懒得理你。司机最怕的是牛挡在当路不给让道。我们的车一度被牛儿挤得停停走走。你还不能伤害它们。由于这里的草很好,所以牛儿的膘都很厚。看着牛儿们目中无人的神态,那是一种悠哉悠哉的逍遥。它们不被人类的来侵,而改变自己的生活。这给了我很多的启示与思考。按着自己的轨迹生活,这需要很高的境界。
渐渐的,我们上到了山顶,和远处的山头齐平。看到了此生至今最美的景象。也明白了站得高看得远这句话的含义。那是一种境界,一种享受,一种升华。山和天上的云相连,云在山涧漂游。山底是纵横交错的河流。五台山的东西南北中五台尽收眼底。象人的五指一样。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我们的目的地——台怀镇象一个手心。位居五台的盆地。远远地已看到了五台山的标志大白塔。我的目的地马上就要到了,我的心似乎加快了跳动的次数。
我们迫不及待的向台怀镇驶去。刚到了五台山的白色牌坊的脚下,车坏了。唉,好不失望呀。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离目的地还有一个半小时呢。这时有人提议,全体下去推车。由于是上坡路,很费劲才推了一点。此时人们的精神还是可嘉的,没有丝毫的抱怨。有的人居然很有兴致的上山采花,还有人背着相机上山摄影。似乎这些意外都是我们行程的安排一样。而车修了大半天也无济于事。我们只好向另一辆开往台怀镇的旅游车求援,就这样本来十一点到达却足足迟了两个小时。
下午2点半我们来到第一个景点,五爷庙。这是五台山最显灵的寺庙,香火自然很旺。传说你许下愿,就会实现,如果愿望实现了,必须要选择一种还愿的方式:1、许愿后留下还愿的香火钱;2、亲自再来五台山还愿;3、以五体投地的方式来还愿。我很虔诚地许下了三个愿望。
第二个景点是显通寺。——显通寺位于台怀镇北侧,规模宏大,历史悠久,为五台山著名的五大常住之一。占地8公顷,庙内有殿堂、楼房、僧舍400余间。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取名大孚灵鹫寺。“大孚”是弘信的意思。北魏,魏孝文帝在这里大兴土木,扩建大孚灵鹫寺。唐代,唐太宗李世民重修寺庙,显赫一时。武则天执政时,把灵鹫寺改名为大华严寺。明代、明太祖朱元璋重修后并赐名“大显通寺”。寺内中轴线上,严整地排列着观音殿、文殊殿、大雄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后高殿等17座建筑。禅堂、僧舍分列两厢,斋院幽深完好。大雄殿是全寺的主殿。殿前,挨檐悬挂着康熙皇帝的御笔木匾,上书:“真如权应”。殿内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塑像都居中排列,跪垫满布。经案左边有一个功德箱,经案右旁坐着一位比丘,有人往功德箱里放钱,他便会敲一下木鱼,道一声:阿弥陀佛。经案上放置着钟,木鱼,鼓,磐等佛事乐器。 殿后就是著名的无梁殿(无量殿)和铜殿。
——铜殿于明代修建,高达3米余,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重达50万公斤。殿上层,四面设有六扇门。 下层,四面设有八扇门,门上铸有精美的花卉人物图案。寺内无量殿高大雄伟,纯系砖结构建筑。 相传,唐代清凉国师曾在此殿内著述《华严疏抄》。殿内,供奉着佛教世界被奉为佛法无量的铜铸毗卢佛像,殿内中央供奉着高约1米的铜佛,周围铜壁上铸满小佛像万尊,千姿百态,没有一个是重样的。是我国罕见的铜制文物。
寺院里古树参天,香火缭绕,让人不由得会肃然起敬。人们听着导游的讲解,然后争先恐后的到大殿里烧香,磕头,拜佛。我默默的看着佛象,看着那栩栩如生,慈爱悲悯的目光。那么高大,那么严肃,仰看的头感觉有点累。看着面前虔诚的人们都那么诚心的拜,感觉有点虚,有点飘。我老在想此时的人们内心各自向佛祖祈求着,祷告着,可能会是“求佛祖让我发财吧,让我升官吧”。不知会不会有人祈求佛祖保佑世界和平,国家昌盛,人民富足?只为自己那可怜的,自私的功名利禄祈祷,不知佛祖是否真的会帮他(她)?
寺外的钟楼内悬挂着明代铸造的铜钟一口,据说重达9999.5斤,是为了避讳“万岁”的“万”字嫌。钟声浑厚深沉,每当拂晓,钟声轰鸣,远及全山,余音缭绕于台怀镇上空,是五台山晨曦的报晓晨曲。只可惜我们没有机会聆听。 接着我们到了塔院寺。
——塔院寺位于显通寺南侧,是五台山著名的五大常住之一。原是五台山显通寺的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后,独成一寺。塔的全称为释迦牟尼舍利塔,也称舍利塔,惯称五台山白塔。塔外形为西藏式,高50米,塔基为正方形。砖缝全部用米浆、石灰搅拌后砌筑而成。塔面呈白色,举目仰观,高耸入云。白塔,形如藻瓶塔刹、露盘、宝珠,皆有铜铸装饰品。塔上,风磨铜宝瓶高5米余,覆盆2米多,系以垂带,悬以铜铃,风吹铃动,600个铜铃铛碰击,清脆悦耳。白塔中层,建塔殿3间,内有3大士铜像,瓷质济公和尚塑像,木雕刘海戏金蟾像。塔旁,东面还有一座小塔,取名文殊发塔。塔高约7米,雕饰精致,小巧,玲珑。塔院寺内,还有大雄宝殿5间,藏经阁位于大雄宝殿后,白塔位于大雄宝殿、藏经阁之间。塔周有廊屋围绕,寺东部,有布局新颖、完整的禅院。塔院寺不仅寺观不凡,而且,寺院大门也颇为新奇。门前耸立木牌坊一座,牌坊斗拱雕工精美,顶饰典雅、大方,所有木制构件都经过精工雕刻,是明代留给塔院寺的珍贵木雕作品。紧接着来到了今天的最后一站,菩萨顶。
——菩萨顶,位于显通寺北侧灵鹫峰上,是五大常住之一。 五台山相传为文殊菩萨的古道场,菩萨顶,则是文殊菩萨的居住处。因此,菩萨顶曾名为真容院,大文殊寺。当年声名远播,显赫于世。 菩萨顶创建于北魏,规模宏大,占地3公顷。寺内有殿堂、楼房、僧舍、禅堂130余间,是五台山最大,最完整的喇嘛寺。古寺居于山颠,地势高而宽阔,视野极为开阔。寺前,筑石阶108级,石料精细,铺设别致。从山底仰望,红墙醒目,白石台阶晶莹圣洁,寺周绿树簇拥,三彩琉璃瓦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色彩斑斓。寺内木构建筑结构坚实,斗拱肥硕,飞檐如翼跃起,古柏似伞遮盖。我们一口气走上了108级台阶。当时我是无比的幸福,我再一次的挑战了自己。当我们站在山顶,俯视山下的风景是,有一种感动,有一种豁然开阔的感觉,台怀镇大部分的景致尽收眼底,那是一种无比大的胸怀。
前院两侧鼓楼、钟楼对称塔配得体,天王殿居中端座,两边配以侧殿。中院有释迦牟尼殿和菩萨殿。康熙的御笔“五台圣境”石坊一块也立于院中。院内一房舍内放置大铜锅3口,为每年腊八节施粥时所用。前院左侧,有一偏僻小院,院内幽静清雅,是僧人的住宿处。小院内,还有清代皇帝乾隆的题词。题词被刻在高3米,宽1米的汉白玉四棱石柱上。寺内主要殿堂庙宇,都用彩色琉璃瓦覆顶,所用砖石,都经过精细严密的磨研。寺内建筑华丽为菩萨顶所独有。
只可惜,快六点时,寺院要关门了,我们只好下山,此时寺里已开始做晚饭了,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我突然想起电影中的景象,虽对此很好奇,可是却无法走进他们的生活,有点遗憾。我们坐在山脚等车,傍晚有一丝凉意,但空气特别的好。看着远处的山,山一望无边,天也一望无际,融在这种环境中,突然有种不想离开的眷恋,一切都是那么的特别。可我知道,这一切只能录在记忆里,只能成为记忆中美丽的回忆。
夜晚推开窗,晚风徐来,五台山坠入了宁静中,和白天的喧嚣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只有远处的街灯依然亮着。 第二天清晨,拉开窗帘,才发现地上湿漉漉的,原来昨夜下了一夜雨。雨后的五台山更美了。空气中有着别样的清香。远处的山头被薄薄的晨雾笼罩着,感觉很有“仙气”。
7点半出发,第一站黛螺顶。
——黛螺顶,古称佛顶庵,位于台怀镇东清水河旁山巅,垂直高度达400米。
我望了望,山那么高。最后决定为了保存实力,还是坐缆车上山。可来到缆车旁时,我开始后悔了,因为我有恐高症,可没有办法,只能这样了。坐在上边,我的心都快蹦出来了,我像一个木头一样坐着,一动不敢动,只敢看前方、往天上看。但我还是大着胆子用眼珠瞄了一眼下边的山景,只感觉美,但却不敢贪看,我甚至害怕会停电,短短的几分钟让我感觉恍如隔世。噢上帝,一切平安。但说实在的,坐缆车让我有种飞翔的感觉,只是太紧张了,没有好好体会飞翔的美。
黛螺顶背靠东台高峰,面临台怀盆地,山花烂漫,松柏围裹。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到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曾改名为大螺顶。寺庙山门前有牌楼一座,石狮一对。寺内有两株挺拔的大松树,已有300多年树龄。正殿内供奉有5尊文殊菩萨像,代表五台山的五个台顶。凡从外地来五台山的僧人,都要到黛螺顶朝拜,称为“小朝”。寺庙位置险要,处境奇特,站在寺前能统观台怀镇寺庙全景。清代乾隆五十一年 (1786)乾隆皇帝登黛螺顶进香,朝拜五方文殊菩萨,并有题词。
我们下山时没有选择台阶,而是选择了后山的另一条山路。这条路可能是众僧上山朝拜时的路。特别难走,全部是石头砌成的台阶。在这条路上走,才能体会出苦行僧的含义。这只是其中一点点的苦。还有很多虔诚的信徒在这条路上以五体投地的方式上山还愿。我甚至都设想出今后这里应该改建一个类似滑梯似的,让游人一滑就下来了,多轻松呀。想得倒挺美。四十多分钟后到了山脚,已经很累了。上车休息了一会,我们就赶到了龙泉寺。
——龙泉寺,也称九龙岗寺,位于台怀镇西南3.5公里的九龙岗山腰,居于中台脚下,寺周围有9条山岭环抱,寺址位于中峰,东西两面各有侧峰四道,向南展开一片开阔地。一泉中流,犹如九龙会饮,寺由此而得名。寺前有108级石阶递次层叠,阶上有汉白玉雕饰牌坊,牌坊斗拱层叠,挑角飞出,牌坊上刻有89条蛟龙,盘旋自如,刻画细腻独到。其余雕饰品为鸟兽虫类,人物花卉,用工精细,玲珑剔透。寺内石雕品,在五台山寺庙石雕艺术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寺门前有一汉白玉建筑,建于1920-1924年,牌楼三门四柱,一字排列,中高旁底,是一座完整的整体建筑。庙宇创建于宋代,明代嘉靖初年重新整修。到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又予重建。寺周除石牌坊、石阶外,还有位于台阶下方的影壁。影壁中间镶嵌一块巨石雕刻,构图严谨,神态动人。寺内现有三座院落,横向排列,相互串通,又各有山门,自成格局。东院是殿院,中轴线上有佛殿两座。中西两院,院内献亭完好,曲廊环绕,院中两座砖塔高耸。龙泉寺西边远处的山坡上,还矗立着一座高达10米,三级六角砖塔。相传是宋朝名将杨令公塔。杨业死后,其子五郎将尸骨埋藏在这里。
龙泉寺里有一口井,人们都去打水喝了。我坐在台阶上休息,路两旁就是经商小摊,我看着游人们挣相选购着旅游纪念品,感受着五台山另一种氛围:充满了现代都市的商业气息。
中午吃完饭,我们被赶上了车,因为另一个旅游团占用了我们的房间,虽然有些人有异议,可无奈,只能提前反程。最后一个景点是普化寺。
——普化寺,位于台怀镇东面的山麓。浓林密荫,掩寺蔽日,景色秀美。 创建年代已无法考证,据记载,明、清时进行过重建,民国初年又新建玉皇阁一座,也称玉皇庙。寺前影壁为砖雕。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大士殿、玉皇阁及两厢楼廊、左右禅堂、僧舍、吕祖阁殿堂,布局合理。天王殿内塑像有大肚弥勒像、韦驮和四大天王佛。塑像四周雕镂有花卉、人物和佛教故事。大雄宝殿内塑有释迦、文殊、普贤“华严三经”,佛像前侧为护法金刚,背后为弥陀、观音、大势至,两侧塑十八罗汉像。殿后檐明间设板门一道,两侧各塑菩萨1尊,左边是老年文殊,右边是大悲观音,文殊菩萨像塑造为男性,而且是老者形象,这在佛像塑造中极为罕见。本寺的照壁是五台山院中最长的照壁。因为是中午,所以这里只有我们一个团。寺里显得特别清静。
后记:这一次的游历让我感触到许多东西,其中也不免有些憾事。譬如,没有遇到法会;没有遇到高僧;没有机会和寺里的僧侣攀谈;没有机会感受寺庙中特有的氛围……
我想在此说一句,希望所有看到我这篇文章的人再到五台山的时候,一定要尊重这里的僧侣。他们值得我们的尊重。当北台终年积雪,他们一年四季根本吃不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只能吃储存的土豆,化雪水吃。当我们生活富足,享受美菜佳肴时,我们应当记得还有很多人在为另一种理想过着另一种生活。我们出现在他们面前时,我们真的并不比他们尊贵,我们都是平等的。
可能现实和理想总是有差距的,总之这一次的旅行喜忧参半,但无论怎样还是收获了。
再见吧五台山,再见了我梦中的佛国圣地,相信如果有缘我们会再见!

转自:http://bbs.tzhl.com/viewthread.php?tid=2541223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