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五台山之行 |
[游记]五台山之行 |
2007-07-21 sina.com.cn |
在我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每到一个城市,必先去附近的寺庙礼佛。而上堪称中国佛教圣地的五台山参拜更是母亲多年的愿望。只是,近几年,外公身体一直不好,为照顾外公,母亲几乎寸步不离。外公去世后,外婆又因为伤心过度生了场大病,直至近日渐渐恢复过来,母亲才得空前往五台山。只是,这一回,硬要我也随之同去。忘了说,我是家中唯一的怪胎——不信奉任何神明。礼佛这种事是死也不从的。但是,母亲坚持别的寺庙可以不去,五台山却不可不去,并说即使不拜,也要去看看。 就这样,我被“架”上了五台山。 一 初入佛掌 出发当日,一直下着小雨。及进山西省内,绵绵细雨又转为瓢泼大雨,塞车近两个小时。导游小姐却说,这是大家的福气。因为古时乾隆皇帝五次登台,五次降雨。是以盛传雨水是文书菩萨降的甘露,是为洗去来者的污秽,雨越大,说明来宾越尊贵。一番话,竟说得全车人神态大变,个个都觉得自己是真名天子。 待抵达山下时,导游小姐又告诉我们,五台山就像如来的神掌,隆起的五座山头便是如来的神指。接下来,便是一遍遍地强调在这里许愿是多么多么灵验,曾有哪位名人前来许过什么愿,实现后又怎样回来还愿…… 而我正为五台山的外观所震撼:从车里望去,群山笼罩着一层厚厚的雾气,真如电影里的仙境一般,隐约可以看到山间的庙宇,却又那么缥缈。我想,当时,即便看到佛祖显身,我也不会太诧异。身边的景象给我的感觉是不真实。一向不信佛的我看佛开始有了些许仰视的姿势。 下了车,先看到的是一位很年轻的喇嘛,穿着深红的袈裟,一脸平静地从我身边经过。我很没礼貌地放肆地看他,他也没有丝毫的不悦,或者该说是没有看到身边的人,而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又或是佛的世界里。导游小姐看到我一脸的迷茫,说,这里的僧人不比游客少,不必这么诧异。 二 走近缥缈 我们的第一站是南山寺,须登一百零八级台阶才能到寺庙。这些是导游小姐讲的,剩下的一些关于佛的解说我都记不得了,只是卖命地快爬,因为眼看着又要下雨了。快爬到南山寺时,回头看了一眼,向上看仍是雾气笼罩着的群山,向下看,先注意到了两个中年妇女,每上十个台阶,便做一个五体投地式的叩首,神情严肃且嘴中念念有词,似乎完全感觉不到周遭的人对自己的注视。而人们在注视着她们的同时也都自觉地为这二人让出路来。莫名地又感觉到些许神圣。 回过头来继续,爬上第一百零八级台阶,所有的神圣感在一瞬间破碎——两个妇女在南山寺门口的一边坐着小马扎做女红,一个织毛衣,一个纳鞋垫,时不时地还用方言聊两句;另一边是一个卖食品的小摊,摊上竟然还有火腿肠——竟然在佛门脚下卖肉类食品!就在我诧异得无以复加时,又看到一位女居士(导游说是带发修行的施主)边讲电话边往外走,跨过门槛时,发现她穿的鞋和我当时穿的鞋一模一样——耐克今夏的新款户外运动鞋…… 在受到这番“打击”后,我更是说什么也不肯在佛像前下跪。人们争先恐后地挤进××(记不起来了)庙里上香拜佛,我沿着墙边费力地往门外挤。绕过拥挤的人群来到一处寂静的寺庙,是古时房子的风格,两层,门前竖着一块牌子,标明来客止步。二楼有一位上了年纪的僧人坐在凳上看着楼下,当我们四目相对时,他的眼神和我初在山下看到的年轻喇嘛一样,平静。 不知何时,寺庙的僧人开始敲钟,彼时雨已经下了起来,很小,是那种蒙蒙细雨。我在雨中听着从没听过的钟声看着一脸平静的僧人,还有这寺庙,心里竟是从未有过的平静。我在心里告诉自己,要记住这一刻,记住这僧人,记住这钟声,记住此刻的感受。 后来又“逛”了菩萨顶,五爷庙,请原谅我用“逛”这个字,因为我的的确确是在“逛”。五爷庙大概是五台山香火最旺的一座庙,旺到人们不能再在庙里烧香,而只能在寺庙前烧香,原因很简单,烧香的人太多,多到严重污染了庙里的空气。五爷庙前的停车场停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名牌车,这其中有许愿的,也有还愿的。导游小姐说,在五爷庙许愿最灵验,这里的香最便宜的99元,最贵的9999元。来这里烧香的人很少有上几柱香的,基本上是手捧着一大盒香(约一百柱),像传递奥运圣火一般将香投进香炉内。香炉前燃尽的香灰足有半人高,甚是壮观。 平日里节俭的父母好像都被洗脑了,花钱如流水,根本不考虑换来的东西是否值得。我十分确定,手捧几百元一柱香的人,大半是平日里连买棵白菜都要与小贩讨价还价的,现在,却心甘情愿地把钱都捐给寺里。 回宾馆的路上,我听见有人说,带来的2000元都捐出去了,接着又说,值!以后很难有机会再来了,捐功德嘛! “功德?!”这些人看见失学的儿童,非洲的灾民会捐吗?!如果真的有佛,就保佑这些人吗?保佑为自己上香、磕头的人,而不保佑那些将全部积蓄用于帮助他人的人?如果真是这样,佛又算什么佛,和贪官有什么不同? 第二天,天蓝云白,阳光普照大地,雾气散尽。我才发现,原来,五台山和我去过的其他地方也没有什么不同,所有的神秘感只是来自于雾气,雾气让我看不清山的本来面貌。雾气造成了距离感,而距离造成了初到这里的神秘感。 原来,除去雾,也不过如此。 三 喇嘛的生活 我们很幸运,第二天赶上了喇嘛在显通寺做法事,上千名喇嘛井然有序地在寺里打坐,念经。你听过一千人齐颂经吗?你见过满眼的深红僧服吗?不管信不信佛,此时,都会受到强烈的震撼。起初,我出于好奇,拿着DV满院子地拍,想拿回去给朋友们看。去年,哥在五台山静休半个多月,曾因看到三十名和尚做法事而异常兴奋,回来后,逢人便讲。所以,我十分肯定,这段录像带回家,甚至可以制成记录片。 然而,拍着拍着,又开始产生一种奇怪的感觉。我下意识地想记住每一位喇嘛的脸,而原因连自己都搞不清楚。 这里的喇嘛男女分别坐在以大文殊殿为中心的两边。级别高的僧人坐在寺庙内。庙外的僧人年少的大概只有十四、五岁,而年长的似乎已有八十高寿。有的年轻的小喇嘛不是很认真的念经,偶尔会前后交谈两句。也有上了岁数的喇嘛纹丝不动,一心沉浸在佛的世界里。 法事结束后,喇嘛在护寺僧的指挥下,按秩序出寺,也有的依然留在原地,聊天,或者玩手机游戏。游人看到法事结束,也纷纷离开。剩下我背着50升的登山包在寺里显得很突兀。 我看喇嘛,喇嘛也看我,但是眼神里满是平静,只看一眼,决不再看第二眼,和平时在街上遇到的看我的男生完全不一样。 只有一位和我年纪相仿的喇嘛,回头看我,但是眼神里有的也只是好奇。也许他在好奇我硕大的背包或是迟迟不肯离开的原因。而这原因,是我自己都不太清楚的,也许是好奇他们的生活。 经过两天的接触,我已经开始接受他们并非完全不食人间烟火的生活。但是,看到一个个年轻的孩子自然地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还是想知道他们的世界,或者,再贪心一点,是想进入他们的世界。他们的梦想是什么呢?他们想过未来吗?他们好奇外面的世界吗? 有一位皮肤很白净的女喇嘛,年约三十,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很有气质,应该是高知。我甚至猜想她曾达到事业的顶峰,却放弃世间的一切,来到这里。 还有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小喇嘛,非常的可爱,一个人蹲在地上玩,站起来时将滑落在胸前的袈裟向身后甩去,只是这一个自然的动作,就令我呆住。这样小的年龄,是谁为他决定出家的呢?他知道自己的未来吗? 四 离开 预定吃过午饭,乘车离开。 上车前,又看到了一个年轻的喇嘛和师父出来买东西。师父进到店里,他在外面等。我们之间隔着一条马路。没有带眼镜,我只能看到他的轮廓,但是,不知为什么,就是看到了他的眼神,平静的眼神,静如止水。他的师父出来后,他便和师父离开了,在我的视线里,他做的最后一个动作,是将滑落在胸前的袈裟向身后甩去…… 返程的路上,我的脑海里只有这一个动作和那个在庙里坐着的僧人,钟声和眼神。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8a2469e010004ok21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