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五台山之行————知识篇(1) |
[游记]五台山之行————知识篇(1) |
2007-08-05 |
五台山显通寺 位于台怀镇北侧、灵鹫峰下,创建于东汉明帝年间(58—75),是五台山历史最悠久、极负盛名的一座寺院。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1983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庙。显通寺是五台山规模最大的青庙,占地八万多平方米,殿宇四百余间。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代重修。 在五台山诸寺中,显通寺规模最大,历史最古,俗称“祖寺”,朝山礼佛者,必先拜谒显通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清凉山志》载,此寺创建于东汉明帝年间(58—75),因寺后山峰酷似印度灵鹫山,取名大孚灵鹫寺。“大孚”是弘信之意,为汉明帝刘庄特意加在寺名前的。北魏孝文帝时曾重修扩建。寺前花卉满园,又称花园寺。唐武则天时因新译《华严经》中载有五台山,更名为大华严寺。明太祖朱元璋予以重修,并赐额“大显通寺”。后一度改称永明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恢复大显通寺名称,沿用至今。 寺前钟楼上悬挂一口名为幽冥的大铜钟,也叫长鸣钟,铸造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这是五台山诸寺中最大的一口钟,重九千九百九十九点五斤。寺内中轴线上一连七进殿宇,依次排列为观音殿、文殊殿、大佛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和后高殿,僧舍廊房分列两侧,整齐划一。 无量殿,是明代用青砖拱券而成的一座穹窿式建筑,四周没有檐廊,殿内没有梁柱,又称无梁殿,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相传唐代清凉国师澄观在此殿内著述《新华严经疏》几达四年之久。内供毗卢佛大铜像,取佛法无量之意,故称“无量殿”。 铜殿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相传为妙峰法师自国内十三省的一万户人家中化缘筹集十万斤铜铸造而成,内外贴金。殿宽九尺,深八尺,高丈余,外观两层,内为一室。上层四面各六块格扇,下层四面各八块。格扇内壁铸有佛像,层层排列,号称万佛。铜殿前原有五座铜塔,现存二座,其余三座被当年侵华日军盗走。 作为五台山首屈一指的大寺,显通寺历代驻锡过许多名僧大德,如志远、澄观、贤林、延一、大宝法王哈里麻、妙峰等,其中以唐代清凉国师澄观最为著名。 五台山塔院寺 五台山佛教中心区台怀镇,有一座高耸入云洁白浑圆的巨大佛塔——大白塔,它是五台山的象征,被誉为“清凉第一胜境”。大白塔所处的寺院叫塔院寺,寺以塔名,颇为得体。是五台山五大禅林之一、青庙十大寺之一。该寺原为大华严寺的塔院。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年)扩充建寺,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评论 (0) | |
原始链接:http://wubin982553.blog.sohu.com/56163200.html |
转自:31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