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随笔]五台山游记 |
[游记][随笔]五台山游记 |
2007-08-07 77lvyou.com |
金秋时节,清风送爽。十月的一个晴朗早晨,我们考察团一行从内蒙古包头市从发,风尘仆仆地向既定目标山西省境内著名的五台山进发。 随后我们游览了显通寺。该寺位于台怀镇北侧,规模宏大,历史悠久,为五台山著名的五大常住之一。占地8公顷,庙内有殿堂、楼房、僧舍400余间。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取名大孚灵鹫寺。“大孚”是弘信的意思。北魏,魏孝文帝在这里大兴土木,扩建大孚灵鹫寺。唐代,唐太宗李世民重修寺庙,显赫一时。武则天执政时,把灵鹫寺改名为大华严寺。明代、明太祖朱元璋重修后并赐名“大显通寺”。寺内中轴线上,严整地排列着观音殿、文殊殿、大雄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后高殿等17座建筑。禅堂、僧舍分列两厢,斋院幽深完好。大雄殿是全寺的主殿。殿前,挨檐悬挂着康熙皇帝的御笔木匾,上书:“真如权应”。殿内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塑像都居中排列,跪垫满布。经案左边有一个功德箱,经案右旁坐着一位比丘,有人往功德箱里放钱,他便会敲一下木鱼,道一声:阿弥陀佛。经案上放置着钟,木鱼,鼓,磐等佛事乐器。 铜殿于明代修建,高达3米余,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重达50万公斤。殿上层,四面设有六扇门。 下层,四面设有八扇门,门上铸有精美的花卉人物图案。寺内无量殿高大雄伟,纯系砖结构建筑。 相传,唐代清凉国师曾在此殿内著述《华严疏抄》。殿内,供奉着佛教世界被奉为佛法无量的铜铸毗卢佛像,殿内中央供奉着高约1米的铜佛,周围铜壁上铸满小佛像万尊,千姿百态,没有一个是重样的。是我国罕见的铜制文物。 寺外的钟楼内悬挂着明代铸造的铜钟一口,据说重达9999.5斤,是为了避讳“万岁”的“万”字嫌。钟声浑厚深沉,每当拂晓,钟声轰鸣,远及全山,余音缭绕于台怀镇上空,是五台山晨曦的报晓晨曲。 大白塔是五台山的标志,也是塔院寺内的主要建筑,寺庙因塔得名,塔的全称为释迦牟尼舍利塔,此塔拔地而起,在五台山群寺众星捧月下更显尊贵。释迦牟尼的舍利就置于大白塔之内,大白塔内还有一个是慈寿塔。最初的塔建于北魏年间,后来的大白塔是明万历年间树立的。建塔时,砖缝全部用米浆、石灰搅拦后砌筑而成,塔面呈白色。 菩萨顶位于显通寺北侧灵鹫峰上,是五大常住之一。 五台山相传为文殊菩萨的古道场,菩萨顶,则是文殊菩萨的居住处。因此,菩萨顶曾名为真容院,大文殊寺。当年声名远播,显赫于世。 菩萨顶创建于北魏,规模宏大,占地3公顷。寺内有殿堂、楼房、僧舍、禅堂130余间,是五台山最大,最完整的喇嘛寺。古寺居于山颠,地势高而宽阔,视野极为开阔。寺前,筑石阶108级,石料精细,铺设别致。从山底仰望,红墙醒目,白石台阶晶莹圣洁,寺周绿树簇拥,三彩琉璃瓦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色彩斑斓。寺内木构建筑结构坚实,斗拱肥硕,飞檐如翼跃起,古柏似伞遮盖。我们一口气走上了108级台阶。当我们站在山顶,俯视山下的风景是时,有一种豁然开阔的感觉,台怀镇大部分的景致尽收眼底,那是一种无比大的胸怀。 前院两侧鼓楼、钟楼对称塔配得体,天王殿居中端座,两边配以侧殿。中院有释迦牟尼殿和菩萨殿。康熙的御笔“五台圣境”石坊一块也立于院中。院内一房舍内放置大铜锅3口,为每年腊八节施粥时所用。前院左侧,有一偏僻小院,院内幽静清雅,是僧人的住宿处。小院内,还有清代皇帝乾隆的题词。题词被刻在高3米,宽1米的汉白玉四棱石柱上。寺内主要殿堂庙宇,都用彩色琉璃瓦覆顶,所用砖石,都经过精细严密的磨研。寺内建筑华丽为菩萨顶所独有。 黛螺顶古称佛顶庵,位于台怀镇东清水河旁山巅,垂直高度达400米。望突突兀挺拔高山,团友们只得选择坐缆车上山。随着高度不断上升,远近风景尽收眼底。 龙泉寺也称九龙岗寺,位于台怀镇西南3.5公里的九龙岗山腰,居于中台脚下,寺周围有9条山岭环抱,寺址位于中峰,东西两面各有侧峰四道,向南展开一片开阔地。一泉中流,犹如九龙会饮,寺由此而得名。寺前有108级石阶递次层叠,阶上有汉白玉雕饰牌坊,牌坊斗拱层叠,挑角飞出,牌坊上刻有89条蛟龙,盘旋自如,刻画细腻独到。其余雕饰品为鸟兽虫类,人物花卉,用工精细,玲珑剔透。寺内石雕品,在五台山寺庙石雕艺术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寺门前有一汉白玉建筑,建于1920-1924年,牌楼三门四柱,一字排列,中高旁底,是一座完整的整体建筑。庙宇创建于宋代,明代嘉靖初年重新整修。到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又予重建。寺周除石牌坊、石阶外,还有位于台阶下方的影壁。影壁中间镶嵌一块巨石雕刻,构图严谨,神态动人。寺内现有三座院落,横向排列,相互串通,又各有山门,自成格局。东院是殿院,中轴线上有佛殿两座。中西两院,院内献亭完好,曲廊环绕,院中两座砖塔高耸。龙泉寺西边远处的山坡上,还矗立着一座高达10米,三级六角砖塔。相传是宋朝名将杨令公塔。杨业死后,其子五郎将尸骨埋藏在这里。 普化寺位于台怀镇东面的山麓。浓林密荫,掩寺蔽日,景色秀美。 创建年代已无法考证,据记载,明、清时进行过重建,民国初年又新建玉皇阁一座,也称玉皇庙。寺前影壁为砖雕。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大士殿、玉皇阁及两厢楼廊、左右禅堂、僧舍、吕祖阁殿堂,布局合理。天王殿内塑像有大肚弥勒像、韦驮和四大天王佛。塑像四周雕镂有花卉、人物和佛教故事。大雄宝殿内塑有释迦、文殊、普贤“华严三经”,佛像前侧为护法金刚,背后为弥陀、观音、大势至,两侧塑十八罗汉像。殿后檐明间设板门一道,两侧各塑菩萨1尊,左边是老年文殊,右边是大悲观音,文殊菩萨像塑造为男性,而且是老者形象,这在佛像塑造中极为罕见。本寺的照壁是五台山院中最长的照壁。 本团二十几人前呼后拥地跟着导游逛了一天,大体观赏毕五台山的风光。作为我这样不信佛教的人,到此亦只能算是一个走马观花的过客,并没有触及五台山宗教文化的精髓。我只是用尘俗的眼睛,思量尘俗的欲望与追求,至于佛的慈悲、阔大、庄严、平等、清心寡欲、无欲则刚等等之类,一者因为我慧心匮乏无法抵达,二者因为五台自身的日趋世俗,我根本无法洞察。 著名佛教胜地 路阶漫长 佛家弟子 古刹远望 |
转自:http://www.77lvyou.com/youji/showarticle.asp?articleid=27756&title=[随笔]五台山游记17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