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红色之旅——五台山游记 |
[游记]红色之旅——五台山游记 |
2007-08-30 sina.com.cn |
“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作为文殊菩萨道场的五台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在一代诗宗元好问的心中,五台山的地位也非同一般。如此看来,不仅拜佛要上五台,想知天上景,还得上五台。 利用培训学习的考察机会,有幸与各位同仁共同到五台山进行了祭拜.昨天一早,吃了早餐7点准时从太原铁道大厦乘汽车出发,汽车经原太高速运行77公里到达忻州后沿忻阜公路约140公里左右于中午时分花了近五个小时终于到达五台山五峰宾馆. 一到台怀镇,便知“人间好话书说尽,天下名山寺占多”这话不虚。五台山有森严挺拔的古松劲柏,有弥漫沉浮的云山雾海……峰峦叠翠,嘉木葱笼,全然不似塞北的景色,偶尔抬头,仰观隐于郁郁葱葱之间山顶的寺庙,顿生“深山藏古寺”的宁谧。 中午稍事休息后,我们于13:30分出发,先后到碧山寺\殊像寺\菩萨顶和黛螺顶进行了朝拜. 碧山寺以环境优美著称,古诗云:落日碧山寺,萧然古涧边。白云生翠硽,明月下寒泉。这里历史上是一个十方丛林,又名广济茅蓬,十方丛林的特点是,凡是出家的僧尼和居士信徒到此,一律免费食宿,任何人无权逐客,寺内方丈实行选贤制,因此碧山寺是一个广结善缘,聚集高僧名师的地方。这里最值得一看的是缅甸玉佛,玉佛高约1.5米,慈眉善眼,玉质温润,雕工精细,让人叹为观止。 朝拜完菩萨顶后,我们驱车向黛螺顶出发了。黛螺顶在台怀镇之东,从远处观望,山形如大螺,草木萋萋。从山脚到山顶,有1080级台阶,从下往上看,就象一条天梯蜿蜒上升。古时有这样的说法,佛教徒到五台山朝圣,有大朝台和小朝台之分。大朝台就是遍临五个台顶,朝拜五方菩萨,由于五台相距甚远,至少也得走数百里路程,所以体力必须过硬,不过现在已修好了盘山路,汽车可直接开到台顶,为朝台者和游览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果佛教徒体力不济,又想朝拜五方菩萨,怎么办?在黛螺顶上一殿内供奉着五台山的五座台顶上的五尊文殊法像,既孺童,无垢,智慧,聪明及狮子吼文殊像,所以,只要登上黛螺顶,一次就能拜五尊菩萨,这就是小朝台。我们很快就登上了黛螺顶,在上面可以俯瞰整个台怀,但见殿宇鳞次,楼阁峥嵘,琉璃瓦闪烁着金光,红围墙层层叠叠,好一派佛国风光。 第二天早晨起来,雨过天晴,天气格外晴朗。我们一大早就来到了五台山最大的寺院——大显通寺。显通寺是五台山历史最悠久和规模最大的寺院,与洛阳白马寺同为我国创建最早的庙宇,现在的建筑主要是明清时所修。 一进寺院,该寺殿堂就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这里的建筑规模宏大,真有点皇宫的气派。此寺院有一个不同于其他寺院的特点,就是院落与院落之间没有用门相连,而是有青石路直通的,给人一种视野开阔的感觉。寺内的无量殿最具特色,它是全部用砖砌成的仿木结构重檐歇山顶的建筑,显示出我国古代匠人的高超技术,真是不同反响。整个建筑物没用一根梁,所以又有“无梁殿”的说法。 到了最后一个院落,抬头仰望,但见上面房屋傍山而建,层次分明,左右对称。中间有一个造型别致,精巧玲珑的小殿,从颜色上很容易就看出它是铜制的,我想,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显通寺铜殿吧,它可是国宝级文物啊。走到近前,仔细观察,殿周四壁均装有隔扇门,隔扇内壁铸有万尊小佛像,外壁铸有32幅各式花草和奇禽异兽的图案,殿内中间台上还有形象生动的骑狮文殊大铜像,铸工十分精妙。据说,整个铜殿用铜万斤,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先进铸造技术水平。绕殿一周,我发现一角上的柱子有一处特别亮,显然是摸久了的缘故,仔细一瞧,上面还有修补的痕迹。原来就在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呢。相传,康熙来此地看到铜殿,心生疑云:难道是全铜吗?是包铜的吧。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康熙抽出宝剑就砍向铜柱,当啷一声,火花四溅,震得他手臂发麻。他定睛一看,只见铜柱被砍开了一条深深的裂缝,而裂缝的底部仍是金灿灿的铜色。果然是全铜的,于是,康熙龙颜大悦,对显通寺大加赏赐。 古刹晨昏天香飘,佛寺早晚金钟鸣。不论是来拜佛,还是来悟禅,漫步五台山,到处能感觉到能让自己身心得到休憩和寄托的清静和平淡,获得一份哪怕是暂时的超凡脱俗的澹泊。 反思与思考 纵观历史,山西从来就不是一个自甘平庸,自甘寂寞的地方,从人类最早繁衍生息的西河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到黄帝、炎帝曾在这里留下了始祖的足迹,从史前三大伟人尧、舜、禹,相继在这里建都立业,到山西境内崛兴的晋文公曾为春秋五霸之一……从有唐一代的“龙兴”之地到“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明朝移民,直到走西口的歌声穿过大江南北; 文章引用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53d10e5e01000abt20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