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五台山游记

[游记]五台山游记

2007-11-27    tx365life.com

五台山游记(原创)

礼 拜 五 台

十月,虽然还是金秋时节,但从准备上五台山的一刻起,大家都在关注着天气情况,预报说是6度左右。于是随行的女士小姐从大同出发前就穿上了棉毛裤和羊毛衫,但从恒山越往五台山走就感到越冷。一路上汽车奔驰在满是苍凉的晋土上,我们心中是越来越寒,但窗外整齐的两排倒挂杨柳很让我们心怡,树高约三、四米,细细的又带着嫩嫩的叶子的柳枝仿佛不是倒挂,而是从下往上升出来似的,又象是经人精心梳理的女孩长发,随风漂荡,这些曾经在书上才能见到的,今天也算是让我们开了眼界。车子里的人开始议论起来,“我们是梧桐之乡,但却基本见不到梧桐了”,大家大概由此想到了我们桐乡的公路两旁的绿化了,不知又有谁在讲“梧桐大街的老梧桐树也差不多没了”。议论归议论,但还是公认家乡的总体面貌痹烩儿好。确实,除了这杨柳和一些白杨外,其它这里就比较荒凉了,庄稼大多是玉米,玉米已收成了,只留下梗了,远远望去的不是秋收,而是枯荒。经过约二个半小时车行后,到了五台东山脚,上了半山腰后,我们让车停了下来,远眺东台。出了车门,外面的风呼啸着,虽有准备还是觉得冷,我们从南方来的人仿佛一下子从夏天进入了冬天似的,赶忙裹紧了身上单薄的衣物。远望东台,台顶象鳌鱼脊背,周围约3里,牧坡连片。山下荒凉,没想到山上竟有如此美景,真是两个世界了。竖着耳朵听导游讲解,东台名“青蓝山”,海拔2796米,山上是终年积冰,有万年冰之称。宋代张商英曾游五台,写下《咏五台诗》六首,其中提及东台,用了“迢迢云水陡峰峦,渐觉天低宇宙宽”的诗句,来形容登顶远眺,心旷神怡的感受。我们这时候虽然不在东台最高峰,只是远眺东台,但这种感受还是由然而生,也许是为五台山的这种气势感染所致。半小时后,重又上车,汽车继续在蜿蜒的山路上前行。峰回路转,眼前出现了一个进入景区的检查点,“台怀镇”三个字就显在石壁上。真正进入五台山了,人们惊呼“台怀”为“台湾”(桐乡话“怀”、“湾”同音),于是对这个镇名就一下子记着了。导游讲,台怀,由于这里是五台怀抱的中心点,故名台怀。镇上有汉、满、蒙、藏四个民族二千多人口。这是一个山环水抱的秀丽山镇。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们只安排上菩萨顶、显通寺、塔院寺。

灵峰胜境菩萨顶

我们这一行人大都没有去过西藏布达拉宫,有人说,五台山的菩萨顶就是祖国内地的布达拉宫了。
菩萨顶,海拔一千八百米的高峻雄伟,奠定了西域僧众对它的尊重。我们由于是乘车而上,所以并没有从正门进入,而是直接先到了顶上。登上菩萨顶,一股浓烈的汉地佛教文化和藏传佛教文化之风扑面而来。这里的几个主体寺庙屋顶是黄的,据导游介绍说这叫黄庙,也即所谓的喇嘛庙。菩萨顶是满族语言的意译,是说文殊菩萨居住在灵鹫峰的山顶上。菩萨顶殿宇云集,雄伟壮观,布局严整,独具特色。从山麓仰望,阳光下飞檐斗拱相托,红墙琉璃瓦殿顶辉映,金壁辉煌,富丽堂皇,故也有喇嘛宫之称,是黄庙的领袖寺。
此时已是灯火亮起之时了,我们的行程也只能安排在明天了,大家还是有点不甘心,四周张望着。

(第二天)

到过五台山的人都说,只去台怀镇不去黛螺顶就等于没有去过五台山。这大概是因为顶上供奉有五座台顶的五方文殊,登顶者即为“小朝台”,凡“小朝台”者则意味着文殊菩萨赐给了大智慧,从而使这里成了朝圣者心目中圣洁的所在。10月15曰一早,我们一干人就去了,出台怀镇一里许,越过清水潺潺的普渡小桥,经下善财洞左拐,就看到了那云梯般的一千零八十级台阶。政协徐宜芬副主席、原教委副主任孙智慧以及几位女同志都坐缆车上去。我与炳南怕爬石阶,也跟着坐了缆车。这个缆车比较简单,比泰山上的简陋,据说是1995年8月开通的。一路上凉风徐徐,松涛阵阵,山雀低语,小溪浅唱,几位女同志都忍不住大声吼叫几声,声音久久在山谷中回荡。我是闭目遐思,估摸着黛螺顶的神奇,想到今天自己也能亲临,心中不禁充满了激动。十几分钟的功夫就到了顶上了。而其他的男同志一路爬石阶梯上去。首先映入我们眼睑的是“大螺顶”的木牌坊,看了介绍才知道,黛螺顶原为大螺顶。乾隆五十一年(1750)改为黛螺顶。据说这还有个很动人的传说。相传,乾隆来五台山欲登台顶进香拜佛,都被风雨所阻。于是便命黛螺顶的青云和尚召来行宫,出了个难题给他,说五年后再来时要既不登顶,还在朝拜五方菩萨,要青云替他办好这件事。青云不敢违抗,但却把他愁坏了。一年、二年……五年眼看就要过去了,而青云还没有想到什么办法,说来也巧,这个寺院的一个小和尚因偷吃供品被青云抓住了,按出家人五戒要严惩的,而青云没有按清规惩处他,而是限他三天之内,“想出不登五台还要朝拜五方菩萨”的最好方法。小和尚很聪明,三天还真想出了办法:模仿五个台顶的五方文殊,合塑于正殿。取名五方文殊殿。这样,乾隆于五十一年(1786)年三月再次来的时候,还真实现了他的想法。为此,还亲笔题了诗“峦回谷抱自重重,螺顶左邻据别峰;云栈屈盘历霄汉,花宫独涌现芙蓉。窗间东海初升曰,阶下千年不老松;供养五台曼殊像, 黎疑未识真宗”。从此,朝山僧侣到此参拜,就可以替代五个台顶,省去不少路程。故也称为小朝台。我们先上来的一批人一一参拜了各殿。出来到进口处的台阶往远处看,整个台怀镇是尽收眼底,特别是五台山的象征——白塔整个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大家以此为背景争先恐后地照起相来。往下看,一千零八十级台阶上,朝拜者是一路不绝。我们下面爬台阶的几位正好上来,二院的袁树人院长(现已经任一院的院长了)身体很强壮,但爬山却不是强项。黄美芬医师笑他说上次到黄山也是最差的。今天也不例外,上来时已经是上气不接下气了,吕福生主任是始终陪着他。袁院长从下边抬头一见到我们就大声呼喊,我们也是为他加油。徐宜芬主席、沈红、黄美芬、孙智慧、钱月文以及我和炳南延石阶而下。据说,这条石阶路,是由台湾高雄宏法寺住持开证法师捐款50万人民币,由山西省政府民族宗教事务局和省佛教协会等有关部门和团体支持修建的。全长508米,净宽2.2米,全部采用五台山的青石铺成。一路走到下边,一块由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大智路”路碑树在中间,体现了朴老对佛教名山的重视。沿路有一些年过中年的男子身背沙土,往山上走去,我们平常的人空身上去都感到吃力,而他们似乎并不在乎,我不禁问了其中一位,他一笑“为菩萨做事,每袋子一块五毛”,脸上充满了虔诚。背着沙袋跨上一千零八十级台阶,可以为修筑山上庙宇做点功德,这也许就体现着他们参拜的虔诚之心。有人在边上嘲笑他们的这种做法,而我不知为何,竟然对他们不但无嘲笑之意,反而充满了敬佩之尽。这也是他们的人生信仰呀。

转自:http://www.tx365life.com/bbs/viewthread.php?tid=551623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