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旅游前言

[游记]旅游前言

2007-12-01    cnta.net

河曲旧县城南的涧河(县川河)之滨,簇立着有楼、堂、亭、阁十二座院落的古老填寺庙,其间楼阁栉比,檐牙高啄,苍使这儿显得树木森森,深邃幽静,给古寺抹了一层削穆神秘的色彩,这以是闻名晋陕蒙三省区的海潮庵。
海潮庵的历史沿革
海潮庵,道光二年(1822年)后改为海潮禅寺,始建于明朝,其后屡加修葺,臻于完善。相传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有母子二人来到这时,儿子叫显存,母亲姓名不祥,见“山环水绕,地幽而洁”诚为胜景形势,于是辟土创建,砝砌大窑洞一所,上建高楼三楹,塑绘观世音菩萨金像,又砌西窑两间,上建禅堂静室,院内厢房门窗无不具备,这座庙宇就叫海潮庵。此后香火一直不断,直到明末王嘉胤造反,将海潮庵付之一炬,圣殿禅堂俱为灰烬,只有砖砌窑洞仍存遗址。后有显存门入傅芳和尚,续接香火。
清顺治年间(公元1644——661年)有一叫圆成的和尚,号性庵,严持戒律,兴复旧制,历年辛勤募化,建砖楼窑一大所,补塑观世音菩萨金像,仍建西楼窑禅室一座,院内钟楼鼓一一改观。与道友成晓诵经念佛,检阅经典,后又于楼东复建砖窑洞,旁有小石室,塑像绘阿弥陀佛观音世至二菩萨像,即为现在的弥勒院奠定了基础。此后七十多年,”新者已旧,完者复颓,而修理无人,有心者悯之。岁丙寅(1746年)住持僧桂生与其师掌教亨加公奋然有重修志,”乾隆十四(1749年)仲夏斯庵栋宇生辉,垣墙焕色”桂生师徒于1746年——1749年又进行了大的维修。
道光二年(1982)年有扬州北来的高僧朴山和尚,法号玉聚,,云游到此,见这里”山环水绕,清景堪挹,足以习静而养真,爰有捷止之志也”。海潮庵在圆成、桂生之后再没有出现有作为的和尚,又且灾难较多,日就圯废。”岁荐饥僧无瞻,伐其树而鬻之,佛地禅林,鞠为茂草矣”当时住持僧心霁和尚,觉察到朴山这一心理,见他风度不凡,就与旧县其它寺庙的和尚以及城内的官僚地主商量,取的同意,为舍此庵为十方院,俾上人(朴人)主持。而上人因于庵中,”戒律甚严,能因人说法,开示善门,檀施所集,补残修废,焕然一新……四方归依者,翕然受戒”。朴山和尚在海潮庵濒临圯废之时,承前启后,葺其旧址,饰其庙貌,开坛放戒,说法讲经,盛况空前,旧县及邻近其它地方的和尚崇拜的五体投地,光收弟子九十九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朴山示寂后,塔葬庵之东北(即现在的九寺塔院)环植松柏,奉为开山祖师(即第一代开山大和尚)。
朴山之后由其门人圣灼和尚,号法顺(二代和尚)主持方丈,法顺勤理寺务,垦庙东沙梁种田植树,接水浇灌变为沃土,又购回四乡土地百佘亩,寺庙仓廪更加充实。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退院将衣钵传给定宪和尚,号静修(三代和尚)。
静修主持神池县,他执领方丈后,欲更加完善海潮庵的建筑,”海潮庵旧有旧窑数间,上为窑楼,东西低而圯,欲改东西窑为砝窑,建楼其上,与正面相配,工钜弗多,人以为难”但静修坚定不移,与其徒执劳从事,宵旰不懈,又派弟子空和操锡钵走万佘里,东出雁门,北游塞外,西过长安,南历黔蜀,艰苦备赏,募化以兴工役”自道光戊申至咸丰巳未(1848___1859年),十佘寒暑缔造经营,静修师徒胼手胝足,劳瘁不休。咸丰三年,空和劳累而死,静修也在峻工前累的大病一场,咸丰九年,”四面窑楼俱成,门廊周达,台榭高敞,焕然改观,凭栏四望,树林阴翳手载松柏桂柳,翠柏围遮,寺外引水灌田,沙瘠之土变为膏壤,蔬谷丰茂,仓庾充实,昔之荒刹土坡今为禅林胜境”。秋八月二十四日,这次修建正式峻工,峻工二年后,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月静修圆寂,继方丈心田(四代和尚)。
心田和尚,河曲南沙佳人,俗姓刘,号福地,”笃承师志,募缘各外,砖瓦陶穴数楹,以为藏经之所,同治十一年(1872年)藏经殿落成,同志十二年心田圆寂。
光绪初年,国政衰落,内忧外患,光绪四年(1878年)大旱,人民水深火热,海潮庵陷于冷落,天来和尚,既无开坛,也没传戒(1874—1900年)他虽主持寺庙,但末进入方丈宗位之列。
光绪年(1901年)天来之徒隆兴和尚,号满愿,出任海潮湿庵第五代大和尚。兴绪年,出巨资补修庙右涧虹桥,兴绪10年传戒受戒者70余人,光绪11年,带众僧苦行募化于陕蒙甘晋,集巨资从京城请回半藏经书,12年操办水陆龙华万人会。在任期间,购回土地百余亩,18年退位,21年圆寂。
光绪18年夏,隆兴的尚深感年高体弱,管理力不从心,破格从包头龙藏寺请回高僧西来和尚主持寺庙,西来为第六代大和尚,他规划大介入海潮庵,北接三清观,南连涧虹桥,庙东石洞百步填平地形,以做万人大会坪一处。计划做好,外出若行募化,往来塞北秦陕,筹集资金,当年建成牛犋院、碾磨院。这一时期为海潮庵全盛时期,僧人百余个,土地数百亩,长工二十多,可惜因操劳过度,壮志末酬,而身先亡,22年退位,23年圆寂。他是一位书法家。
第七代大和尚,由万林和尚和青宝和尚出任。万林和尚光绪22年至宣统元年任方丈13年,为前七代和尚,他以德治庙,广施善事,因精于医道,破例在庙内开设药房,治病救人,开创寺庙医神共存的确先例,光绪28年,因瘟疫流行,万林和尚全倾寺庙积蓄,购药治病,而引起风波,于宣统元年辞职退位,云游他乡。青宝和尚,号沏三,宣统元年接方丈大和尚,民国三年退位。在位六年,只有维持原状,没有发展广大,人称“老实”方丈。
八代大的尚,名长青,号妙德。民国3年接任,13年退位。同年冬病故,在位时,新建忱头窑一眼三间,上建窑三间,即方丈南楼,设为法堂,十方堂西做围墙,南修西山门,北接古尼姑院并增修九师塔院。
九代和沿了绪,旧县杨家崖人,民国14年接任方丈,36年暴死,在位22年,是海参潮庵历代方丈任职最长的一位,也是海潮庵禅宗末代方丈。他新修了藏经殿抱厦厅、水月院和经殿院石栏杆,僧介入庙南西花园、牛院,做北大墙,留小口保护尼姑庵遗址。
从明万历年显存上人母子到民国九人工方长辈绪,时达三百余年。抗日战争,海潮庵没有毁于兵火,51年县人民政府从陕西真武庙请回玉山和尚,主持寺庙,直至少981年圆寂。三十多年为维护作出了不朽贡献。
此后又有豆如弥、心彦、妙江、藏礼、妙群、水静、行达、元海等僧人住持海潮庵。96年秋,果正的尚由五台,山到海潮庵出任方丈,他严持戒律,正规法事,修残补旧,励精图治,以庙养庙,投资70多万元,油漆彩画了殿堂,拓宽硬化道路过500多米,硬化易损坡面300多平方米,栽植风景树立300余株,为寺庙增添了诸多设备、法器,为寺庙通了电,通了水,并广做善事,资助新窑希望中学、河神庙、弥佛洞、文笔塔。圣母祠共计三十多万元。

转自:http://www.cnta.net/bbs/dv_rss.asp?s=xhtml&boardid=64&id=57949&star=124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