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芦芽山穿越领队日记 |
[游记]芦芽山穿越领队日记 |
2007-07-23 tyxkx.com |
芦芽山穿越领队日记 计划之中的荷叶坪——芦芽山穿越终于胜利完成了,领队久悬的心也可以安稳的放下了。一路的艰辛,一路的汗水,全都被那一路的美景掩映,留下的只是美好的回忆和一张张精美的照片。 夜宿密林 8月28日早6:30分霞客行驴友一行十人,在众多旅客异样的目光中齐集火车站,踏上了于7:12分太原开往岢岚的4466次列车,大大的登山包,占据了一片行李架。五个小时的行程在大家的交谈中悄然流过。12:40分车到安塘。 以30元一辆的价格包了两辆面的前往约10KM外的山神庙。车行8KM之后,由于路面坎坷,司机不愿再往前走,大家只好提前开始徒步。前行不远就是王火沟村,在村边的小河旁简单的午餐时,向一位采蘑菇的老农详细了解了进山的路。经过约1KM外的山神庙,沿大路走,穿过密林可以直上菏叶坪。看着我们的行装,老者说带着这么多行李,你们今天到不了顶。下午15:30分队伍到达林边,蓝天上白云朵朵,山坡上羊群点点,密密的森林伸向高高的山梁。GPS显示离山顶垂直高度800M,直线距离约5KM。16:00向山顶进发,连续不断的上坡,行进中大路变成小路,小路变成羊肠路,终于羊肠路也在网络似的密林中消失了。阴暗的密林中落叶形成的厚厚的腐殖层,走起来十分费力。为了加快行进速度,领队经过判断决定,穿出密林沿山中的冲沟溯溪前进,这样一是可以辨别方向,二是有利于集中队伍。19:00随着天色的变暗,山中的夜晚早早来临,GPS显示离山顶还有300M。天黑前无论如何是无法穿出密林了,经与队员商量后领队果断决定,就地宿营。但是,在这片密林中,连一块平地都难于寻找,帐篷根本无法搭建。只能各显其能,在树丛中找出能够一人容身之地,各自铺开地席,放上防潮垫,打开睡袋,把外帐挂在树上遮挡露水,就地“露营”了。 野猪光临 这样宿营在我们这群驴友还是第一次,疲劳且加之离水源较远,大家在朦胧夜色中简单喝了几口领队煮的牛奶咖啡后,便各自准备就寝。 由于山高林密情况不熟,领队告诫大家,在睡觉时要提高警觉,如果发现大动物或其他意外情况,高声喊叫提醒全体队员。安顿好上边营地队员就寝之后,领队又到离此约50M 的下方营地告诫一番。尽管上下距离不过几十米,由于上方队员已进入梦乡,没有了灯光,在返回时领队几乎无法找到上方营地,幸好在头灯微弱的光线中一个背包的反光条指明了方向,才在黑暗中找到了自己的宿营地。 毕竟是第一次在这样的环境中野营,睡梦中也不敢放松警觉。大约在子时,领队被一阵由远而近咚咚的脚步声惊醒,感觉距离头边大约只有几尺,紧张的心脏一阵狂跳,喊叫又怕惊了动物,只好以静待变了。兴奋的大脑经过判断之后,分析根据脚步声,应该是偶蹄类动物,食肉动物的脚掌有肉垫走起来无声响,在这个季节山里大概就应该是野猪了。略微冷静之后,将身体稍稍收缩了一点,把头灯、救生刀摸索到手。在作这些动作时外边的动物一动不动,大概它也在判断,是什麽东西闯进了它的领地。过了不知多久,外边的动物终于一步一步逐渐远离了我们的营地,困乏再次使疲劳的身躯进入梦乡。 天亮之后,发现在我们营地下方不到3米的地方,居然是一个水源,涓涓细流悄无声息的从石缝中渗出,原来我们占据了野猪的水源地,难怪它要来看看了。睡梦中醒来的队员们这时才开始纷纷谈起夜半惊魂之事。 反思这件意外的偶遇,在遭遇野生动物时尽量不要惊扰它,对不熟悉的物体它本身也是担心害怕受到攻击的。 初登荷叶坪 8月29日早饭后,在穿越近一小时,上升高度150余米后,眼前豁然开朗,终于走出了密林,荷叶坪历历在目。和煦的阳光照在身上,给人以重返人间的幸福感觉。 登上荷叶坪,平缓的高山草甸海拔2784米,位于五寨、宁武、岢岚三县交界处,平坦的草甸四周云杉林密布,极目远望芦芽山和远近的村庄尽收眼底。草甸与云杉林之间,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清新的空气使人心旷神怡。 再上芦芽山 沿着林间土路,伴随山间溪流一路前行,下午队伍到了芦芽山脚下。穿越遮天蔽日的林海,攀登惊险奇绝的石壁,在落日的余辉中芦芽山中的美景,使队员们忘却了一路的艰辛。袅袅的炊烟,在芦芽山和马伦草原间的鞍部升起,五颜六色的帐篷点缀在绿色的山谷中。又是一个无言的夜晚。 汉语说的还不错 8月30日的行程,由攀登黄草梁(现名马伦草原)开始。随着海拔的升高,队伍又从密林中穿出,登上一片高山草甸,身后是巍巍的芦芽山,身边是嶙峋的怪石,蓝天白云绿树险峰,攀登的辛劳已然全都忘却脑后。 马伦草原上一道古长城遗址延伸向远方,仿佛还在述说那金戈铁马年代的故事。 穿过林间游人步道,沿着平坦的旅游公路前行约10KM,在路边的溪流旁午餐后,队伍离开公路,插上旁边的土路继续行进。午后的烈日照射在黄土地上反射出刺眼的金黄,与路边绿色的丛林形成强烈的对比。一条小小的岔路伸向林中,给人以极大的诱惑,两条道路孰是孰非?正当犹豫的时候,山顶洞人发现路边有一位采蘑菇的老人,“老乡,请问去大庙怎麽走呢?”老人闻声回了一句“汉语说得还不错嘛。”这一句回答让大家差点把刚吃完的午饭喷出来,原来老乡把我们这群装束奇特驴当作老外了。 经老乡指点,两条路都可以到大庙,大路要绕远一些。庆幸遇此仙人指路,可以免除烈日下徒步的痛苦了。踏着落满松针的小路,大家犹如进入了一个仙境。林中松树笔直挺拔,每棵都有二、三十米高,稀疏的阳光穿过密林照在一丛丛旱莲花上,寂静优美的山林中大家全然忘却了行军的疲劳。不觉中,于下午4:30队伍经南沟庙村到达大庙村。 热情的林场 大庙村原是一个乡镇所在地,现归属东镇乡,位于大庙峡谷中。几年前,曾经因工作到这里看望过驻站的线务员。 村头一所平坦整洁的院落是马家庄林场,由于改变行程计划,全队的给养已经告罄,经与场长协商决定在此宿营并搭伙造饭。 霎时间林场院中一顶顶帐篷已经搭建完毕,队员们三三两两有的开始帮厨,有的与林场职工们闲聊,已然如同一家人。由于近年来林场停止采伐,职工们的职能改为护林和植树造林,国家下拨的维护费用减少,职工们每月仅能拿到一百多元的工资,只能靠上山巡查时采摘一些蘑菇等补贴家用,生活清苦可想而知。可是就这样,职工们对远道而来的我们丝毫没有见外,一壶壶的开水使每个人心里都感到热乎乎的。 一会南瓜稀饭和面条的香味便把大家吸引进厨房,可口的饭菜使一些人忘记了自己能吃几碗干饭,饭后悄悄地直嚷撑得难受。吃饱撑的怨谁? 离别林场 8月31日,吃过刚刚蒸出来的香喷喷的花卷、稀饭,大家与林场职工们告别,准备踏上归途。为了感谢盛情的招待,聊表众驴的寸心,我们将200元钱交给场长。殊不知此举引发了半个多小时的“纠纷”,好客的主人说什麽也不收我们的钱,还直说条件不好,没有招待好大家。背起行囊的队员们只好“拉下脸”,与场长理论,孙哥说,如果不收我们的钱,那就是以后不让我们再来了,经过一番“搏斗”,好说歹说,主人最后仅收下100元,还直说多了、多了。 依依不舍的惜别后,从大庙出发,峡谷中又是一番景色。重叠的飞瀑,峡谷中清澈的溪流使人心旷神怡;造型奇特的花岗岩巨石引发大家丰富的想象,路边绝壁让大家直想攀岩而上;峡谷的入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毫不夸张,令人流连忘返。 归途漫漫 走出峡谷,不远处就是象征性的山西母亲河汾河的源头,近年来新修的建筑已经成为吸引旅游的景点。看着这人造的源头,我们不禁哑然,两天来我们顺流而下的才是真正的汾河源啊。 过汾河源,进东寨,徒步穿越行程告一段落。午饭后,雇车经宁武县城,雁门关隧道,忻州返回太原。 总结回顾 这一趟徒步穿越,第一天尚未适应,上升高度大,林中无路可走,距离虽只有10KM,感觉比较艰苦,有一定强度;第二天行程较远,近30KM,下午还要爬芦芽山,还是有一定强度;第三天已经适应,行军25KM,感觉较轻松;第四天上午12KM,较轻松。 这条线路,地形上涵盖了密林,高山草甸,花岗岩山峰,峡谷,溪流,途经林间公路,穿过旅游景区,观赏内容丰富,沿途景色优美,全程植被覆盖率高,四天时间适中,被大家认为堪称意条徒步经典线路。 |
转自:http://www.tyxkx.com/xkxbbs/dispbbs.asp?boardid=8&id=142684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