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走马鸡足山(2) |
[游记]走马鸡足山(2) |
2008-05-22 sina.com.cn |
一离开四川,便感到了许多不同。吃晚饭时,有几个人经过两天的颠簸,感到十分疲乏,就想喝口酒来解解乏。一时无菜下酒,就到店外买花生吃。一问价,炒熟的花生一元五一斤,大家觉得与家乡差不多,就称了一斤。可一看那一大堆花生,就觉得不对,认为是卖花生的农民搞错了,就对他说:“我们称得是一斤,你是不是搞错了?”卖花生的人一听就急了,说一定没有错的。看他着急的样子,一定认为是我们说他少给我们了。后一解释才弄明白,原来云南人讲的一斤,是指的公斤,而不是四川人说的市斤。一问旁边一买梨的,他的梨一角五一斤,当然也是公斤了。尝了尝,觉得口感很好的,我们一行都觉得他们的东西太便宜了,决定返回来时,多多地买些水果回去。一个到过宾川的同事说,到了宾川更便宜,一两块钱都要买一筐,当地农民买水果都是不论斤的,只讲筐和一堆多少钱。 吃过晚饭,我们摸黑继续前行。由于路不熟,加上有些地段被水冲毁,一百多里地我们足足走了四个多小时。到达宾川县城已是晚上十一点过了。 宾川县在云南的西北部,离大理不远。据民间传说,宾川原名叫“老营”,就是三国时孟获的营寨,后诸葛亮以攻心为上降服孟获,当地人也感激蜀军,尊四川人为上宾。孟获为表示诚意,就将他的“老营”改为宾川,即四川是上宾之意,这就是宾川县名的由来。至到如今,当地的人民对四川人都还十分友好,这种千年不变的情缘,真令人感叹不已。 第二天一早,我到城里转了一圈。县城不大,相当于内地的一个大镇子。没有什么楼房,多为古建筑物。特别是满街奔跑的马车和弥漫在空气中的马粪味,再加上花草树木、民俗民风多与家乡不同,使人马上有置身于“异国他乡”的感觉。 九点过大家才起床吃早饭,饭后便赶往鸡足山。从宾川县城到鸡足山不远,乘车不一会儿就到了。 没有到鸡足山前,我对它一点儿也不了解,也没有听人说起过,连名字也没有听说过。当我置身于山中时,才感到它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鸡足山从南到北宽七点五公里,长七公里。前列三峰,后拖一岭,形似鸡足而得名。有四十七奇山、三十险峰、三十四绝壁及四十五幽洞。山上森林覆盖,地势险要,最高峰天柱峰海拔3240米有。三千多米,如果在平原地区可说已很高了,可在高原地区就看不出高来了,我远远望去,觉得它只有一千来米高,看不出它有什么神奇。十点过,我们到了山前,高僧宏道法师接待我们一行。在寺庙的会客室里,法师较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了鸡足山的有关情况。 鸡足山在云南、西藏,特别是在东南亚、港、澳、台、缅甸等国家和地区,有很大的影响。你如果问那边的人:中国四大佛教圣地分别叫什么名字?他们会肯定地告诉你:普陀山、九华山、五台山、鸡足山。他们多不知四川的峨眉山,就是知道,也觉得峨眉山不能与鸡足山齐名。相传鸡足山是释迦牟尼的大弟子迦叶的道场,山上的佛教寺庙建筑,各具特色。明清鼎盛时期,庙宇达三百多座,僧尼五千多人。著名景点有祝圣寺、铜瓦殿、金顶寺和四观八景。祝圣寺为鸡足山最大古刹,初建于明嘉靖年间。清光绪年间,由著名禅宗大师虚云和尚募金修建而成。寺门左侧的高大照壁上绘有《鸡足山全景图》。门前有半圆形的放生池,池中有八角桥亭,名“镇宝亭”。大雄宝殿匾的左侧有孙中山所题的“饮光俨然”匾,右侧有梁启超所题的“灵岳重辉”匾。整个寺院规模宏大,建筑庄严,富有民族和宗教特色。金顶寺处于鸡足山的最高峰天柱峰,海拔3248米,原有金殿,是明崇祯年间由昆明鸣凤山移到此处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真是可惜。天柱峰顶有一空心方形密檐砖塔。塔高四十二米,十三级,登至第二层,就可眺望“四观”壮丽景色。所谓四观即:东看日出,南观祥云,西望洱海,北眺玉龙(丽江玉龙雪山)。我们费了好大劲才爬上塔顶,可当天天气不是十分晴朗,只能看到远处蒙蒙的山峦,“四观”是未尝一观。陪同我们上山的僧人说,鸡足山还有著名八景,即天柱佛光、苍山积雪、华首晴雷、洱海回岚、万壑松涛、飞瀑穿云、悬岩夕照、塔院秋月。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fa9be7010007bn.html41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