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平遥古城

[游记]平遥古城

2007-10-30    artron.net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我国保存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是现存古城最完美的范例。平遥古城是古朴而独特的,在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与之雷同的古城;平遥古城是鲜活而厚重的,现存古城风貌已经历了500余年的风雨历程,至今仍有数万民众在城中居住生活。凡到平遥古城游览者,无不流连忘返,为之倾倒。它充分展现了晋商文化和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民俗风情,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晋商文化旅游的核心区域,是山西全省乃至全国极具知名度的旅游胜地。曾经有人这样评价平遥——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名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它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经济、社会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平遥古城历史风貌保存完整,是中国古代县城的珍贵孤例。平遥古城由城墙、店铺、街道、寺庙、民居共同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建筑群。雄伟壮观的古城墙,长几千余米,高十余米,整个城池对称布局,特色鲜明,以市楼为轴心,以南大街为轴线,形成左城隍、右衙署,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寺庙的封建礼制格局。城内道路框架纵横,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八卦图案,南大街、东西大街、衙门街和城隍庙形成“干”字型商业街。古城内主要街道两侧,完好地保存了几百多家古店铺,拥有几千处具有保护价值的古民居,其中保存完整的有几百处。
平遥古城文物遗存集中丰富,是中华灿烂文明的实物载体。在平遥古城内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平遥包含了全部几十个人文资源景系历史遗产时期的文物珍品。古城墙在国内保存最为完整,日升昌票号是民族银行的“乡下鼻祖”,文物数量之多、品位之高,全国罕见。另外还有大量保存完好的古村落,这都是平遥丰富的旅游资源。

平遥古城的文化积淀非常深厚,是汉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符号。平遥古城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变迁,留下了各个时期不同的文化印记,建筑文化、寺庙文化、宗教文化、吏治文化、儒学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构成古城的文化特色。平遥牛肉、推光漆器、剪纸、布鞋等土特产品享有盛誉,传统的制作工艺保留至尽。百余种地方风味小吃、民间传统风土人情等赋予了古城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人称平遥有三宝,古城墙便是其一。平遥县城墙是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城墙。明清两代都有修补,但基本上还是明初的形象。外表全部砖砌,墙上筑的垛口,有护城河。城墙经历了6000余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雄风犹存。

平遥古城内的街道、商店和民居都保持着传统布局与风貌。街道呈十字,铺面结实高大,檐下绘有彩画,房梁上刻有彩雕,古色古香。铺面后的民居全是大院,轴线明确,左右对称。整座古城呈现出一派古朴的风貌。

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晋商一些大商号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设总号,在外地设分号,跨地区经营的商业系统。在此种情形下,大宗的批发、运销带来巨额现银的解运业务,于是一种新的解款方式--“票号汇兑”便应运而生。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就在平遥西大街“西裕成”颜料铺的基础上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专营汇兑、兼营存放银业务的“日升昌”票号。三年之后,在山东、河南、辽宁、江苏等省先后设立分支机构。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当时,在“日升昌”票号的带动下,平遥的票号业发展迅猛,鼎盛时期这里的票号竟多达二十二家,一度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中心。可见,在中国近代金融史上,平遥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平遥古城的商业金融曾经繁荣一时,是近代银行业发展的历史见证。早在明代,平遥就已是繁华的商业中心,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素有“小北京”之称。平遥古城是晋商发祥地,平遥票号是中国金融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十余家古城票号占清代全国票号总数的将近一半,分号遍布全国大小商阜和日本、新加坡等地。古城西大街风韵犹存,被誉为清代“华尔街”。号称“汇通天下”的日升昌票号以其超前的经营理念和模式吸引了众多金融界人士前来参观学习与考察。
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业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非常突出,成为晋中旅游业发展支柱与龙头,是晋中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以古城为载体,旅游产业已经成为那里的龙头产业。不难想见,平遥如果没有古城,它将是一座不为人知的贫困落后地区,平遥拥有并且利用好了古城资源,使之一跃成为闻名海内外且带来巨大收益的旅游胜地。
王家大院
更能体现晋商文化的还有“三大院”。其中包括王家大院,乔家大院和渠家大院,遗憾的按照我们的行程计划,只有王家大院在我们的行程之内,我们在倍感惋惜的同时又深感荣幸,因为我们参观了有着“中国民间故宫”和“华夏民居第一宅”之称的王家大院。王家大院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属典型的北方官商式、规整式院落。它位于灵石县城东的静升镇,总面积25万平方米,包括红门堡、高家崖、王氏宗祠三大建筑群。都是黄土高坡上的清代城堡式建筑,他共有院落百余座,房间千余间。总面积几万平方米。每座主院都有宽敞的正院、偏院、套院、穿心院、跨院等;按用途分,有堂屋、客厅、厢房、绣楼、过厅、书院、厨房之别。院内因地而异,修有甬道、幽径、低栏、高墙等。院中有院,门内有门,窑顶建窑,房上座房。主院西南角的大偏院是由两座花园式庭院组成的,可供主人小憩。主院正北的后院是由一排13孔窑洞组成而又分隔为四个小院的护堡院。整个东大院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
王家大院布局的构思独特,结构合理,“三雕”艺术精湛。院内,随处可见木雕、砖雕、石雕作品,从屋檐、斗拱、照壁、兽吻到础石、神龛、石鼓、门窗,构思奇妙,造型逼真,精工雕造,独具匠心。这里既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有南方建筑的秀美。与此同时,绘画、书法、诗文熔于一炉,人物花卉、禽兽汇于一体,姿态秀美,是晋中民居中的一处奇葩。
其建筑依山建堡,气势宏伟,楼层叠院,细部又不缺乏精雕细琢。其中砖、木、石三雕建筑装饰,是晋商建筑中三雕艺术的集中体现,作品典雅精妙,高贵而又不缺乏玲珑之感,且兼容南北情调,拥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品位。传统室内设计的装饰手法,是中国人含蓄气质的体现。其中许多房间如客厅、闺房等若直接搬到现代空间仍不失为一套好的设计作品。正如一幅对联写道:“六百年诗礼传家令天下豪门望族失颜色,五千间琼楼遗世为华夏民居宝库铸辉煌”。我们可以从这副对联中看出晋商当年的辉煌。
王家大院与其说是一组民居建筑群,不如说是一座建筑艺术博物馆。它的建筑技术、装饰技艺、雕刻技巧鬼斧神工,超凡脱俗,别具一格。院内外,屋上下,房表里,随处可见精雕细刻的建筑艺术品。这些艺术品从屋檐、斗拱、照壁、吻兽到础石、神龛、石鼓、门窗,造型逼真,构思奇特,精雕细刻,匠心独具,既具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具有南国建筑的秀雅风格。这里的建筑群将木雕、砖雕、石雕陈于一院,绘画、书法、诗文熔为一炉,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体,姿态纷呈,各具特色,称得上北方民居建筑艺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然而,最让我们关注的是王家大院里的那些精美的雕刻和雕镂艺术。各类石雕、砖雕、木雕皆匠心独具,内涵丰富,分为照壁、楹联、柱础石、抱鼓石、过门石、望柱等,实用而又美观,是清代“纤细繁密”风格的集大成者。雕刻的题材有民间熟悉的神话传说戏剧故事,更有众多寓意美好的谐音图像,如麒麟送子、二十四孝等等。
经过导游的解说,我们对王家大院的人文历史和建筑特色,收获很大。他被称为中国民间故宫是由于经历了元、明、清、民国至今有600多年家族史,它来自于统一规划、精心设计。依山建堡、气势雄伟、层楼叠院,石雕、砖雕、木雕装饰典雅精妙,很有魅力,而且融南北情调于一体,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品味,难怪建筑学家们称它为“国宝、人类宝、无家之宝”。参观后大家感到大长见识与大饱眼福,特别是王家严谨的以学治家、创业有道、建筑有规、长远的务实发展、勤俭治家的谋略很值得现代人学习。

转自:http://bbs.artron.net/viewthread.php?tid=84475720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