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平遥古城 |
[游记]平遥古城 |
2008-05-22 sina.com.cn |
中原游——平遥古城 2006-08-18 20:33:49 大中小 出太原往南不到100公里,就是古城平遥了。平遥地处山西省晋中地区,总面积1253平方公里,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交通便利,商贸发达,是我国现存较好的四座古城中最完整的一座古城。 平遥古城位于县境北部。旧有夯土城垣,相传为西周大将尹吉甫所筑。明初,为防御外族南扰,于明洪武三年(1370)在旧城垣基础上重筑扩建,并逐步完善为砖城。到平遥古城一定要去看明代城墙、明清街、古建筑、日升昌票号、双林寺、镇国寺、文庙等地方,这样才会不虚此行。 到平遥旅游还有一个提醒,就是一定要住宿在民俗宾馆。我们去时就是住在衙门官舍,这里过去是县太爷招待上下官员的场所,与平遥县衙仅一墙之隔。官舍上房内还有地道直通县衙,不知县太爷是为了什么而修建的。清康熙四十二年(1702)知县王绶为准备皇帝西行加以修葺;光绪初年,曾国荃、张之洞、杨深秀为审定《平遥县志》在此居住多日。房间靠南墙是一铺大炕,炕上放檀木小炕桌,桌上放着古本线装书和漂亮的油灯;北面是一张大八仙桌、二把太师椅,桌子上方悬着字画条幅,装饰装修都透着古色古香的韵味。在屋顶不起眼的地方,悬挂着空调,在一个你不经意的小木门后,是一个设施齐备的卫生间,这都让你在体会古人生活的同时,同样可以享受现代物质文明所带来的舒适。 明代城墙 平遥古城相传为西周大将尹吉甫所筑,现在看到的城墙为明洪武三年(1370)在旧城垣基础上重筑扩建,并逐步完善为砖城。城池周长6163米,墙高10——12米,上有垛口、敌楼、角楼、奎星楼和瓮城等建筑。东城墙上至今留有许多弹痕,这是日军侵华期间炮击平遥古城的历史印记。 城楼修筑于城池的城门顶,古代有时称“谯楼”。平遥城墙的城楼共有六座,造型古朴、典雅,结构端庄稳健。点将台位于平遥城墙东侧,相传为西周卿士尹吉甫驻兵、点将处;魁星楼位于平遥城墙东南角,上下双层,底层砖砌,正中辟有拱圈式通道,旁设砖台阶盘曲而上,顶层建八角攒尖亭,造型精巧有加,层顶满布琉璃瓦,色泽亮丽,光彩夺目;瓮城是建在城门外小城,用以增强城池的防御能力,实战中即便敌军攻破了瓮城城门,但其进攻路线必然不能一气呵成,只能绕个弯以后再攻大城门,从战术上已延缓了敌军的进攻速度,而城顶的守军则能以极快的速度,组织调度,居高临下从四面组成交叉射击网,给敌人以致命打击,所谓瓮中捉鳖,可以说是瓮城功能的最生动的描述。 明清街 平遥古城是由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的街巷格局,呈现着龟甲上的八卦图案,经纬交织,井井有条,动静显明,主次分明。 “干”字街是由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城隍庙街、衙门街组成的,精雅的屋宇接连不断,森然的围墙紧密呼应,经过一二百年的风风雨雨,处处已显出苍老,但苍老而风骨犹在,竟然没有太多的破旧感和潦倒感。 西大街是中国银行的鼻祖日升昌票号的所在地,有日升昌票号创立的“蔚”字五联号中的四联号,有宝丰隆票号、厚德恒钱庄,有永泉当、永玉当等著名当铺。南大街又称明清街,自古以为就是平遥县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街道两侧的店铺都是具有明清风格的建筑。明清街中央的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贯通南北,楼南东侧脚下有水井一眼,世传“井内水色如金”,故又名“金井楼”,清时被冠以平遥县十二景之一。 古建筑 市楼始建年代不详,重修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后曾有修补。结构为三重檐歇山顶木构架楼阁,通高18.5米,底层面阔深各三间,平面呈方形,筑砖石台基,四角立通天柱,外包砖墙,东西各有券门一道,四周围廊,柱上施半拱。二层平座回廊,前后隔扇门装修,内施楼板,设神龛,南供关圣大帝,北祀观音大士,另奉魁星,屋顶装天花板,楼顶施彩色琉璃瓦,嵌镶成南(喜)北(寿)的精美图案,是城内独一无二的楼阁式高层建筑。多少年来,市楼在人们的心目中,与城墙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成为平遥古城的象征。从东南侧拾级而上,中层沿平座走廊围绕一圈,凭栏远眺,会顿觉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如清代诗人赵谦德遗诗所云:“纵目揽山秀于东南,提清流于西北。仰观烟云之变幻,俯临城市之繁华。”这里,的确是登高俯临古城全貌的最佳去处。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5e51f5010005tn.html28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