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平遥 |
[游记]平遥 |
2008-05-22 sina.com.cn |
平遥---触动心灵的地方 2006-12-10 18:48:22 大中小 平遥一直是我很心仪的地方,曾经把毕业旅行就定在了平遥,甚至连原因都说不出来,就是想去,然而我一次又一次的与它匆匆错过。 对山西的印象,或者说对平遥的印象,最早的记忆来自于余秋雨的《怀愧山西》,从这篇文章中,我知道晋商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位置,我知道平遥和周边城镇,一直都是中国的金融中心,我知道这块土地有些传奇的历史,它曾经无比显赫,无比风光过,如今它们无可奈何衰败了。煤和醋,最多还有杏花村的酒,渐渐的成为我对山西的印象,煤,造就了所谓的新晋商,却没有他们先辈的影响力;醋,沉淀了山西内敛而不失滋味,耐人寻味的文化;酒,就像山西人那样,他们不善于袒露自己的想法,他们习惯了做沉默的行动者,你需要默默地去接触,去品味。 山西,在沉默中等待着再次爆发的时刻。 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竟然会有一些的激动,其实一段旅行,不管路途的风景多么美好,每个人还是需要有一个结果,有一个可以慰藉的目的地。 如果没有古城,平遥真的就像很多中国的小县城那样,低矮的楼房,正在大减价的商场,屈指可数的酒楼,世俗而充满了喧闹。因为古城,平遥对于很多人而言,有了特殊的意义。它留下了中国一段在别的地方被忘却的历史,也许这就是建筑的伟大之处,它清楚地记载了它所在时代的特点,我们不需要去想象,我们能通过我们的眼睛看到过去,能用我们的双手触摸历史。 古城就这样出现了,高耸的城墙,默默不语,迎接这每一个来者,仿佛人与人相遇的过程,有些人注定只是过客,有些人却从此驻留心底。 平遥的城墙不像西安的城墙那么威严而充满了震慑,没有北京故宫一圈城墙那么高大而具有皇家风范,它也没有南京城墙那种残缺却略带优雅的贵族气息,它显得平实甚至有些收敛,毕竟平遥从来没有过成为都城的气魄,它没有享受它万城倾慕的待遇,它最大的任务就是守卫着一座城而已,而就是这座城,却足以让它被载入史册,被铭记。 已经有些褐黄的城砖,我看到了斑驳中露出的土黄的泥土,就像一个人敞开的胸膛,岁月一点点的用它的方式告诉我们知道时间的流逝。 我是一个外来者,就这样闯了进去。 虽然到处都是和我们一样的旅行者,虽然沿街的小铺都在叫卖着似曾相识的纪念品,虽然这里已经有很浓重的商业气息了,但是我还是感觉到了来自明清的风,它悄悄地吹过雕花的房檐边,它轻轻的从大红的灯笼边溜走,它一点点的将把沧桑而古老的门推开…… 在这座城里,全部是中国传统的砖木结构平房,立柱横梁,画栋雕栏,飞檐斗拱,石礅木扉,处处散发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其实有的时候觉得有些嘲弄,什么是传统,只是因为我们不再珍视了而已,把他们当做了文化高高的敬仰了起来,我们所看到的只是很久以前一个普通的中国城镇而已。 我看到了日升昌,我遇到了蔚泰兰,我走过了天下第一镖局和报纸博物馆,我来到了县衙,朝拜了城隍庙,敬仰了太庙,这才是城市生活的感觉。 比起明清街的喧嚣,我更喜欢一条条的小巷,漂亮的楼台,一扇虚掩的门,三进三出的院子,我在猜测在院子中藏着什么样的故事,这些故事是不是同样充满了传奇的色彩,是不是同样写满了奋斗的经历。 站在了城市的中心——市楼,放眼望去,票房、商铺、县衙、文庙、民居、学堂、市楼、佛寺,应有尽有,前铺后坊,一切建筑都保持着原汁原味的中国古城风貌,古城的外围是现代工业的文明,高楼,工厂,电视塔,……古城其实是一个特例,因为它的稀少而被重视,二百年前,我们所有的城市都是这样的布局,都是这样的风格,二百年以后,我们只有一个平遥古城,我们只有一个北京故宫,我们只有一个苏州园林……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47103a010006ni.html24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