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平遥行 |
[游记]平遥行 |
2008-05-22 sina.com.cn |
平遥行 2006-07-21 23:42:18 大中小 顶着正午的当头太阳,慢步在古城老旧的巷子中,仿佛重回了百年之前,昔日的繁华闹市….. 街道两边的老房子,门匾下的小摊子,还有路上追逐打闹的孩子们…一切都是那么和谐,安逸…… 这就是平遥,城中的一砖一瓦都蕴涵着浓郁文化气息,记载着它历尽千年的风雨兴衰….. 在上世纪初,人说,山西人会做生意,而山西人中数平遥人最会做生意。 说到商,便不能不说“日升昌”了,日升昌票号是中国第一家专营银钱汇兑、存放款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开中国银行之先河,创立于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这是中国金融发展史上汇兑开始的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日升昌”票号成立3年后(公元1827年),分设机构已经发展到山东、河南、辽宁、江苏等省。公元1840年前后,山西票号已由平遥帮扩展为祁县、太谷在内的三大帮,共11家。以后随着晋商的发展,山西票号日趋兴隆,发展到43家,在国内85个城市和日本的东京、大阪、神户,新加坡以及俄罗斯的莫斯科和印度的加尔格答等地,共有分号500多处。中国的金融业务基本由山西票号所垄断,而平遥县城内的票号最盛时期达到22家,设有分号404处,日升昌票号信用显赫,远近闻名,有“汇通天下”之美称。 走进票号的门槛,便看到金字黑匾的招牌悬挂在门梁之上,很是醒目。大院整体都以五级青石台阶打底,二层木料结构再加上石瓦盖顶,沉重厚实的黑漆大门和环抱大院四周的高墙,衬托出了那种抬头望不到顶,墙厚估不透边,比相邻民居蓦然高出一截的深宅大院的不凡气势,除了感叹雄浑,你再无别的选择……院子中的建筑更是设计的紧紧有条,以中轴为对称东西两边分部着着柜房,信房,帐房,客房和伙房等次要建筑。更直的一提的是,所有建筑的搭配都强调着主从互补的关系,进一步体现了其建筑风格的完美和协凋。所有这些屋子现在一些还陈列着当时保留下来的古懂,另外一些则被管理人员们开发成办公室和商店。走过庭院的天井来到内院,中央的摆放着一个大水缸(具体作用也不是很清楚),缸正对着的便是前厅(也可说是正厅),这里乃是当年票号当家的接待贵宾时所用的客厅,其设计更是浮夸不已….不大不小的方茶桌配合着两把高雅贵气的雕花交椅正对着门庭,两把椅子正对的左右方向,分别摆放有4把靠背椅。呈现出一门字形状。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主次观念在当时的年代是非常分明的。两为当家的掌柜坐交椅,随从也按身份地位的高低分别坐在下席的八把椅子上。厅内的架子上还摆放着不少清代的青花瓷器和玉器。这些大多都是当时遗留下的珍品,价值连成。更值得一提的是,屋子边角的地方,有一只当时从德国漂洋过海运回来的取暖炉(相当于现在的暖气),一米来高,黑铁制,水桶形状,别人不告诉我,我还真不知道它是作什么用的。票号里还有着甚是新奇独特的一景。两老人分别扮演着当时票号的掌柜和管家。一身古装打扮,分别坐在庭巷的两边。手持毛笔,为游客写“聘书”开“银票”作为留念。总体来说,日升昌的建筑,突出实用是一个显著特点。这是商人重利主义原则在建筑观念上的一个重要反映。 看了看表,已是午饭时间了。走出庭院迈出门廊,回望着这坐在当时曾经兴旺一时的“天下第一票号”,心中的澎湃和激动依旧在心中拨荡不已………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68d7e010005fw.html26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