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平遥印象 |
[游记]平遥印象 |
2008-05-22 sina.com.cn |
平遥的城墙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728年),至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扩建重修。经历数百年风雨,已多有溃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卓有远见的著名学者郑孝燮和阮仪三“刀下留城”的呼吁下,古城墙才免遭拆毁的厄运,并得到全面修复,使后人得以继承这一宝贵的历史财富。从空中俯瞰,形近四方的城墙与其他地方的城墙略有不同,其南侧有三处明显的凸凹,像一只头足欲探的乌龟,这也许就是它又被称为“龟城”的原因。城墙周长6.4公里, 墙高十米、宽5米,城门皆有瓮城,城上共有垛口3000个、敌楼72座, 象征着孔子的3000弟子和72贤人。古城墙气势宏大,堪称“华北第一城”。 城内街巷纵横,除庙观楼宇之外,有大量保留完整的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商号民居。如西大街上的“日升昌票号”,创办于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为国内第一家专营异地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现为“中国票号博物馆”;位于南大街上的“永隆号”,为著名的绸缎庄,现为“平遥推光漆器博览馆”。 说到南大街,那是所有到平遥游览的人不能不去的地方。经近年来的修葺整建,已恢复明清时的风貌。街上最引人瞩目的是跨街而立的“市楼”。市楼创建于明,重修于清。楼高百尺,重檐碧瓦,精美绝伦。楼东有井,日光投映,水色如金,因此该楼又名“金井楼”。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53736010003f3.html23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