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墙 于平遥县城中心位置,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明洪武年间扩建为砖石城墙,是山西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城墙。 城墙为方形,总长度为6157米,墙高10米左右。城墙内部由泥土夯实,外部全部砖砌,城墙上以砖石辅就,上面可以并行两辆马车。作为一个起防护作用的城墙,平遥城墙顶上还设有了望孔、射孔、垛口等御敌设施,有人说这垛口三千,敌楼七十二分别象征孔子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贤人。城墙周围原本还有护城河,在战乱年间,这条护城河为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危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城墙东西有四座方形瓮城,两两相对。在东南城墙上还有一座奎星楼,八角形的小楼高24米,全部为琉璃瓦覆顶,精巧挺拔。  古县衙 位于平遥古城西南部,面南背北,占地约两万六千平方米。县衙分左中右三路,中轴线上从南向北依次为衙门、仪门、牌坊、大堂、宅门、二堂、内宅等,并向外一直延伸到南横街上。现在县衙的大堂等建筑正在复修中,我们所能看到的仅为二堂、内宅及二堂右侧的耳房等,这些院落仍基本保存了明清衙门的特征,气势庄严。  日升昌票号 始创于清代,是我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一家经营汇兑业务的票号。日升昌位于平遥西大街38号,当年在这条街上集中了数家大规模的 票号,有“大清金融第一街”之称,日升昌更是以“汇通天下”而盛名远播,年汇兑额可达100万两至3800万两。 票号的出现,结束了现银镖运的落后局面,开辟了中国金融业的新纪元。现在的日升昌票号又称为中国票号博物馆,共设有二十余个展厅,大体上分为史料展示和原貌展示两部分,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民族银行业的发展轨迹。  古市楼 位于平遥古城南街,这里也是全城的中心。因楼下有一口金井,故此楼又名“金井楼”,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现存市楼为清式格局,高三层,木结构,屋顶覆有黄绿色琉璃瓦,造型优美、装饰精巧。楼下还有数座清代石碑,价值不菲。古市楼横跨南大街,在楼东南侧有砖阶木梯可以直达第二层,登楼可俯览全城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