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山西榆次老城游记(一) |
[游记]山西榆次老城游记(一) |
2008-07-01 sina.com.cn |
世间的事哪得容人来计划啊!返回太原的高速路上,乔家大院因标牌过后仍显漫长的奔行而不得不搁置在未知的来日行程中。车座旁的一位太原“原住民”推荐我不如去看看常家大院,称这个少经言传的老宅更可让人琢磨故晋庄园的况味。于是乎打定主意:翌日,在奔波里滤下的半个白昼就去探访那没有张艺谋的红灯高挂的地方。然而,依着酒店的介绍,抛下渴恋的早睡,乘了一个多小时的公车到达他们所说的中转地——榆次老城时,卖杂货的告诉我,常家大院至少还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太阳已经挂起炉火一样的脸膛,算计往返的时间,恐怕原拟的目的地已不能够充分地接纳我的注目了。正在尴尬,老板指着不远处的牌坊热情地说,你可以看看我们榆次老城的啊。 没有任何人有过半句话的铺垫和渲染,下车那会我也曾走过那还算气派辉煌的牌坊,而且还在稍远处拍下了它的影象,以为这里顶多就是半日行程中的一个匆匆过客。而今,它却做了北方早上八点多钟开始的一段生命的全部内容。 (一) 迈过大牌坊的影子后,是一片给包围着的空地。左侧的栅栏外,都市的车水马龙尽情地闹着;右手边的一溜墙跟前,仿古路灯们肩上都挂着一串稍稍褪色的红灯笼。空地的中间立着一座古铜色的雕像。沿着灯下的便道走过去,围墙在尽头被一座朱红色的门楼间断。门楼里,满眼的古建筑无声地望着门口的来客;门楼上,用行楷镌着的“东大街”三个金字正对着升起来的太阳放出光来;门楼下,两三个男女不紧不慢地迈出来,和门楼里的不远处街道上的三三两两的人一样,手中并没有游客的常见的装备物什。他们就像走在自家的胡同里一样,轻松而随意。我明白了:门楼左边的管理处挂着的牌子原来是给像我这样的人看的,而现在还没有到他们执行公务的时间。现下的我也是榆次原住民,虽然我身上挂着谁都知道来干什么的东西,但我一样可以像出入自家院落似的走进这座老城。 空气里透着的轻松就象门楼前那尊古铜色的雕塑。一位留着清辫的车夫右手执鞭,将它靠在肩上,左手中耷捏着一根缰绳。他站在那厢,象是在等着主顾的招呼。身侧的马略略抬起一只前蹄,许是在这里站久了,松活松活筋骨,候着下一刻就要到来的活路。大车雕镂着花窗,透亮干净,等着哪位来往的客人安适地坐进去,然后在吆喝里慢慢行去,撒下一路的马铃和辙印。 后来我想:老城好象也就是这么候着的吧。 (二) 东大街的左手边是两个空旷的广场,它们之间隔着一段摆着旅游品的民居;依右手边行过去,依次有一些很庄肃的所在,比如城隍庙和榆次县衙。建筑都是灰色的砖墙,楼檐飞翘,用着绿色的瓦楞。屋子都不太高,和几棵生着绿叶的树不相上下,屋枋和瓦檐上的绿色和树的绿色分不出彼此,咋一看还以为是灰色的屋上生出了一些绿叶来似的。房柱都是朱红色的,但在满眼灰色的底子上更显褪旧。北方旱地的颜色,一切都象是饱经过风沙摩挲过的,即使是空气,澄明得没有一点浮尘,阳光在这里也被滤去了斑斓细微的光泽,只剩下了透亮,赤裸裸的。 城隍庙和县衙正对着两个广场。前者主管着身后世界的公平,后者维持着生前秩序的安定。它们同在一条大街上,传递着共同的使命。城隍庙的大门正在大街边,没什么遮掩,门却很高大。大门上写着这样的两句: 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 行些好事天知地鉴鬼神钦 门楼里三扇高门的两侧,两尊严肃的神塑俯视着走经门前的每一个生灵。他们的表情在亮煌煌的昼日里并不显出狰狞,却有着许多别样的含义。是审视、是威慑、是鄙薄,或者是门联上写到过的钦服……一切不得而知。站在这目光里的人,也许不经意地想起自己生来路上的林林种种时,能够在心底感受到些许意义吧。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5aa810010002ll.html38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