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匆匆穿越历史的剪影-山西行() |
[游记]匆匆穿越历史的剪影-山西行() |
2007-12-06 cnzozo.com |
五、庭院深深 大年初四清晨,当我们背着厚重的行装,疲惫地踏上灵石车站站台的时候,迎接我们的是灰蒙蒙的天空,以及间隙中透出的一缕温暖、可爱的晨曦,还有众多破烂不堪的拉客小面包。“去王家大院,四十元,上车就走……”,类似的吆喝声迅即充斥耳鼓,显然,在这个普通的产煤小县,我们这样装束的人群,其目的地是毫无疑问的。 此前,对于山西的家宅庭院式建筑,我只知道有个乔家大院,那也是因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缘故;至于王家大院等却从未听说。旅游界向来有句俗语 “五岳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而对于王家大院的评价,居然是“王家归来不看院”,此处竟可以与五岳、九寨齐名,我不禁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感到惭愧了。到了山西,才知道就规模而言,王家大院排名第一,而乔家大院竟只能排在第十五位! 当护院高墙横亘在面前时,我已经感受到了它逼人的气势。原来,“别人家”也是可以如此宏伟的!进入院内,我立刻“陷入”照壁、石狮、垂门、窗棂、斗拱等等古建筑元素的汪洋大海之中,无法确定“舟泊何处”而只能“随波逐流”;同样可以确定的是,没有资料帮忙,要想条缕清晰地描慕自己的见闻也是相当困难的事情。所幸,第一进小庭中的大院模型给了我整体的认识:王家大院包括东大院、西大院和孝义祠,总面积34650平方米。东大院俗称高家崖,建于清嘉庆初年,是一个不规则形城堡式串联住宅群。城堡因地布局,顺势而建,由三个大小不同的矩形院落组成。西大院俗称红门堡,是一处十分规则的城堡式封闭型住宅群,其平面呈十分规则的矩形。西大院又分为东、西两大区,东西方向有三条横巷。横巷把西大院分为南北四排;同时又一条纵街和三条横巷相交,正好组成一个诺大的“王”字,显得设计上颇具匠心。 穿行于东、西两院,我发现无论是主院还是偏院,其建筑格局都大体相似,均为两进穿廊模式;两进之间用垂门相隔,不像北京四合院以影壁隔断;大部分院落以南北中心线为对称轴,东西基本对称。院落大多是单层建筑,只在主院的东西穿廊上建有阁楼,作为小姐闺房。这闺房果然收拾得非常干净,据导游介绍,那小姐十三岁进入此房,从此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其间生活起居,均由丫鬟伺候,直至出阁。这样的生活,究竟是暇逸还是悲哀?我看是悲哀的成分居多。出阁了又如何?无非是从自家大院进入别家深宅,很可能从此陷入“几院掌灯”的心计漩涡之中,比起《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三姨太悔珊和四姨太颂莲的命运,寂寞终老恐怕已经是最理想的结局了 在建筑装饰上,王院沿用了传统的修饰技法,院内外,屋上下,房表里,随处可见精雕细刻的建筑艺术品。这些艺术品从屋檐、斗拱、照壁、吻兽到石鼓、门窗,造型逼真,构思奇特,精雕细刻,既具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具有南国建筑的秀雅风格。难怪我国老一辈建筑学权威郑孝燮先生,耄耋之年,七次来王家大院考察并深有赞叹地题词:“国宝,人类宝,无价之宝。” 尤其是在两进之间的隔墙上,常可见装饰性的漏窗,雕刻着“五谷丰登”等寓意吉祥的图案(其它的记不得了),这在北方宫墙上是很少见到的,显示这王家大院毕竟是家宅,而王家虽然第二代起始现功名榜,后又屡有捐官,但终究只能算是富商巨贾,其追求立意大多还是基于朴素的生活范畴的。 沿着西大院那“王”字中间的一竖上到北端的院墙高处,鸟瞰整个建筑群,一座座古老的院落,毗连成片,气势恢弘;当年,在这“三晋第一宅”热闹的背后,不知演绎过多少“美丽”的往事?历史演进,世事纷繁,如今虽人去楼空,可这城堡却依旧静静地坐卧在黄土高坡上面,仰望着日月星辰;任世间你来他往,二百年来风韵不减。此时,我更觉得自己是一个过客了。
|
转自:http://www.cnzozo.com/html/citytravel/shanxi1/shuozhou/2007/note0329_17850.shtml19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