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山西游记之二普救寺的尴尬

[游记]山西游记之二普救寺的尴尬

2008-05-02    sohu.com

搜狐博客 > 天山雪 > 日志 > 边走边说

2007-11-17 | 山西游记之二----普救寺的尴尬

标签:最好博客群

一般来讲,寺院乃佛门清静之地,修身养性的场所,容不得半点男女私情,但普救寺却是个例外。这座隋朝初年就存在的千年古刹,没有经史传说,却因《西厢记》而名扬天下,成为晋南的旅游景点和爱情圣地。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西南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原名西永清院,五代时期改为普救寺。该寺几经战乱,唐、宋、明、清多次修葺,才使这座寺院得以保存。1986年,在重修寺院时,除了保存原有建筑之外,还重点突出了很多和《西厢记》故事密切关联的建筑,如,张生借宿的“西轩”,崔莺莺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白马解围之后张生移居的“书斋院”、崔莺莺的“拜月台”等等,就连寺中的舍利塔,也改为莺莺塔。再加上寺里连续组织的轰轰烈烈的世界情侣月、集体婚礼等活动,使好好的一座寺院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爱情圣地”。

从走进寺庙起,我就被一种说不清楚的感觉所笼罩着。不知是出于对美满爱情的向往还是经济利益的驱动,这里到处都沉浸在一种缠绵的爱情故事里。惟妙惟肖的蜡像、有点调侃色彩的《西厢记》情景表演,专门为集体婚礼而铸造的同心锁,以及为新婚夫妇建造的小蒙古包等等,让这座寺院不再是寺院。也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清修的和尚。如果有,他能清修下去吗?如果没有,为什么还叫普救寺呢?

其实,这里被当成爱情圣地,还是值得商榷的。《西厢记》的故事原型实际上是唐代元稹的《会真记》,确实发生在普救寺,而描述的却是唐代少女被始乱终弃的故事。张生的原型就是元稹,他虽然才华横溢,却好色薄幸,投机钻营,对崔莺莺“始乱之,终弃之”。为求仕途顺畅,依附京兆尹韦夏卿,和韦夏卿的女儿韦丛成婚,然后入秘书省任校书郎,最后官居宰相。而崔莺莺的一片痴情却付水东流。

在元稹本人的《会真记》传奇之外,以张生和崔莺莺故事为主题的续作者居然达到了二十多种!不过时间隔得愈久,续作与故事的原貌也就差得愈远,以至最后催生了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的“大团圆”结局。而崔莺莺真实的悲惨命运被付之一笑,化作了王实甫得享大名的锦绣文章,而后人又把这锦绣文章大而化之,一再张扬,成了追逐经济利益的工具和手段。崔莺莺若地下有知,该做何感想呢?

由此,普救寺本身便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其一,本来的佛门清静之地,却生出一段爱情故事,这本身与佛门宗旨不相符合;其二,严格来讲,这也不算什么爱情故事,甚至在元稹的心里,这只能算作一场“风花雪月的事”。而后人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故事有了圆满的结局,但这是不尊重事实的;其三,如果还原历史的真实,那么,在这里定期举行的情侣月活动或集体婚礼就没有任何道理;如果按照《西厢记》来解释,那根本就是改编的,与实际结局大相径庭,在这里办婚礼不是自欺欺人吗?那山上的同心锁真的能把两个人的心锁在一起吗?

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又趋之若鹜呢?也许普救寺的宣传者抓住了人们的心理,利用《西厢记》的故事大做文章,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从而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也许人们是有意识地想忘掉故事的真实情节,宁愿相信那美好的结局吧!

唉!不管是真是假,还是应该相信,大家的愿望是好的。送句祝福吧!愿来这里的年轻人能够美梦成真,相伴永久,偕老白头!

普救寺

大钟楼,旁边都是连心锁

莺莺与张生的蜡像

《西厢记》情景表演

评论 (8) |

转自:http://hanjie916.blog.sohu.com/70736881.html33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