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普救寺(之三) |
[游记]普救寺(之三) |
2008-05-22 sina.com.cn |
《西厢记》的摇篮——普救寺 (之三) 2007-04-19 14:23:43 大中小 莺莺塔 莺莺塔是一座典型的砖塔。形制与西安大雁塔一样。全塔高39.5米,共十三层,可以登9层,但六、七层不能直接相通,必须从六层下到五层后才能上得去,距今已有440多年的历史。 寺内原塔建于隋唐,毁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冬天的一次地震。7年后四川铜梁进士张佳胤任蒲州知州,时值黄河连年泛滥。为根治水患,张太守深入民间寻求良策。有个精通风水的人告诉他说:“蒲州城,两头尖,形状好似一条船,城东官道如缆绳,设立塔上把船挽”。意思是说,如今塔已经不存在,船无柱可缆,郡城就像浪里孤舟一般摇摆不定。张太守觉得有理,捐傣倡议,重新修建了舍利塔。经过重新修葺,塔身翘角平整如新,飞檐铁马随风叮当,俨然佛家气派。只是由于《西厢记》的故事影响太大,人们都称它莺莺塔了。 这座塔不仅造型秀丽,而且与北京天坛回音壁、河南三门峡宝轮寺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的“石磴琴声”齐名,并称中国古代仅存的四大回音建筑。这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声学效应——“蛙鸣”,这种效应在地方志中被称为“普救蟾声”。游人在塔的四周,以石相击,即可听到从塔上传来的“咯哇!咯哇!”的蛙鸣声。数百年来,这一奇异的效应成为普救寺的一大奇观,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来此观光并为之赞叹称绝。也因此有学者把莺莺塔这种奇特的回音效应和缅甸掸邦的摇头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誉、摩洛哥马拉克斯德香塔、匈牙利索尔诺克地音乐塔、法国巴黎的钟塔并称为世界六大奇塔。 “蟾声”也给莺莺塔罩上了神秘的色彩,至今当地还流传着一个“师徒比艺留蟾声”的传说。相传唐代,佛教大兴,河中府要在普救寺和中条山脚下的万固寺各建一座佛塔,有一对外地来的师徒将此工程揽下,住持让师徒二人各建一塔,要求塔身13级一样高,青砖砌成一样斜,施工期限为一年。当下师父选建普救寺塔,徒弟则建万固寺塔。话妥,二人各行其是。 话说徒弟心高气傲,自恃聪明,想借此机会出人头地,便挖空心思,巧立名堂,把功夫全用在塔外型的精雕细刻上,妄图以此胜过师父。岁来月往,一年期满,两塔同时竣工,验收那天,众僧身披袈裟,顶礼膜拜,香客如流,争相观瞻。俗话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大家经过比较,都说万古寺塔八面玲珑,磨砖对缝,密檐楼阁,精雕细刻,齐声夸赞徒弟比师父技高一筹。正在这时,师父当众说道:“我建得塔是一座宝塔,塔下压着一对宝贝——‘金蛤蟆’,击地即有叫声。”众人当场一试,果真如此,人人称奇,个个喝彩。徒弟羞愧难当,跪在师父面前请教,师父语重心长的说:“一座建筑外形上的华丽美观固然重要,而内部结构更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你要牢记‘谦受益,满招损’这个做人的哲理!”传说终归传说,其实,这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的结晶。直到现在,四面八方的游客来到这里都要俯首击石,聆听蛙鸣。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5bf53a010008wx.html28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