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河津游记(山西古渡:龙门山的禹门口)

[游记]河津游记(山西古渡:龙门山的禹门口)

2007-07-21    cnongle.info

“河津,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居集,禹凿龙门的壮举就发生在这里;殷商时期商祖乙在此建都七世,国都名耿,春秋为耿国,秦置皮氏县;隋唐为龙门郡治,领数县;宋宣和二年改名河津,因境内有黄河和禹门渡口而得名。1994年元月撤县设市。河津人才辈出,春秋时期晋国上大夫郤缺夫妻相敬如宾,为人称道,河津别名“如宾乡”,即源于此。

春秋时期著名教育家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的卜子夏,著《史记》的司马迁,隋学者王通,著名诗人王绩、王勃,初唐名将薛仁贵,明朝著名理学家薛瑄,清朝书法家许成贵,义和团首领张守忠、范居江,辛亥革命首义太原的总司令姚以介,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其武等都是河津人,真可谓人文蔚起,灿若繁星。”到河津必到古黄河渡口——禹门。“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

禹门口,位于黄河边,与陕西韩城遥望,中隔黄河铁桥。 禹门渡是黄河众多渡口中特殊的一个。“吕梁山从黄河入晋起,一直与这条土黄色的河流结伴而行,山因河而巍峨险峻,河因山而壮阔宏伟。但到禹门口这儿,吕梁山突然停住了脚步。它停了下来,显得那样决绝和果断,黄河破门而出,展现在它面前的是一片开阔肥沃的河东大地。”这便是有黄河铁桥分割开的南北两侧截然不同的景观。

上游一侧就是古禹门,传说大禹治水疏导河道所留下来的遗迹,是黄河上最著名的“禹迹”。一条晋陕峡谷,两侧悬崖峭壁,近百米高,如刀劈斧砍般,中为峡谷。郦道元在《水经注》中都说:“龙门……大禹所凿,口广八十步,崖际镌迹,遗功尚存”,说这禹门口是大禹“导河积石”所致。上游便是鲤鱼跳龙门的“龙门”,鱼跃化龙,便在此处。李白有诗,“黄河三尺鲤,本来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据说:每年春天,大黄河春潮涌动,鲤鱼们成群结伴从下游回游回来产籽,告别入海口,过齐鲁,走中原,穿越三门峡进入黄河中游,每年春天黄河解冻,桃花汛期来临,上万尾黄河鲤被龙门急流挡住了去路,群鲤争跃,耀金飞虹,极为壮观。“龙门出口处,两块巨石横卧,使得黄河河道骤然收缩了许多,黄河水从两边簇拥着奔涌而来,水流和巨石在此抗衡着,互不相让。巨石如门想挡住黄河水的去路,洪流如兽千百次侧身撞击巨石夺路而走,一浪三叠,一叠盈丈,在出门那里形成一道訇然奔腾的小瀑布。”。但是这样的壮观景象现在由于黄河淤沙现在都看不到了。

另据:“当年,在龙门的两块巨石之上,曾经分别矗立着两座气势恢宏的庙宇,在晋为东禹庙,在陕为西禹庙。 1938年3月4日,强悍的日本侵略军在禹门口遇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经过数度强攻都无法渡过黄河的日军恼羞成怒,先是一把火烧掉东禹庙,后是将雨点般的炮弹倾泻在西禹庙,将之夷为平地。只剩龙门出口处那两块空兀横立的巨石,两庙宇系历代为纪念大禹治水之功而建,代有增益,方成规模,庙宇的墙壁上曾经有一代画圣吴道子亲手绘制的壁画。但是,禹庙既成齑粉,吴带当风的画作也自然随之成为一个永远的传说了。”

黄河铁桥的下游一侧,黄河出了禹门口,河道由一百多米一下子扩展成十多公里。在禹门口,对岸的陕西黄土高原仿佛探手可及,而出龙门之后,则是浩渺的烟波,一望无际,十分广阔。

上一次来的时候,在陕西一侧租船逆流而上,沿途两岸峭壁直上直下,极其壮观,峭壁上有巨大字样:石门。这次来正赶黄河铁桥维修,不准行人通过,污染又太重,根本看不到远处两岸的峭壁了。

转自:http://www.cnongle.info/user1/82/archives/2006/2100.shtml112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