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黄河大铁牛:桥梁史上的稀世珍宝

[游记]黄河大铁牛:桥梁史上的稀世珍宝

2008-05-22    sina.com.cn

1988年,永济县博物馆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经一年多的查访、勘探,于1989年8月发现并出土了蒲津渡用的系缆绳的铁牛。1991年3月至6月,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为主,地县有关单位配合,对蒲津渡遗址进行了全面的科学发掘。
根据发掘结果,唐蒲津渡遗址最深处距今地表6.5米。在靠当时河岸有一道曲拱梯形石堤,堤基下有密密成排竖钉的柏木桩,垒砌石条间贯注铁锭,又以米浆百灰泥粘合缝隙,十分牢固。这道石堤可以明确地看出系分两次砌筑。在紧靠石堤处有4尊铁牛,每牛由一铁人牵着,都面向黄河,分南北两排前后站立,两对铁牛各自被长方形的河卵石台面围住。策牛铁人均为胡人状,高鼻深目。《朝邑县志》记“尾施铁轴,以系浮桥。旁置铁人以系牛”,与实物相符。在铁牛后不远,还竖立着七根大铁柱,呈北斗七星状排列,在两根铁柱之间还有铁柱横向连结,因未见记载,功用不清。从铁柱两旁上下铸一横抓分析,可能具有加固铁牛抗衡水流或用以系船的实用功能。在铁牛和铁柱间,有一道南北走向的卵石铺砌的大道,中间有一条西去的支道通向河岸,支道北有一座4米见方的砖结构建筑基址,门坎向东,当是管理渡口所用。发掘中还发现了唐开元通宝、宋圣宋元宝、元丰元宝、金正隆元宝等十余枚铜钱。

铁牛做桥墩
世人都称奇

黄河大铁牛是中国唐代开元年间黄河蒲津渡铁浮桥东岸的“固地锚”。中国著名桥梁学家唐寰澄盛赞其是中国古代实用技术与雕塑艺术有机结合的典范,在世界桥梁史上属独一无二的珍宝。
蒲津渡自古以来就是秦晋之交通要冲,历史上有很多朝代在这里修造过浮桥。据《春秋左传》记载:昭公元年(公元前541年)秦公子咸奔晋,造舟于河。《初学纪》:“公子咸造舟处在蒲坂夏阳津,今蒲津浮桥是也。”《史记·秦本记》又载:“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初作河桥。”张守节《史记正义》谓:“此桥在同州临晋县东,渡河至蒲州,今蒲津桥也。”以后东魏齐献武王高欢、西魏丞相宇文泰、隋文帝杨坚都在这里建造过浮桥。开元六年(718年),蒲州被置为中都,与西京长安、东都洛阳齐名。开元十二年(724年),为了加强对唐王朝的大后方河东地区及整个北方地区的统治,唐玄宗任命兵部尚书张说主其事,改木桩为铁牛,易笮索为铁链,疏其船间,倾国力对蒲津桥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通典》、《唐会要》、《蒲州府志》均记载此事。宋代,蒲津渡仍是黄河的重要渡口之一。金元之际,浮桥始毁于战火,只剩下两岸的铁牛。据当地老人讲,本世纪50年代初,船靠近蒲津渡遗址,仍可见到水下铁牛的牛角。后来因三门峡水库蓄洪而使河床淤积,河水西移,铁牛被埋入河滩。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36629b010007yj.html56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