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长治旅游之仙堂山长治旅游概况

[游记]长治旅游之仙堂山长治旅游概况

2008-05-22    sohu.com

搜狐博客 > bjzz08的blog > 日志 > 低接新线

2007-03-22 | 长治旅游之仙堂山长治旅游概况

标签:山西旅游

仙堂山仙堂山十分秀美,秀美得像是一位躲藏在大山深闺中娇媚怕羞的少妇 山上有历史悠久的古建筑群,还有洞内钟乳状若游龙的黑龙洞、朱砂洞和傍山而建的娲皇宫、观音洞,以及东晋时著名爱国高僧法显的生平展览馆。
曲径步蓬莱,凌顶赏奇松是该景区的主要特点。今年的古庙会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景观,还有各式各样的旅游纪念品将大饱你的眼福,山野小吃会让你反朴归真

襄垣县强计乡东北处的仙堂山十分秀美,秀美得像是一位躲藏在大山深闺中娇媚怕羞的少妇。笔者曾在一日中先注重黎城的广志山,随之又睹仙堂山的丰韵。前者让我感到一种男性的阳刚气概,后者则使我觉得犹如投进母性的怀抱。许多人认为仙堂山曾是和尚的天地,据说东晋时此地已有寺院;然而我则确信女娲应是仙堂山最早的主人,山中北崖上的娲皇阁似乎即可作证。
历史上的仙堂山草木花卉繁盛,多洞而又多泉,加上山间殿堂林立,流光溢彩,所以人们就拿她与山东的蓬莱仙境去相比,仙堂山五泉寺山门上有古人留下的砖雕对联,联中写得真确,上联写“无地不蓬莱尘寰有几”,下联写“重峦饶风趣世俗全非”。此联不粗不俗,名副其实,堪称联中佳作。
仙堂山的五泉寺又称仙堂寺,说起此寺,有一段传说非同寻常,据说原寺并非建于今址,后来某朝某日某夜,忽然风雨大作,树摇石动,至天亮时,寺中的所有建筑物已然挪至舍身崖后的山峰之上,更奇特的是,佛殿中竟陡然出现了三身不同质地的佛像,左为铁佛,中为石佛,右为木佛。三身佛像座下又各涌出一股清泉,大殿之外则另有二泉环旋于寺院中。这应该就是仙堂寺又被叫作“五泉寺”的缘故。
元明以后襄垣县有所谓八大景,即“韩山独秀”、“漳江春渡”、“仙堂旧隐”、“市桥怀古”、“狮山晚照”、“凉楼胜观”、“甘泉漱玉”和“宝峰晴雪”等。其中“仙堂旧隐”讲当年仙堂山间初有佛寺时,据知有一位名僧高人儿时曾在此剃度受戒,而成年知名后则悄然隐遁而去。千百年来,多少人都作过摸索探求,很想弄清楚那位隐遁而去的名僧高人究竟姓甚名谁。如明代曾作过兵部尚书的襄垣人刘龙,就有一首题为《仙堂旧隐》的七律诗。诗中即曰:“高士当年不可求,白云无恙水长流。桃源路沓应难问,蓬岛春深是胜游。已入烟霞成痼疾,肯将霖雨慰深忧。苍松翠柏遮天日,独人间万户侯。”诗中明显表露出作者渴望探知仙堂山旧隐高僧真实姓名的心愿,而且还透露出古人对这位隐去高僧的尊崇怀念与极高评价。使人耳目一新的是,近十多年来,此一千古之谜终究有了一个接近历史真实的答案。今人连云山先生出版了他历经30余年研究探索后的专著《谁先到美洲》一书。此书不但指认1600余年前的仙堂山旧隐高僧应该就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佛学家、经译家旅行家法显(太原道注:有关法显参见本站山西名人),而且认为法显应当就是仙堂山所在的山西襄垣县人。连云山先生还通过他的论著向世人公布了另外一个全新的认识,那就是,历史上首先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的人应该是公元五世纪初的中国高僧法显,而不是迟至公元十五世纪时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如果连云山先生这一论断今后再没有人能够把它推翻的话,那么,这岂不是等于在明明白白地告诉给大家:原来这世界上第一位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伟大旅行家的漫漫征途,其人生启程的第一步竟是自我们的仙堂山下首先迈开的呢。
据知,连云山先生的《谁先到达美洲》一书世以后,1992年10月又在北京召开了有关新闻发布会。他的一系列新的探索与发现,在史学界、佛学界和地理学界都很快引起了赏识与共鸣。在此之际,作为历史名山的仙堂山当然也得到了一次复兴的契机。山中的主要建筑群落如五泉寺、娲皇阁、取月梯、黑龙庙等相继复建。十分人注目的是,在复建历史上旧有景观的同时,襄垣人民在仙堂山又开发建设了一些新的景点。黑龙洞南侧的刘龙诗碑与娲皇阁西侧山崖上高约10余米的法显浮雕巨像即属新建。尤其是配有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特为仙堂山题字的法显浮雕巨像,因其本身雄伟高大,居居高临下,再加上雕像前的空旷山谷形势宏阔,所以,当游客步入仙堂山山门后不久,数华里外的法显巨像就已赫然入目,成为整个景区视野中最能唤起人们历史与文化情愫的一种特殊环境标志。
我国东晋高僧法显的籍贯故里问题,在历史界曾经引起过许多人的争论和疑问。南朝梁人慧皎所著《高僧传》中讲:“释法显,姓龚,平阳武阳人。”又言及法显曾有三个哥哥,都在幼年夭折而亡。父亲怕灾祸再降临到法显的头上,所以从三岁时就送他进入佛门。《高僧传》又讲法显俗姓龚,现在襄垣县还有龚家沟村,历史甚悠久,虽然现在村中已无龚姓人家,但村外龚姓墓地与附近古寺庙遗址上旧时遗留的龚姓人捐资功德碑,都证明至少在元明以前,村中龚姓人丁还很旺盛。许多人确信龚法显应该就是现襄垣龚家沟之人。近年,当地又发现了龚氏后裔保存下来的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龚氏族谱》,其文中不但叙述了襄垣龚氏世代所居地缘环境的变迁沿革,而且特别提到“余龚包肢居斯土,耕读相承,子孙接续瓞绵,延上世原居司马,公生数子无成,后将次子送交和尚。”显然,这里所说的龚氏上世祖宗中曾有“生数子无成,后将次子送交和尚”事。无疑应与《高僧传》中所记法显身世十分吻合。另与襄垣紧相毗邻的沁县政协的张正先生,也曾完好保存着当地一与法显造像有密切关系的文字石刻拓片。拓文原文为:“武定三年九月十五日比丘法显为无边治界众生造像一区所供养。”东魏武定三年为公元545年,而“比丘法显”也应该正是仙堂旧隐高僧龚法显斯人。家乡人在法显身后为其造像纪念,想来也当属情理中事。
襄垣县境内历史上曾经有过两处著名佛教寺院。一处是宝峰寺,襄垣古八景中的“宝峰晴雪”即讲此寺美景。另一处就是仙堂山的五泉寺,宝峰寺早已残败,五泉寺则已重兴。讲到这两处佛寺院的兴衰,历史传说极为丰富,其中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发生的“三万大军平仙堂”事件最为知名。唐武宗灭佛是中国佛教史上尽人皆知的重大事件。史载当时全国毁寺达4600余座,毁佛像4万余尊,逼迫僧尼还俗达26万余众,但具体到某一寺院的具体被毁情节,笔者所接触到的事例中,襄垣仙堂山五泉寺当属最典型者。据说当时朝廷大军与仙堂寺僧间发生过极为残烈的格斗厮杀场面。直至最后,唐武宗派大将会同潞州、邺州两处节度使共统兵三万,设暗计才达到了毁寺于仙堂的目的。近年仙堂山进行景区开发,在山中北崖下即曾发现埋于洞穴深处的许多无身头骨,在距山不远的强计乡,则还保留有世代相传的“杀僧场”的古地名。
著名的仙堂山还是那样的清秀幽深。历史就是这样,该被人遗忘的你想挽留它也挽留不住,而许多即使被尘封埋没了千百年的东西,该彪炳于史册的它终要显现。法显其人是如此,仙堂名山亦如此

寺之西北,山高千仞,如铸如削,耸入云中,横亘数里,崖间有洞穴72个。正面半崖娲皇宫,凌空而立,忽而云蒸霞蔚,如入玉宇琼楼。其后通深洞,有石阶可攀缘而上。通宫石径宽仅尺许,攀之犹如身临仙府洞天,令人头晕目眩,人称“舍身崖”。娲皇宫左右均有石洞相通,相传为藏经洞。石崖上雕凿法显巨像,高13米。像东侧有赵朴初先生的“东晋高僧法显法师”题刻。娲皇宫西面还有琉璃洞,饶钹洞(罗汉石)、株砂洞、讲经坛、人面石、取月梯等诸多景物,美不胜收。古今游人不绝,留有咏仙堂诗数十篇。明永乐年间进士李浚《咏仙堂》诗赞曰:“此是蓬莱真境界,更于何处觅仙堂。”

从沟底登162级天梯到达山门,两侧设钟鼓二楼。前院东设关圣殿(关公赤面美髯,关平、周仓持刀侍奉),西为乐楼。前院拾级而上进入中院寺门。中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五踩斗拱,单檐歇山顶,现辟为法显纪念馆。两侧为东西配殿,各五间。由两侧拾级而上到后院,中为三佛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斗拱五铺作,单檐歇山顶,保留着宋代建筑风格,两侧设东西配殿。西南角设大殿,寺内现存药师佛、枷蓝佛、燃灯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等彩色塑像,均为明代遗物。

留有记载仙堂寺之僧建斯功德的宋代碑刻,明、清、民国寺院重修碑记及经幢3通。相传,这里曾是出生于襄垣的我国东晋著名佛教高僧、早期旅行家、翻译家、法学家、地理学家法显大师(335一420)出家修行之地。仙堂寺往南里许到达黑龙洞,名曰“洞天福地”,洞口有两条巨龙腾跃而起。从月门入洞,有9个龙头迎面伸出,个个口内喷水。再往里走有一石平台,台上有一汪清水,龙嘴之水即源于此,当地人说此水可治百病,实为甘美矿泉水。洞后端的洞底盘石宛若两条弯曲而卧的黑龙,传为龙王夫妇的起居之地。洞前有龙王殿,内塑龙王像。寺院里许山崖如削,峭壁上凌空而建娲皇宫一座,宽五间,为全木结构两层楼阁。宫底层木柱林立,共32根交错排列,柱头补间斗拱密布,重檐跋山顶,构造奇巧独特。周围高山峻岭相衬,犹如古画中的玲戏小屋。还有峰悬石碣观音洞、云嗷仙乐铙钹洞、夜鸣纱车纺花洞、丹炉经烟株砂洞、山间明珠金灯岩、点头迎宾人面石、养僧济贫滴谷洞等景点。

长治地理位置: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处,东倚太行山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西屏太岳山与临汾地区接壤,南部与晋城市毗邻,北部与晋中地区交界。 行政区划:全市共13个市县区,现辖潞城市,城、郊两区和长治、襄垣、屯留、平顺、黎城、壶关、长子、武乡、沁县、沁源10个县,235个乡镇,3506个行政村,12个街道办事处。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上党盆地,它东倚太行,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西屏太岳,与临汾地区接壤的;北交晋中;南连晋城。市辖城区、郊区、长治县、潞城市、长子、黎城、襄垣、沁县、屯留、武乡、平顺、壶关和沁源共13个县市区,面积l.5万平方公里,人口292.82万,是山西著名的米粮产地。 长治“居太行之巅,叶形最高,与天为党,故名上党”。上党历史悠久,已有3000多年历史,地理位置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曾有“得上党而望中原”之说。这里殷商时为黎国,周朝为潞子国,春秋战国时先后属晋、韩、赵国,秦朝时为上党郡,隋开皇年间改为潞州,明嘉靖八年改为潞安府、并附廓置长治县(取长治久安之意),长治之名由此而始长治市地处北纬35°49′─37°02′之间,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为“四季分四个月”,雨热同季,温和适中,是旅游、观光的理想胜地。长治市人文旅游资源古老珍贵。早在一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劳动、生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就是在这块土地上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农耕的伟大变革。“神农尝百谷”、“粒王填海”、“参卢农耕”、“羿射九日”、“女娲补天”等神话传说都发生在这里境内有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40余处可供游览,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3个。以“炎帝文化、太行风光”为主题定位,成功打造了风格独特的三色(绿色、古色、红色)旅游线。绿色景点主要有太行山太峡谷、灵空山、黄涯洞、太行龙洞、太行水乡等;古色景点主要有上党门、城隍庙、观音堂、法兴寺、仙堂寺、原起寺、金灯寺、五凤楼、天台庵、真泽宫、北魏石刻造像、新石器文化遗址、2.5亿年前的树化石群等;红色景点主要有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王家峪、砖壁以及八路军纪念馆、中共中央北方局驻地北村、上党战役主战场北关桥、老爷山、黄崖洞八路军兵工厂、太行太岳烈士陵园等。中国唐宋以后的彩塑大都莽草山西,长治则是古代彩塑的聚宝盆。如平顺的唐代明慧大师塔,唐塔建筑的典型代表;长子法兴寺的唐代舍利塔外形似塔非塔,似殿非殿,建筑形制为我国现存古塔所仅见。法兴寺自然灯塔,在国内仅存同类三塔中,唯此保存完整。在众多的寺观庙中保存着一大批艺冠华夏的历代彩塑、石刻、石窟和壁画,堪称我国古代艺术之珍品。长治购物:长治的党参最为有名,党参以其故乡在上党盆地而得名。上党人参灭绝后,人们用党参代用,因而党参药用历史不长。党参之名首载于吴仪洛所著的《本草丛新》。该书刊行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编修《潞安府志》,在“物产卷”部分列到“党参”时,特别注明“古有人参......今所出惟党参”,并说“党参甘平,补中益气,止渴生津”,党参含糖多,味醇质优,以补中益气的特有药用价值闻名于世。长治市 党参品种很多,分布在平顺、壶关、长子、潞城、黎城、武乡等县,不仅在全国销量很大,而且在亚洲各国也享有很高的声誉。此外还有潞 绸 、潞 麻 、大风丸 、上党三宝 、潞 酒 、上党铜器 、潞城草帽辫 、沁州黄 、长治堆花 。 旅游特产:长子铜乐器 大凤丸 清流陶瓷长治交通航空长治飞机场可起降中小型客机,并开通了直达北京、郑州、武汉和太原等地的航线,大大方便了长治同首都及省内外的联系和经济交往 铁路 境内有太焦和邯长两条国家铁路干线,贯穿南北西东,新修建两条地方铁路,铁路专用线24条,年货运能力在3千万吨以上 公路 公路有国道四条,以208国道、长邯二级公路为骨干,与地方公路14条,组成“丰”字型公路网络,全长2681公里,与县城通油路的乡镇104个,村846个,油路长1000公里。开往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石家庄等地的长途客车线路200多条。如今的的长治市,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四通八达,208国道纵横南北,309线横穿东西,“四纵四横”的公路主骨架北接太旧高速公路,西连大运路,直达西部腹地,南下晋焦高速公路,则可挺进中原,一个干支协调、点线配套、地空结合的现代化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初见雏形。 长治交通 长治的公路纵横交错,有长邯高速公路,长晋高速路,长太高速公路。长治美食:长治的名吃中以上党腊驴肉最为有名,上党腊驴肉原专指沙锅腊驴肉,因制作创始于腊月而得名。它以新鲜驴肉为主要原料,配以各种香料、佐料、做工极为考究。其色泽鲜艳,醇香可口,以其独特的风味倾倒“美食家”,享誉古今。驴肉肌间结缔组织不甚发达,故俗语有“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之说。上党腊驴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同时又可健胃、活血,是脾虚肾亏和贫血症患者的滋补食品。上党腊驴肉在清嘉庆年间已闻名四方,并成为皇室贡品。在80年代全国熟肉制品评审上,腊驴肉受到与会者的好评。此外还有长子炒饼、潞城甩饼 、长治三和面 、襄垣荤汤素饺 、酥火烧 、团子和软米糕、 壶关羊汤 、沁县干馍 、武乡枣糕 等等。特色美食:长治腊驴肉 油面 包皮面 面麻片 豆沙糕

转自:http://gzhzsq.blog.sohu.com/38839920.html98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