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灵空山游记 |
[游记]灵空山游记 |
2007-07-21 163.com |
灵空山游记 五月四日清晨,我和同事从古县宾馆出发,汽车行驶了大约两个小时,进入了一段蜿蜒曲折,高低不平的山路。车辆过后,尘土飞扬,滚滚黄尘弥漫了整个道路。一阵颠簸之后,终于到达了进山的路口。 或许是山中森林茂密的缘故,从车上下来,竟然感到有一丝的凉意,阳光从树叶的缝隙中投射过来星星点点的光彩,路旁灌木丛生,连蒲公英也翻山越岭前来凑热闹,它们开着黄色的小花,热情地欢乐我们每个旅游者。 刚进入山林的地方,有一段下坡的石子路,由于路面较陡,一步一滑,好像后面有人推着,想要停下来都不容易。这时,阵阵松涛声从远处传来,真有身临大海的感觉,引人顿生雀跃。没走多远,看到两棵参天大树,直入云端,我不由驻足,翘首仰望,后来的几个行人也停下脚步纷纷议论起来,有人说,这两棵树有三十多米,有人说,有四十多米,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高大的树,更加感到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了。此次出行,只有我们两位女士,同男士比起来,我们本来走的就慢,还一边走一边看,这时才发现不见那几个男同事的身影,我俩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相互搀扶着,走着那段难走的石子路。这时,远远传来同事呼唤我们的声音,由于四面全被树木包围着,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也许是快到山底下的缘故,山中回声大,听到远处行人嘈杂的说话声,回荡在山谷中。终于下到了山底,同事们已在一座石弓桥上等候我们,稍作休息后,我们又向对面的山上攀登。 上山的路途全是青石板路,感觉好走多了。极目远望,只见一座寺庙掩映在一片绿荫丛中,四周沉甸甸的绿色犹如大海的波涛,一层一层向山顶推去。山林之深邃,松树之青翠,使我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念。眼看着离寺庙越来越近了,脚步陡觉轻快了许多,远远看到高高的台阶直通“圣寿寺”,走近一看台阶又陡又窄,我只好扶着护拦,一步一步踏着台阶进入寺内,只见两个石头雕刻的狮子形态逼真,分别卧在寺庙门口的两侧,寺庙院墙均由大理石护栏围着,护拦上每隔不远也蹲着一个小石狮子,与门口的大狮子遥遥相对。正殿前有一座铁制的香炉,铸造极为精制,香炉内香火袅袅,缭绕在寺院的上空。寺内栽种了许多林木,更为寺庙增添了几份清凉的感觉。各个殿堂上方悬挂着黄色的灯笼,灯笼上大大的“佛”也为寺庙增添了几份肃穆的气氛。每个殿内都是香火袅袅,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导游把我们带到了寺庙左侧的弓形门前,门楣上有一圈雕花砖刻,雕花砖刻上方书写着“听松”,下方书写着“阿蘭若”。两旁对联为:“峰影不随流水去,鹤声犹带夕阳飞”。门内正对的影壁上由“佳心有应”四个字组成了的一个字,意为“心想事成”。导游说,如果你有什么愿望,就闭上眼睛转三圈,然后从门口走到影壁前,如果能摸到心字的那一“点”,那么愿望就会实现。我的一位同事照导游所说的去做,左右上下,好费劲,总算如他所愿,摸到了那一“点”。我也闭上眼睛,默念心中的愿望,转了三圈,顿觉头晕目眩,手一直向前摸去,怎么也摸不到心字那一“点”,只听围观的人笑声不断,我不停地摸,也把心中的愿望摸到了手。同样,在寺庙右侧也有一个弓形门,门楣雕花砖刻上方“观澜”,下方为“波罗蜜”。两旁对联为:山鸟不知名利客,野花犹羡庙堂香”。进入门内正对的影壁上由“咸有心”三个字组成的一个字,导游没有说这个字是什么意思,我想大概是“人人都要有颗感恩的心”。 寺庙内最高最险的地方要算“文殊殿”了,开始有几步路是由钢筋纵横交错在一起架在悬崖上的,向下一看是万丈深渊,感到头晕目眩,再往上看全部是笔陡的石级,石级两边的铁链子似乎从天上挂下来,叫人浑身发颤。我实在没有勇气向上攀登,在同事的一再鼓励下,我小心翼翼,抓住铁链子一步一步地向上挪动着,最危险的还是在拐弯处,不能直立而上,只能蹲下去用手扶铁链子,稍有不慎,便有坠入悬崖的危险,我胆战心惊总算上来了。只见有几级台阶直通“文殊殿”内,台阶上长着两棵古松。文殊菩萨是主管智慧的,尽管“文殊殿”高高在上,但还是上来很多人,在殿前排起了长队。我也随队伍进入了殿内,只见文殊菩萨慈眉善目,我跪下拜了拜,虔诚地求菩萨给我一份智慧,给我一份灵感。 从“文殊殿”下来,我们又去观赏了灵空山那奇特的自然景观。我们沿着石板路一直向山下走去,一路上,看到灵空山上奇峰竞秀,胜景迭出。山风轻轻一吹,松涛声一浪响过一浪。鸟儿可以说是这个山林的主人,我记得在刚进山时,偶尔看到一、两只鸟儿的身影,但无论我走得多远,登得多高,始终能听到鸟儿在头顶的树林中歌唱,我不觉把它们当成引路人了。在这路途跋涉中,我常常在想:是谁最先在这奇峰峻岭中种下了撒下第一棵种子?一定是鸟儿吧,它们衔了种子飞来,又靠着风儿做媒,造就了大片的原始森林。我置身于一片蜿蜒曲折,无尽翠绿的原始森林中,看到重重叠叠的枝丫,荫阳蔽日,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影子,我一直向山下走去,不知走了多远,还没下到山底下,我不知道那儿是山的终点,那儿是山的尽头,感到永远走不出这个山林。我从石板路上走下来,扶着树儿一步一步艰难地走着,这时脚下软绵绵的,忽然有一种踩在云朵上的感觉,因为地上几乎看不到泥土的影子,千百年来落下的松叶覆盖在大地上,厚厚的一层,地上松果累累,不知躺了多少年。我实在走不动了,想停下来歇歇脚,看到石板上有许许多多的大蚂蚁,在地上跑来跑去,只要人停下来,它就会顺着裤脚向上爬,我怕极了,只好拖着疲惫的身子继续前进,好不容易到了山底下,我想终于快要出山了。这时,看到有两个轿夫抬着一个大胖子走向上山的路,两个轿夫大约有四十多岁的样子,皮肤黝黑,虽然个头都不太高,但是看到很有力气。行人中有人问道,坐轿需要多少钱,轿夫说到:100斤以上100元,以下50元。我顺便打听了一下,离走出山还有多远。轿夫笑着说:远着呢,这才走了一半的路程。我的妈呀,我感到一步也挪不动了。轿夫的话音还没落多久,已把我远远地甩在身后。 轿夫抬着那么重的一个人能上去,难道自己就上不去吗?这时我想到了汪国真的一段话“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话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我给自己鼓了鼓劲。一边走,一边欣赏着一路的美景,没走多久,凿在石壁上的题句映入我的眼帘:“蝉鸣鸟语花香风静地洁林深”这是对灵空山优美风景的真实写照。我随着人流继续向山上攀登着,看到石壁上又出现一个题句:“世间红尘林中过,参天古木树上生”,我想大概快出山了吧。没走多久,又来到了一个吊桥上,只见桥上铺满了木板,两边是用绳索编织的网子护着,吊桥大约有三十多米长,一米多宽,人走在上面,左右摇晃。我刚走到桥中间,后面来了一群人在吊桥上跑着,叫着,桥摇晃的更历害了,我吓坏了,两手扶着绳索战战兢兢地过了桥。 一路走来,我沿途看到灵空山许多松树大都长在石头缝里,只要有一层土就能立脚,往往在断崖绝壁的地方伸展着它们的枝丫,苍翠茂密,塑造了它们坚强不屈的形象。树木中最有特点的要算油松了,奇美挺拔,蔚然可观,“山大王”、“九杆旗”都是松树中之奇。特别是那棵“山大王”高达四、五十米,距今已有600多年了,要不是铁护拦护着糨,我真想试一试,看三个人是否能抱得住。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我们终于返回到寺庙下一个小亭子里,我们在那里吃了中午饭,也许是一路走得太累了,也许这里的饭菜是纯天然产品的缘故,我感到这里的饭菜特别香,山木耳、山蘑菇、野鸡、野猪肉、野兔肉,还有子肉。吃完饭,我们便向回家的路走去,灵空山的旅游就要结束了,在最后走过一座“峦桥”两端分别写着这样两副对联:“山溪无心化西来东去水,峦桥有意度北往南来客。”“桥横百尺尘难近,树老千年绿尚肥”。 再见了,峦桥;再见了,灵空山。 |
转自:http://ljq9098.blog.163.com/blog/static/2792997020074115195933/34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