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娘子关:敌人从哪里打来? |
[游记]娘子关:敌人从哪里打来? |
2008-05-22 sina.com.cn |
图1 原来的考察计划中,并没有安排娘子关这一站。 刘敦桢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以详细著称,但也只是提到娘子关一句,称其“关城建筑都很坚固雄壮”而已。作为教科书的《中国建筑史》,许是限于篇幅,根本就没提到它。而且娘子关所在的阳泉市,旅游资源甚少,除了娘子关较为著名外,就数大寨了。可当年经常在江南故乡破败的土墙上看到的猩红色大字“农业学大寨”的大寨之类,本不属于此次出行的主题。而若是仅仅为了一个娘子关花去一天多的时间,就觉得有些不值。所以一番斟酌之后,在我预先编制的出行计划里就删去了这一站。 当火车慢慢进入山西境内,经过了好几个长长的幽暗隧道之后,车窗外的风貌便渐次有些不同起来。放眼望去,尽是些长着乱茅草的山岗、黄土坡和窑洞。突然间想到阎锡山那时能做山西的土皇帝多年,或许正是因为山西的自然地貌也帮了他一把?山西东与河北交界,全是不便通行的山岭,其西、南都是黄河,其北有长城,天然地易守难攻,便于自成一统。想到这一点,忽然便觉得去体验一下娘子关的险要,好像还是颇有些历史地理的意思的。 于是提前在阳泉站便下,又在同一车站搭上往东走的慢车。车行一小时后,于傍晚五点到达娘子关镇。出站后再往东步行十分钟,就到了娘子关景区。 先是远远望见了右侧陡立的山岗上一片整齐的城墙,立即就有些身处军事重地的感觉了。再往前走一些,经过一座公路引桥底下的拱形门洞后,娘子关的城楼赫然就显现在面前了(图1)。 我的山西古建筑考察之行就这样真正开始了么? 从底下望上去,娘子关城楼的东侧便是连接着随山势愈走愈高的城墙,西侧就是巨大的乱石形成的峭壁。石块突兀狰狞,相形之下,倒显得严整的关楼象是嵌在乱石堆中一般。峭壁之下,有一条公路,傍着娘子关而走,想来是新建的。因为既然是关隘,自然是卡在交通要道之上,就好比现在遍地的公路收费站一般,让人很难绕道避开才能收“买路钱”。公路上不停地跑着满载煤炭的重型卡车——后来才知道,几乎整个山西的公路上都是如此这般的景象。公路之下,就是山谷。谷中河水清澈,川流不息,名“桃河”。桃河的对面,又是大山。娘子关地形之险要,据此可知。 买过门票后,便沿着宽约四五米的乱石坡道上行。关楼的石墙砌得甚为严丝合缝,让人怀疑是否是近期新建。回来后对比资料,果然如此,因原物乃是砖砌。关楼底下只有一个券形石门洞。券形门洞之上嵌放着一块刻有“京畿藩屏”四个大字的涂了黑漆的方石。娘子关之得名,传说是因为唐太宗的妹妹平阳公主率娘子军曾经驻守此关的缘故。太原是唐朝的发家之地,娘子关离太原不过170公里,离河北省界不过4公里。因此只有把太原当成“京畿”,这个扼守太原之东的娘子关才可算得上是“京畿藩屏”。可是怎么能说太原是“京畿”呢?真是令人费解。 城楼上挂着“天下第九关”的匾额。其排名第九的次序,不知道是怎么来的。有资料说是因为娘子关处于万里长城内边的“内三关长城”南端,故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可是此论据语焉不详,不足深信。就好比无锡有一个因着阿炳的“二泉映月”而闻名天下的 “天下第二泉”,可是据说国内自称“天下第一泉”的居然有七处。可见得这些“第X”的名号不过是讨个口彩而已。 券形门洞已没有门。但门洞内侧墙上凿有直径约20公分的门闩插眼,虽是新建,然也可想见当年门扇的巨大尺寸。门洞通道也有坡度,并非普通的平地。想来这也是因为随地势修筑关城的缘故罢(图2)。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8226af01000653.html37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