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南海神庙 |
[游记]游南海神庙 |
2008-05-22 sina.com.cn |
黄埔地濒珠江临南海,为一天然良港。“黄埔”一名的来历旧时有各种说法。传说古时此地是一片沙滩,凤鸟常聚于滩上觅食、洗戏,故被称为“凤浦”、“凰洲”。后来人们在此开垦定居。隋文帝时,下诏地方官,在此地近海处兴建南海神庙,以祀奉南海神灵,保佑航海平安。因该庙的落成,旁边的村落也得名“庙头村”,又称“扶胥镇”。据传,此地昔日为外国商船泊聚之地,外国船员常将“凰”音误发为“黄”;又“浦”谐音同“埔”,渐渐就成了“黄埔”。“黄埔”之名由来的另一传说是因为此地曾遍植黄杨木,唐代文豪韩愈有诗句:“扶胥之口,黄木之湾”。南海神庙对面的那片水域就被称为黄木湾。当年,这儿潮平岸阔、水深江宽,是优良的港湾。“三江之水会于黄木湾以入大洋,琵琶、赤岗双塔并峙,而狮子洋屹立中流;虎门蹲踞海口,为夷舶聚泊之所,尤邑之险隘。”(清·崔弼《波罗外记》)国内船只出海前必先进南海神庙祭祀供奉海神,祈求神灵保佑航程平安,然后满载着丝绸、茶叶、陶瓷等等中国特产,扬帆远航至东南亚、西亚和东非,后更远达欧美进行外贸。世界来客航海到此登陆后,也必先进神庙拜祭,继而再北上京城朝贡再前往各地经商……唐宋时期,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已成为世界上最绵长、最伟大的一条航线,而广州的扶胥港就是这条航线的起点(始发港)。通过这条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融会与共生;通过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华夏古国开阔了视野、增进了与各国的友谊与了解。想当年,在这“海上‘丝路’上,流传着历史上第一个西渡非洲的航海者———杜环的传奇;流传着唐代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史迹;流传着《一千零一夜》中的辛伯达七次航海到达中国的历险故事;流传着记述中国商船在波斯湾遇险的《苏莱曼游记》……”(杨羽仪《黄埔云墙———海上丝绸之路漫笔》)南海神庙前千舟会聚,百舸争流;扶胥镇上侨民聚居,中外客商云集,熙来攘往,好一派繁荣鼎盛景象!南宋诗人杨万里《咏南海神庙》诗曰:“大海更在小海东,西庙不如东庙(注:指南海神庙)雄;南来若不到东庙,西京未睹建章宫。”将南海神庙与长安汉宫相提并论,足可见南海神庙在当时地位的重要,元代刘光远的《祀南海神记》中也说道:“海岳之神,惟南海为贵。”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e8e6c010005do.html25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